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出土瓷器上的至正七年置五个字是谁写的
2024-03-05 10:23:30
标签: 文化 旅游
现收藏于雅安市博物馆的至正七年置青花纪年铭文盖罐,为元代文物。这个瓷器直口,短颈,弧肩,上腹深鼓,下腹渐收,浅圈足。瓷器肩上有对称竖耳。瓷器有盖,盖顶隆起,盖表面有砂粒,宝珠状钮。瓷器腹中部接胎痕明显,器物通体施青白釉,唯外底圈足露胎无釉。瓷器外底足附有少许细砂粒,为用带砂渣的垫饼仰烧所致。这个瓷器造型精美,色泽光洁透明、白里闪青,釉质细腻如玉,为盛酒的器皿。在罐体正面,有用蓝色颜料书写的“至正七年置”的字样。经科学验证,此蓝色颜料含有金属钴成分,正是青花颜料。至正七年,乃元代晚期的公元1347年。这与史载的元青花瓷器的诞生时期相符合。另从罐体腰部明显凸现的接胎痕分析,因元代制瓷工艺水平所限,小口径的罐体皆由上下两部分粘接而成。该罐的制作工艺,为典型的元代工艺。瓷器的青花发色浓艳鲜丽,具元代景德镇使用的苏麻离青料的特色。器物端庄规整,釉色莹润,为元代景德镇窑的典型产品。瓷器的口径9.2厘米,底径8.8厘米,高22厘米,腹径17厘米。此瓷器于1996年12月4日,在雅安市文化路窖藏出土。笔者茂森林9退休前,曾长期从事司法笔迹鉴定工作。经我认真研究鉴定,认为,这个瓷器上用苏麻离青料书写的至正七年置五个字,是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柯九思书写的。
雅安出土瓷器上的至正七年置五个字是谁写的
现收藏于雅安市博物馆的至正七年置青花纪年铭文盖罐,为元代文物。这个瓷器直口,短颈,弧肩,上腹深鼓,下腹渐收,浅圈足。瓷器肩上有对称竖耳。瓷器有盖,盖顶隆起,盖表面有砂粒,宝珠状钮。瓷器腹中部接胎痕明显,器物通体施青白釉,唯外底圈足露胎无釉。瓷器外底足附有少许细砂粒,为用带砂渣的垫饼仰烧所致。这个瓷器造型精美,色泽光洁透明、白里闪青,釉质细腻如玉,为盛酒的器皿。在罐体正面,有用蓝色颜料书写的“至正七年置”的字样。经科学验证,此蓝色颜料含有金属钴成分,正是青花颜料。至正七年,乃元代晚期的公元1347年。这与史载的元青花瓷器的诞生时期相符合。另从罐体腰部明显凸现的接胎痕分析,因元代制瓷工艺水平所限,小口径的罐体皆由上下两部分粘接而成。该罐的制作工艺,为典型的元代工艺。瓷器的青花发色浓艳鲜丽,具元代景德镇使用的苏麻离青料的特色。器物端庄规整,釉色莹润,为元代景德镇窑的典型产品。瓷器的口径9.2厘米,底径8.8厘米,高22厘米,腹径17厘米。此瓷器于1996年12月4日,在雅安市文化路窖藏出土。笔者茂森林9退休前,曾长期从事司法笔迹鉴定工作。经我认真研究鉴定,认为,这个瓷器上用苏麻离青料书写的至正七年置五个字,是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柯九思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