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亲爱的兄弟
2023-04-17 18:38:11
标签: 文化 情感 历史
战友,战友,亲爱的弟兄。喜欢思念以前的好战友,真的是一个人苍老的表现吗?近期,笔者茂森林9常想念以前的两个好战友。可能是笔者的人生比较沧桑,于是,笔者就回忆搜索:在我人生的征程中,到底有没有遇到过真心实意对我好的“铁哥们”?没料到,这一回忆搜索,还真寻找到不少真心实意对我好的“铁哥们”。接下来,我从中选择了两位:21集团军的一位副班长李金明和空军第一飞行学院3团1大队3中队的杜副中队长。
先说副班长李金明。这位好战友是北京顺义人,男,大约是1944年出生的,身高1米70左右,大眼睛,圆圆的脸,为人低调,稳重,聪明,善良,能吃苦耐劳。他大约是1962年入伍,到了21军驻在山西大同的那个师。我真正认识他,跟他亲密接触的时间,是1965年11月的一天。当时,他在1营1连3排9班当副班长。我那时是空军的飞行学员。按照当时部队的规定,空军的飞行学员要到陆军当兵锻炼一年。到了山西大同陆军部队,我们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1大队6中队1班的学员,都被分到1营1连当战士。平均每个战斗班分一到两名。张炳清、我、马晓天,王自民四位,分到1连3排。全排3个班的战士、加上一个机枪班、加上排长,全部住在一个大房间里。一色的双人床。张炳清和王自民分在7班,我在8班,马晓天在9班。
我所在的8班的战士们,住在大房间的中部。我的床铺与马晓天的床铺之间,只隔了一张双人床。大家一起过军人的日子,一起登山演练排进攻,一起去操场练兵:投手榴弹、练刺杀、练射击,等等。有一次,我们排的战士们,演练夜间进攻,9班副班长李金明是裁判。当时在野外,四周没灯光,我们的进攻开始了。
一不小心,我只顾朝前方的远处看,没看清眼前的濠沟,一脚踏空了,掉进了沟里。这沟,有近两米深。幸好那年我17岁,只是觉得大腿肌肉有点拉伤,接下来,我顽强地往沟上攀登,想赶上前面的几个战友。此时,突然觉得一只有力的手,拉我上来,紧接着,那个人问道,怎么样?说着、说着,他用手轻轻地摸,检查我的两腿。轻声问,痛不痛?我试探着走动了两步,说,只有一点点痛,没关系。没想到,那个人说,你以后还要开飞机、当飞行员,还是休息一下吧。此时,一股暖流猛然袭上心头,我定睛一看,那个关心我的战友,是李金明。那段日子里,有笑有泪,有甜有涩,当微风轻轻吹起那春天般的流年,当时间的年轮碾过那段如火般的青春,再回首,才发现,那些故事,早已定格成诗和远方。
过了几个月,排里因有个老班长退伍,搞了一次班长、副班长调整。我们8班的段副班长调到9班当班长。原9班的副班长李金明调到8班,仍当副班长。从那以后,我和李金明都在八班。他像大哥哥一样,悄悄地关照我。冬天快到了,部队要为军马备马料。一天,上级要求,每个班要抽调4名战士,到大同火车站的货场出差,每个战士都要用宽背包带捆绑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压紧了的、沉重的马草料,将其背回营房。从火车站到营房,大约有5公里。我看见9班的飞行学员马晓天积极要求出差、到火车站背马草料。9班的班长马上同意马晓天出差、背草料。眼见着马晓天微笑着,拿着宽背包带,加入了出差的行列。我要向马晓天学习。于是,对副班长李金明说,我报名,到火车站出差、背马草料。8班的班长到步兵学校学习去了。由副班长李金明代理班长。没有想到,李金明一边朝我微笑,一边指派我们8班的另外4名战友出差背草料。一时间,我不高兴了,对李金明说,你是不是看不起我?李金明不动声色,说,走,我们散散步、谈谈心。在散步、谈心的路上,李金明推心置腹地说,你以后要开飞机、当飞行员,是天之骄子,我怎会看不起你?我是将你当成我的嫡亲的弟弟看待。你才17岁,骨头还不硬,还不是成年人。如果背草料压坏了身子,我就从内心里觉得对不起你。也对不起祖国和人民。你们飞行学员是祖国和人民的宝贝。听罢他的一席话,一时间,我觉得李金明就是我的亲大哥。我轻声说,知道了。谢谢副班长。接下来,他说,如果我是9班的班长,我也不会派马晓天出差、背草料。笔者相信,马晓天至今应当记得李金明、记得那次出差、到大同市火车站背马草料一事。我记得,马晓天那次背草料、完成任务、回营房相当快,是前几名完成背草料任务的战友之一。
