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年制六个字不是沈度写的

2023-02-11 16:52:40
标签: 文化 历史 收藏

经笔者长期研究,认定,景德镇明代宣德官窑瓷器上,大明宣德年制,这六个字,不是明代早期著名书法家沈度写的。这个结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笔者茂森林9为什么突然提出这个问题?因为,近期,笔者从电视上看到,一个有点名气的瓷器鉴定专家,大言不惭地在电视节目里说,景德镇明代宣德官窑瓷器上,大明宣德年制,这六个字,都是明代早期著名书法家沈度写的。

在这一点上,这个专家,完全是胡说八道。如果让他的这个说法继续传播下去,会在有关领域造成很大的混乱和祸害。

幸好,在听到这个专家的有关谬论之前,笔者已经长期对景德镇明代宣德官窑瓷器上,大明宣德年制,这六个字,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且有所收获。

沈度(1357-1434年),字民则,号自乐,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著名书法家。永乐二年(1404年),朝廷大规模征召擅长书法的人,入翰林院备用。在杨溥的推荐下,沈度被任命为翰林院典籍,参与撰修《太祖实录》。后来,他奉命书写《孝慈皇后传》和《古今列女传》等。沈度的俏丽端庄的字体,令皇帝非常满意。此后,沈度每天陪伴皇帝左右,凡诏、诰、制、敕及御制诗文碑刻,无论是朝堂使用、内府收藏,还是颁赐属国,皇帝都要沈度书写。对沈度的字,皇帝爱不释手,甚至把他誉为“本朝王羲之”。以上情况,是确确实实的,是众所周知的。大家想想,景德镇离京城相当遥远。接下来,宣宗即位,沈度被宣宗升为翰林学士,加奉政大夫衔。由此可见,宣宗跟他爷爷一样,重用沈度。此时,沈度已经是69岁的老人了。他哪有时间和精力,从京城,车马劳顿,到遥远的景德镇,长年累月,为官窑的大量瓷器,书写大明宣德年制,这六个字?接着,沈度于宣德九年,也就是1434年,卒于家。众所周知,1434年后,景德镇的官窑瓷器上,仍然有大明宣德年制,这六个字,且跟以前的大明宣德年制这六个字的书法风格,一模一样。此时此刻沈度已经死亡了。难道是他的在天之魂灵来到了景德镇?在继续写字?

在笔者的职业生涯中,曾有从事司法笔迹鉴定的经历。因此笔者对书法作品的笔迹,有职业性的敏感。沈度引领了从永乐到弘治间一百多年的书法风潮。从永乐年间开始,在皇帝的提倡下,天下士人竞相模仿沈度的字体。后来的仁宗、宣宗、孝宗几位皇帝都对沈度的书法赞不绝口,明朝的举子们为求高中,无不苦练沈体字,一时间,参差不齐的仿沈体字遍天下。因此,大明宣德年制,这六个字,被别人误认为是沈度写的,也不奇怪。尽管大明宣德年制这六个字,很像沈度的字,但它毕竟不是沈度写的。在从事司法笔迹鉴定的人员看来,这六个字的书法水平,无法跟沈度的书法水平两者的差距很大。差远了。差了几个档次

景德镇明代宣德官窑瓷器上的大明宣德年制,六个字,有时,不是字行写歪了,就是其中有的字写歪了。这六个字,有的虽然写得端正,但不俏丽,字的点画呆滞不灵巧,无恰到好处的变化。

沈度的书法作品的风格是,几乎,他的每一个字,书写时,都一笔不苟,法度谨严,点画巧妙,转折分明,提按清楚,运笔敏捷利落,沉实,到位。字的线条重,细,恰到好处的变化,其收笔、落笔、撇捺、转折勾挑处,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牵丝搭笔,显得十分自然。每个字的外形,都是以方正为主。他的文章中的字虽然很多,但是每个字都风格一致。字行的排列,从始至终,都是整齐的。他的文章中,几乎每个字都俏丽端正,颇具晋唐古法,又有子昂笔意,唯更加甜熟。这是从两者的书法水平和风格上看。由于精力和篇幅的关系,我暂从上述两方面简要说一下。大明宣德年制,这六个字不是沈度的书法作品。那么,它是谁的作品呢?经笔者研究,认定,它是明代早期一位著名画家的书法作品。这个画家在景德镇为官窑瓷器绘画纹饰和主题画的同时,顺手写了大明宣德年制,六个字。详细情况,笔者在以前的专门文章里说了。这里就不多说。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