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岚与马兰村

2023-12-01 00:53:26
标签: 文化 旅游

近期,有一部电影,名叫,我本是高山,在网络上引起了大讨论。这电影说的是张桂梅的故事。目前,有很多网友为了维护张桂梅的信仰,纷纷批评这电影的编导。说到张桂梅,很多网友又想到邓小岚。她们的模范事迹大同小异。说到邓小岚,网友们又想到马兰村。马兰村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这里曾是《晋察冀日报》报社所在地,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地。当年,邓拓任报社主编,在敌人扫荡中一边游击,一边办报,这里曾创造了“用八匹子办报”的奇迹。邓小岚是邓拓和丁一岚的长女。出生后被寄养在离马兰村很近的麻棚村老乡家里生活了三年。缘于个人身世、父辈情结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邓小岚一直把这里视为第二故乡,她说,我就是马兰人。1997年,邓小岚第一次回到马兰村,看到村里的情况,觉得应该为马兰村做点事。她当年的收入有万多元,有两万元用来帮助马兰村。她通过努力在村里盖了七间校舍,又积极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费问题,还帮助村里搞起了红色旅游。邓小岚说,她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着孩子们站在台上演奏乐器的时候。1999年邓小岚退休以后,回到马兰村住下来,默默为村里做事,先后帮助该村翻建学校、修路种树、改建水冲式厕所、救助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发展旅游等,她还为马兰小学捐献了小提琴手风琴等乐器,义务为学生们上课,教他们学习乐器、绘画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邓小岚的悉心指导,孩子们已经能够演奏复杂的乐曲,唱功也明显提高。2010年8月,马兰村小乐队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开幕式,孩子们表演的器乐合奏《美丽的家园》和《欢乐颂》,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她带着马兰小乐队成员参观过鸟巢。马兰村的四周,群山环绕,峡深谷幽。终于,寂静的村庄里经常传出小提琴、手风琴、吉他、电子琴演奏的美妙旋律。这些优美的旋律,出自一个个十来岁的山村孩子之手。他们的老师是60多岁的邓小岚。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曾任《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邓拓率领《晋察冀日报》的人员,躲开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于马兰村所在的太行山地区,坚持边战斗边出报,创下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她的母亲丁一岚也曾是《晋察冀日报》的一员,还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任台长。邓小岚是在战争环境中出生的。由于个人的身世与父辈的情结,邓小岚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眷恋。要说邓小岚与马兰村,印象最深的是邓小岚培养的那些山村小乐手。看到学生们演奏高雅音乐时快乐、自信的表情,大家会感到,邓小岚用音乐带给孩子的,绝不仅仅是音乐的启蒙和一时的欢乐,而是心灵的感召和人格的重塑。在许多人为金钱、名利忙忙碌碌的时候,邓小岚始终保持着单纯、向上、朴实、执着的气质。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她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她身体力行,长时间默默地实践着父辈们的理想,为了祖国新一代的健康成长,无私地奉献着。2022年2月4日,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44位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用天籁之音演唱了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在这群孩子们的背后,是默默耕耘十余载,无私奉献的音乐教育志愿者邓小岚。十几年来,她每年数十次往返于北京和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马兰村,为改善当地孩子的读书环境,让山里的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好而尽自己的一份爱心。2009年1月,阜平县人大授予邓小岚“阜平县荣誉公民”称号。在2008年阜平县委宣传部等七部门举行的德信人物评选中,她被评为“十大德信人物”之一。2022年4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追授邓小岚同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2022年4月26日,追授其“燕赵楷模”称号。2023年1月,她被追评为2022年度女性新闻人物。2023年3月,她当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