那一段岁月的记忆的火花,试图烤掉我们曾经奋斗的汗水。我庆幸心中的那抹阳光,依然亮丽。因为,那抹阳光中,有我和战友们一起度过的温馨时光,或促膝长谈,或亲切低喃,那种血浓于水的感情,现在是我内心最柔软的所在,每每想起,心里总会泛起丝丝的甜蜜。于是,心中一艘船,扬起了我思念的帆,年华,是美好花瓣,铺成了一片海,或许有的艳丽、有的素雅。无论艳丽和素雅,都是一道相当美的风景。
空军第一飞行学院3团1大队3中队的杜副中队长,老人家现在应当接近80岁了。前期,我打听到,他退休后,回到了家乡天津。他身体很好。1967年至1968年,老人家对我的关爱,我永远记得。当时,老人家兼任我的飞行教员。他总是抓住机会,表扬我。一次,上体育课,打篮球。我投篮,进了一个球。老人家在场外看我们打篮球。下课了,老人家笑眯眯地对我说,这节篮球课,一共只进了一个球。是你投进的。接着,他模仿我当时投篮的动作,高兴地说,你那个动作好帅呀。至今,他当时表扬我的样子,仍然像电影一样,留在我的脑海里。因文章篇幅有限,暂时在此搁笔。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写的。
战友,亲爱的弟兄。我现在比较好,退休了,身体健康。每月退休金比较丰厚,足够花的。生活也相当充实,喜欢写文章。因我常在网络上写一些解析飞机空难问题的文章,被编辑推荐到首页,而比较出名。亲爱的战友,我很好。也注重低调、谦虚谨慎。请战友放心。
战友亲爱的兄弟
战友,战友,亲爱的弟兄。喜欢思念以前的好战友,真的是一个人苍老的表现吗?近期,笔者茂森林9常想念以前的两个好战友。可能是笔者的人生比较沧桑,于是,笔者就回忆搜索:在我人生的征程中,到底有没有遇到过真心实意对我好的“铁哥们”?没料到,这一回忆搜索,还真寻找到不少真心实意对我好的“铁哥们”。接下来,我从中选择了两位:21集团军的一位副班长李金明和空军第一飞行学院3团1大队3中队的杜副中队长。
先说副班长李金明。这位好战友是北京顺义人,男,大约是1944年出生的,身高1米70左右,大眼睛,圆圆的脸,为人低调,稳重,聪明,善良,能吃苦耐劳。他大约是1962年入伍,到了21军驻在山西大同的那个师。我真正认识他,跟他亲密接触的时间,是1965年11月的一天。当时,他在1营1连3排9班当副班长。我那时是空军的飞行学员。按照当时部队的规定,空军的飞行学员要到陆军当兵锻炼一年。到了山西大同陆军部队,我们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1大队6中队1班的学员,都被分到1营1连当战士。平均每个战斗班分一到两名。张炳清、我、马晓天,王自民四位,分到1连3排。全排3个班的战士、加上一个机枪班、加上排长,全部住在一个大房间里。一色的双人床。张炳清和王自民分在7班,我在8班,马晓天在9班。
我所在的8班的战士们,住在大房间的中部。我的床铺与马晓天的床铺之间,只隔了一张双人床。大家一起过军人的日子,一起登山演练排进攻,一起去操场练兵:投手榴弹、练刺杀、练射击,等等。有一次,我们排的战士们,演练夜间进攻,9班副班长李金明是裁判。当时在野外,四周没灯光,我们的进攻开始了。
