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元青花捉迷藏图和斗蟋蟀图
2024-03-02 08:42:18
标签: 文化 旅游
春节前的一个星期六,笔者苏麻离,慢慢腾腾来到武汉的一个大型古玩市场游逛。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了寻找古玩界的朋友聊聊天,顺便看看古玩的行情。没准备进货。如愿以偿,我果然在古玩市场碰到了三位朋友。有相当长的时间,我没去古玩市场。此时此刻,朋友们见了面,显得特别热情。其中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隔了大约二十米远,他就从地摊后的小椅子上弹跳起来,喊道,苏老师,苏老师。于是,我快步来到他的古玩摊子前,跟他聊天。聊着,聊着,无意之中,我发现邻近的摊子上,有一个瓷器,好像是个元青花。于是我顺手拿起它慢慢悠悠地欣赏。看了一会儿,我悄悄在心里惊叹,啊,这真的是个漂亮的元青花捉迷藏斗蟋蟀图瓷器。以前我听说了,捉迷藏游戏,在唐朝唐高宗时就有。距今大约有一千四百年。游戏的规则大致如下:首先,选定游戏区域。要选择一个比较开阔且安全的场地进行游戏,避免参与游戏者出现意外情况。安全第一,要确保所有参与者的安全。接着是确定参与人数。这个游戏一般由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参与,其中一人做瞎子,其他人则需要找地方藏身。瞎子的选定,可以通过猜拳或其他规则来选出。第一个做瞎子的人,需要先用布蒙上眼睛或者是他自己双手捂眼,背对着大家,开始数数。数的时间可长可短,根据大家约定的情况来定。接下来是藏身与寻找。在瞎子数数的时间内,其他人需要找到合适的地方躲藏起来。藏身的地方需要有一定的距离和遮挡性,如此这般,可达到难以被瞎子发现或者是被瞎子捉到的目的。数完数后,瞎子开始捉拿那些藏起来的人。如果瞎子捉到了某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成为下一轮的瞎子。如果瞎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找到任何人,那么藏身的人获胜,紧接着可以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游戏。捉迷藏游戏,主要是儿童们参加。这游戏可以锻炼参与者的观察力、反应能力和选择能力,同时也能增进参与者之间的友谊和互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需要遵守游戏规则,保持公平公正,才能确保游戏顺利进行。眼前的这幅元青花捉迷藏图,是相当的精美。图中,七个参与捉迷藏的童子都处于游戏的动态之中,形态各异,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于是,我动心了,决定收藏它。接下来,我跟有关的摊主讨价还价,谈妥,付款,终于将这个精美的元青花瓷器收藏到手了。回家后,我又研究了很长时间,才认定,这幅罕见的元青花捉迷藏图,是元代名画家唐棣绘画的作品。这个瓷器上,还有一幅童子们斗蟋蟀图。蟋蟀,也叫蛐蛐。白牙青、白牙紫、垂青一线飞蛛、铁弹子蟋蟀,等等,都是中国北方的知名的珍贵品种。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中国民间文化色彩。斗蟋蟀,从古至今,是中国民间人士津津乐道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在古代,它主要发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蟋蟀的名产地,很多人说,在山东齐鲁大平原。山东宁津县的蟋蟀,是斗蟋蟀冠军的王冠上的宝石。产生于宁津的蟋蟀,头大、项大、腿大、皮色好,具有北方干旱地区蟋蟀的顽强战斗性,它有耐力、凶悍,有宁死不屈的烈性。历史上的蟋蟀大赛中,宁津的蟋蟀多次获得冠军。历史上,宁津是蟋蟀爱好者购买蟋蟀的著名地方。历史上,宁津蟋蟀在中国民间故事里产生了很多传说。于是,哪个品种的蟋蟀最能战斗,接下来那个品种的蟋蟀就最值钱。也就是说,在比赛中能成为王者的蟋蟀,它那个品种最值钱。一只称王的蟋蟀,一生也就能战斗五次,就退役了。在斗蟋蟀的古谱中,记载着那些声名显赫的蟋蟀王者的名字。古谱中,也只有各时期蟋蟀王者的名字,没有说哪只蟋蟀王者是王中之王。因为每只蟋蟀王者的生命都相当短暂,它们各自的具体情况,也都各不相同,无法选择王中之王。普通玩家如何选择蟋蟀?要通过选择蟋蟀的颜色、花纹、大小、叫声、栖居地等等来确定。以鸣叫为主的蟋蟀,应选头和身形不太大的个体,接下来选择其中的背阔,翅长,翼厚,触须完整,尾须整齐,叫声洪亮,频频鸣叫之蟋蟀。开展斗蟋蟀活动,要等到秋分时节天气渐凉时。