元青花釉里红阁楼谷仓上的字是谁写的

2024-10-14 10:40:18
标签: 文化 旅游

据江西省博物馆《文物简介》说,这件元青花釉里红阁楼谷仓是一座传统重檐阁楼造型,它的通高29厘米、底横20厘米、底纵10.3厘米。阁楼红柱琉璃瓦,共分两层,下层有飞檐、斗拱、立柱和雕花围栏,局部镂空通透,雕有莲花、荷叶,饰有如意云头。二层约为主楼半高,三间一进,中横隔板,分为前后,板中有镂花,并有连珠修边,前后均置档杆,加饰如意云头。屋顶正脊两端各有一狮吻,坐姿开吼,一副威严之气。正脊中间落一红色复瓣莲花顶座,垂脊之上还有卷云飘浮,尽现元代建筑风姿。除精美构造外,阁楼上下还有十八位各式人物散布其中。楼上正中,摆放高大座椅,两旁各立待女,妙龄身姿,手持宫扇。两边各一修美女子,水袖长舞,如有歌吟。后面四女子一排站立,或抱琴,或拍鼓,或吹笛,或夹板,管弦律动,栩栩如生,华贵绚丽。

笔者茂森林9在这重点要说的是,谷仓前后及侧面多处写有文字。正门横梁上用青花料写有“南山宝象庄五谷之仓”横额,可知此为一“谷仓”冥器,寓意五谷丰登之兆。 正面两侧门框上,一笔青花楷书清晰地写着一副楹联,上联是 “禾黍丰而仓禀实”,下联是“子孙盛而福禄崇”。 这个崇字,是崇高的崇。这个崇字,是高的意思。唐人杜甫亦有诗“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副联是祈求丰衣足食,子孙繁盛,福禄绵延。这瓷制谷仓本不多见,题有楹联的尤难得。更加惊人的收获是,在它的一层正中的仓板背面,竟用青花书写了长达12行159字的墓志铭:夫人故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凌颖山之孙女也,生而贤明,长而周淑。适同镇扬州路召伯大使刘文史男炳文,悉居仁都胡同,知女孙女壁珪。夫人生于前至元癸巳年二月初九日戌时,殁于后至元戊寅五月二十三日申时,享寿四十六岁。以戊寅六月壬寅之吉,安葬于南山。坐巳向亥,大江阳朝,中峙葬麓,形如抚椅,龙盘虎踞,山青水秀,火星宗庙,梅花单于,六秀八茸,件件帽合。后日田连阡陌,朱紫盈门。谨记。仓板两侧,另有用釉里红书写的“凌氏墓用”和“五谷仓所”八个字。这八个字,是用优美的行书写的。

有了这段墓志铭文字,大家可准确推断瓷仓制作于元代至元戊寅年,即元朝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距今已六百八十六年。它是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凌颖山孙女、地方官宦之家刘炳文之妻凌氏的陪葬品。按照墓志铭,凌氏在当年六月安葬于南山。据江西省博物馆所藏同时出土的另一件元青花釉里红堆塑四灵塔式盖罐,上写有“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字样,进一步证实这件谷仓的制作烧制时间是在元朝至元四年的农历六月。这件元青花釉里红阁楼谷仓,不仅因其制作工艺复杂,是目前仅见的重檐庑殿顶楼阁式谷仓,集青白釉、红釉、青花、釉里红四种高温釉彩于一器,堪称元瓷之精品,是景德镇之为“瓷都”的有力佐证, 也因其四周的特殊文字题记,使之成为目前仅有的两件带有纪年的元青花釉里红瓷器之一,这也是它能入选“国之重器”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以外,江西省博物馆对它的重要评价还有一条,即“此器谷仓冠名,墓志文字丰富,是研究地方历史、民俗文化的宝贵资料”。1338年,属于元代后期,距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相距三十年。此时此刻,如果大家能知道,这元青花釉里红阁楼谷仓上的字是谁写的?对于这件宝贝的价值的提升,无疑,就更上一层楼了。笔者茂森林9退休前,曾从事过司法笔迹鉴定工作。因此,我对这元青花釉里红阁楼谷仓上的字,是相当敏感。经我长期认真研究和鉴定,认定,这元青花釉里红阁楼谷仓上的字,是元代名画家唐棣,书写的。我的这个结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可能有人对这个结论不服。接下来,可能有不少人对这个结论争论不休。但是,历史将证明,这个结论是对的。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