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 |
分类: 茂森林9古玩收藏文学作品集 |

























为什么我要花很多精力来介绍这两个元代五色花锦鸡纹瓷器?因为我怕这两个宝瓷一直烟没在历史的海洋里。它们被埋没了七百年。好不容易被我识出了真面目。如果我不说,可能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说它们了。
为什么不说它们是一对。因为,它们两个虽然大同小异、虽然它们的锦鸡牡丹主题图是同一个画家王渊绘画的、甚至可能是同一个窑烧出来的,但它们当时都有自己的原配。它们确实不是一对。因此,只能说是两个元代五色花锦鸡纹瓷器。这是本文的开头。本文比较长,容我慢慢写。

二零二零年十月十日,是星期六。我到一个古玩市场玩,发现了这两个瓷器中的一个、也就是盖子上描金的那个。我上手看了一会,首先觉得,瓷器上的锦鸡牡丹主题图是元代著名花鸟画画家王渊的作品。其艺术风格,是典型的黄家富贵的风格。但是,这个瓷器的外表又白又亮,像是个新瓷。于是,我又仔细看看它的里面,发现有隐隐约约的接胎痕。接着我看这个瓷器的外底足,发现了元代麻仓土特有的火石红、尤其是发现了元代瓷窑特有的粘窑渣现象,于是我心里有数了。这是个元代王渊绘画的五色花瓷。这就是,老瓷如新必是宝。于是我问那个卖古玩的中年男人,这个瓷器多少钱?中年男老板说,八十元钱。我没还价,说,把它包起来。我要了。
那个老板一边包,一边说,这是个比较新的瓷器。它的年龄可能跟你老先生的年龄差不多。

就是上面这个瓷器。听了老板的话,我哭笑不得。一时间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我终于忍住了。一声不吭,付款后就提着瓷器,慢慢走了。一会儿遇到了一个街边人行道上的长木椅子。我坐在椅子上,心里想,救救中国的文物。国宝在民间。这么好的宝贵文物,流落街头的地摊上,被人误解、被人轻视,多可惜啊。我好不容易收藏到了,也是抢救文物。但是,如果我到国有博物馆,说,这是元代王渊绘画的五色花瓷器,我愿意捐献给博物馆。可能,博物馆的人不要。




这个瓷器的外底足上,还罕见的有一个印章款,篆书,江西名瓷。因为,确认这个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烧的,证据确凿、充足,我也就不怀疑这个印章的真实性。只是我第一次发现这种印章,特别好奇。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在网络上搜索、查资料。果然,江西这个地名,是从元代开始有的。事情都是顺理成章的。我为有了一个新发现而高兴了一会儿。后来的一个事,证明,这个印章的发现,很重要。




这个瓷器,高二十七厘米,最大胸部直径十七厘米。

本文只写了一半,就被热情的编辑推荐到首页了。只好停笔了几天。两个元代五色花瓷器的故事,只讲了一半,相当遗憾。下面,只能简单地讲一下第二个瓷器的故事。

就是上面这个瓷器。十月十七日,又是一个星期六。上午,我到古玩市场,买了一个瓷器,把它的照片发在下面。







我心满意足,提着上面这个瓷器往回走。马上要离开古玩市场了,在古玩市场的最外沿,碰到了一位十年前就认识的六十多岁的男老板。他跟我打招呼。我只好停下,跟他拉家常。无意中,看到他的摊位上有这么一个瓷器。

就是上面这个。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跟我上星期六买的宝瓷差不多。一阵高兴涌上心头。我对老板说,我想看看这个瓷器。老板慢慢地将它递给我。如果不是有上星期六我买的那个瓷器垫底,可能更让人怀疑这个瓷器是一个七百年前的老瓷。你看看它的外底足。


它的外底足很干净。与上星期六买的那个比,它没有火石红,也没有粘窑渣现象。但是,它的接胎痕比较明显。加上它的五色花锦鸡主题纹,相当过硬。再加上它的外底足中间也有江西名瓷印章款。于是,我果断认定,它也是元代五色花瓷器。于是,我买下了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