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方,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会让它反感,它会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以示反抗。斗蟋蟀活动,好像人类开展举重运动一样,讲究运动员的重量等级。斗蟋蟀之前,要把蟋蟀放在专门的秤重量的装置里面,称出有关蟋蟀的体重。那种专用的装置,比老中药铺里称中药的戥子还小巧。秤杆是象牙的,比筷子还细,固定在一个一尺见方的长方形木框子里。它能非常精确地量出蟋蟀的体重,有人说,能精确到一两的万分之一。朋友,请看看下面的元青花斗蟋蟀图。图中,在蟋蟀罐子的旁边,有一个长方形的框子,它里面放置着的,应该就是专门为蟋蟀称体重的装置。为蟋蟀称体重的目的,是为了公平竞争,两个运动员之间,体重相差一毫都不行。因为蟋蟀的主人不希望他精心养护的运动员有战败的记录。一只好蟋蟀只要战败一次,就没有价值了。玩家们斗蟋蟀是很正规的。事先要约定好,在哪个地方摆“战场”,接下来主办方要下请帖。接下来其他玩家才带着自己的蟋蟀赴约。战场上,有专人担任裁判,还有专人负责核准参赛蟋蟀的体重。比赛开始以后,赛场上鸦雀无声,多少只眼睛都盯着瓷器里的蟋蟀。蟋蟀的主人的心中是相当的紧张,手心里可能出汗了。蟋蟀之间的争斗更是激烈。因此,这种活动很有观赏性。因此这是一种流传很久很久的文化活动。接下来,看看战场上的蟋蟀。跟人类的运动员一样,战场上的蟋蟀,有的勇猛,有的狡猾,你来我往,有进有退,有时两只蟋蟀纠缠撕咬在一起,犹如摔跤场上的两名勇士。谢谢元青花斗蟋蟀图的作者唐棣,你用你当年为皇上绘画的精益求精的作风,绘画了这幅精美的斗蟋蟀图。你用神来之笔,让图中的八个童子栩栩如生,他们不约而同,都将目光投向蟋蟀罐子,全神贯注,看得津津有味。当年的皇室画家唐棣,在捉迷藏图中,以用布蒙着眼睛的童子为画的眼,让其他六个童子都盯着他,分別做出异彩纷呈的活灵活现的动作,以此体现出七个童子活的灵魂,让他们栩栩如生。同样的,在斗蟋蟀图中,唐棣以蟋蟀瓷器为画的眼,站在不同位置的八个童子都盯着它,聚精会神。画家以此来体现自己的高超的绘画技能。在全景式的构图中,画家既让画面疏密相宜,又让画面丰富饱满,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用此来体现自己的皇家风范。图中,有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这是唐棣的众多绘画作品中的典型标志。这瓷器上的大树的画法,与唐棣的很多流传至今的名画中的大树的画法高度一致。
罕见的元青花捉迷藏图和斗蟋蟀图
春节前的一个星期六,笔者苏麻离,慢慢腾腾来到武汉的一个大型古玩市场游逛。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了寻找古玩界的朋友聊聊天,顺便看看古玩的行情。没准备进货。如愿以偿,我果然在古玩市场碰到了三位朋友。有相当长的时间,我没去古玩市场。此时此刻,朋友们见了面,显得特别热情。其中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隔了大约二十米远,他就从地摊后的小椅子上弹跳起来,喊道,苏老师,苏老师。于是,我快步来到他的古玩摊子前,跟他聊天。聊着,聊着,无意之中,我发现邻近的摊子上,有一个瓷器,好像是个元青花。于是我顺手拿起它慢慢悠悠地欣赏。看了一会儿,我悄悄在心里惊叹,啊,这真的是个漂亮的元青花捉迷藏斗蟋蟀图瓷器。以前我听说了,捉迷藏游戏,在唐朝唐高宗时就有。距今大约有一千四百年。游戏的规则大致如下:首先,选定游戏区域。要选择一个比较开阔且安全的场地进行游戏,避免参与游戏者出现意外情况。安全第一,要确保所有参与者的安全。接着是确定参与人数。这个游戏一般由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参与,其中一人做瞎子,其他人则需要找地方藏身。瞎子的选定,可以通过猜拳或其他规则来选出。第一个做瞎子的人,需要先用布蒙上眼睛或者是他自己双手捂眼,背对着大家,开始数数。数的时间可长可短,根据大家约定的情况来定。接下来是藏身与寻找。在瞎子数数的时间内,其他人需要找到合适的地方躲藏起来。藏身的地方需要有一定的距离和遮挡性,如此这般,可达到难以被瞎子发现或者是被瞎子捉到的目的。数完数后,瞎子开始捉拿那些藏起来的人。如果瞎子捉到了某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成为下一轮的瞎子。如果瞎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找到任何人,那么藏身的人获胜,紧接着可以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游戏。捉迷藏游戏,主要是儿童们参加。这游戏可以锻炼参与者的观察力、反应能力和选择能力,同时也能增进参与者之间的友谊和互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需要遵守游戏规则,保持公平公正,才能确保游戏顺利进行。