一不小心,我只顾朝前方的远处看,没看清眼前的濠沟,一脚踏空了,掉进了沟里。这沟,有近两米深。幸好那年我17岁,只是觉得大腿肌肉有点拉伤,接下来,我顽强地往沟上攀登,想赶上前面的几个战友。此时,突然觉得一只有力的手,拉我上来,紧接着,那个人问道,怎么样?说着、说着,他用手轻轻地摸,检查我的两腿。轻声问,痛不痛?我试探着走动了两步,说,只有一点点痛,没关系。没想到,那个人说,你以后还要开飞机、当飞行员,还是休息一下吧。此时,一股暖流猛然袭上心头,我定睛一看,那个关心我的战友,是李金明。那段日子里,有笑有泪,有甜有涩,当微风轻轻吹起那春天般的流年,当时间的年轮碾过那段如火般的青春,再回首,才发现,那些故事,早已定格成诗和远方。
过了几个月,排里因有个老班长退伍,搞了一次班长、副班长调整。我们8班的段副班长调到9班当班长。原9班的副班长李金明调到8班,仍当副班长。从那以后,我和李金明都在八班。他像大哥哥一样,悄悄地关照我。冬天快到了,部队要为军马备马料。一天,上级要求,每个班要抽调4名战士,到大同火车站的货场出差,每个战士都要用宽背包带捆绑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压紧了的、沉重的马草料,将其背回营房。从火车站到营房,大约有5公里。我看见9班的飞行学员马晓天积极要求出差、到火车站背马草料。9班的班长马上同意马晓天出差、背草料。眼见着马晓天微笑着,拿着宽背包带,加入了出差的行列。我要向马晓天学习。于是,对副班长李金明说,我报名,到火车站出差、背马草料。8班的班长到步兵学校学习去了。由副班长李金明代理班长。没有想到,李金明一边朝我微笑,一边指派我们8班的另外4名战友出差背草料。一时间,我不高兴了,对李金明说,你是不是看不起我?李金明不动声色,说,走,我们散散步、谈谈心。在散步、谈心的路上,李金明推心置腹地说,你以后要开飞机、当飞行员,是天之骄子,我怎会看不起你?我是将你当成我的嫡亲的弟弟看待。你才17岁,骨头还不硬,还不是成年人。如果背草料压坏了身子,我就从内心里觉得对不起你。也对不起祖国和人民。你们飞行学员是祖国和人民的宝贝。听罢他的一席话,一时间,我觉得李金明就是我的亲大哥。我轻声说,知道了。谢谢副班长。接下来,他说,如果我是9班的班长,我也不会派马晓天出差、背草料。笔者相信,马晓天至今应当记得李金明、记得那次出差、到大同市火车站背马草料一事。我记得,马晓天那次背草料、完成任务、回营房相当快,是前几名完成背草料任务的战友之一。
那一段岁月的记忆的火花,试图烤掉我们曾经奋斗的汗水。我庆幸心中的那抹阳光,依然亮丽。因为,那抹阳光中,有我和战友们一起度过的温馨时光,或促膝长谈,或亲切低喃,那种血浓于水的感情,现在是我内心最柔软的所在,每每想起,心里总会泛起丝丝的甜蜜。于是,心中一艘船,扬起了我思念的帆,年华,是美好花瓣,铺成了一片海,或许有的艳丽、有的素雅。无论艳丽和素雅,都是一道相当美的风景。
空军第一飞行学院3团1大队3中队的杜副中队长,老人家现在应当接近80岁了。前期,我打听到,他退休后,回到了家乡天津。他身体很好。1967年至1968年,老人家对我的关爱,我永远记得。当时,老人家兼任我的飞行教员。他总是抓住机会,表扬我。一次,上体育课,打篮球。我投篮,进了一个球。老人家在场外看我们打篮球。下课了,老人家笑眯眯地对我说,这节篮球课,一共只进了一个球。是你投进的。接着,他模仿我当时投篮的动作,高兴地说,你那个动作好帅呀。至今,他当时表扬我的样子,仍然像电影一样,留在我的脑海里。因文章篇幅有限,暂时在此搁笔。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写的。
战友,亲爱的弟兄。我现在比较好,退休了,身体健康。每月退休金比较丰厚,足够花的。生活也相当充实,喜欢写文章。因我常在网络上写一些解析飞机空难问题的文章,被编辑推荐到首页,而比较出名。亲爱的战友,我很好。也注重低调、谦虚谨慎。请战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