眼前的这幅元青花捉迷藏图,是相当的精美。图中,七个参与捉迷藏的童子都处于游戏的动态之中,形态各异,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于是,我动心了,决定收藏它。接下来,我跟有关的摊主讨价还价,谈妥,付款,终于将这个精美的元青花瓷器收藏到手了。回家后,我又研究了很长时间,才认定,这幅罕见的元青花捉迷藏图,是元代名画家唐棣绘画的作品。这个瓷器上,还有一幅童子们斗蟋蟀图。蟋蟀,也叫蛐蛐。白牙青、白牙紫、垂青一线飞蛛、铁弹子蟋蟀,等等,都是中国北方的知名的珍贵品种。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中国民间文化色彩。斗蟋蟀,从古至今,是中国民间人士津津乐道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在古代,它主要发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蟋蟀的名产地,很多人说,在山东齐鲁大平原。山东宁津县的蟋蟀,是斗蟋蟀冠军的王冠上的宝石。产生于宁津的蟋蟀,头大、项大、腿大、皮色好,具有北方干旱地区蟋蟀的顽强战斗性,它有耐力、凶悍,有宁死不屈的烈性。历史上的蟋蟀大赛中,宁津的蟋蟀多次获得冠军。历史上,宁津是蟋蟀爱好者购买蟋蟀的著名地方。历史上,宁津蟋蟀在中国民间故事里产生了很多传说。于是,哪个品种的蟋蟀最能战斗,接下来那个品种的蟋蟀就最值钱。也就是说,在比赛中能成为王者的蟋蟀,它那个品种最值钱。一只称王的蟋蟀,一生也就能战斗五次,就退役了。在斗蟋蟀的古谱中,记载着那些声名显赫的蟋蟀王者的名字。古谱中,也只有各时期蟋蟀王者的名字,没有说哪只蟋蟀王者是王中之王。因为每只蟋蟀王者的生命都相当短暂,它们各自的具体情况,也都各不相同,无法选择王中之王。普通玩家如何选择蟋蟀?要通过选择蟋蟀的颜色、花纹、大小、叫声、栖居地等等来确定。以鸣叫为主的蟋蟀,应选头和身形不太大的个体,接下来选择其中的背阔,翅长,翼厚,触须完整,尾须整齐,叫声洪亮,频频鸣叫之蟋蟀。开展斗蟋蟀活动,要等到秋分时节天气渐凉时。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方,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会让它反感,它会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以示反抗。斗蟋蟀活动,好像人类开展举重运动一样,讲究运动员的重量等级。斗蟋蟀之前,要把蟋蟀放在专门的秤重量的装置里面,称出有关蟋蟀的体重。那种专用的装置,比老中药铺里称中药的戥子还小巧。秤杆是象牙的,比筷子还细,固定在一个一尺见方的长方形木框子里。它能非常精确地量出蟋蟀的体重,有人说,能精确到一两的万分之一。朋友,请看看下面的元青花斗蟋蟀图。图中,在蟋蟀罐子的旁边,有一个长方形的框子,它里面放置着的,应该就是专门为蟋蟀称体重的装置。为蟋蟀称体重的目的,是为了公平竞争,两个运动员之间,体重相差一毫都不行。因为蟋蟀的主人不希望他精心养护的运动员有战败的记录。一只好蟋蟀只要战败一次,就没有价值了。玩家们斗蟋蟀是很正规的。事先要约定好,在哪个地方摆“战场”,接下来主办方要下请帖。接下来其他玩家才带着自己的蟋蟀赴约。战场上,有专人担任裁判,还有专人负责核准参赛蟋蟀的体重。比赛开始以后,赛场上鸦雀无声,多少只眼睛都盯着瓷器里的蟋蟀。蟋蟀的主人的心中是相当的紧张,手心里可能出汗了。蟋蟀之间的争斗更是激烈。因此,这种活动很有观赏性。因此这是一种流传很久很久的文化活动。接下来,看看战场上的蟋蟀。跟人类的运动员一样,战场上的蟋蟀,有的勇猛,有的狡猾,你来我往,有进有退,有时两只蟋蟀纠缠撕咬在一起,犹如摔跤场上的两名勇士。谢谢元青花斗蟋蟀图的作者唐棣,你用你当年为皇上绘画的精益求精的作风,绘画了这幅精美的斗蟋蟀图。你用神来之笔,让图中的八个童子栩栩如生,他们不约而同,都将目光投向蟋蟀罐子,全神贯注,看得津津有味。当年的皇室画家唐棣,在捉迷藏图中,以用布蒙着眼睛的童子为画的眼,让其他六个童子都盯着他,分別做出异彩纷呈的活灵活现的动作,以此体现出七个童子活的灵魂,让他们栩栩如生。同样的,在斗蟋蟀图中,唐棣以蟋蟀瓷器为画的眼,站在不同位置的八个童子都盯着它,聚精会神。画家以此来体现自己的高超的绘画技能。在全景式的构图中,画家既让画面疏密相宜,又让画面丰富饱满,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用此来体现自己的皇家风范。图中,有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这是唐棣的众多绘画作品中的典型标志。这瓷器上的大树的画法,与唐棣的很多流传至今的名画中的大树的画法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