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宵节的来龙去脉

(2016-02-22 01:27:14)
标签:

时评

图片

文化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元宵节的来龙去脉



元宵节的来龙去脉

    正月十五的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慢慢腾腾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节、盂兰节、下元节,是三个有关连的节日,因此也叫三元节。是道教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元大帝的诞辰。由于天官赐福民间,诞日又在农历新年后不久,民间庆贺一家幸福团圆,于是逐渐发展出有情人得到眷属的中国情人节。
  一些人家,至今仍供奉天官赐福神位,并定时上香。若问天官是谁,其诞日在何时,则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原来天官乃是道教中三元大帝中的第一位——上元天官大帝,他也是我国古时候的大圣人尧帝,其诞辰称上元节,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佳节。
    三官,分治天、地、水的三位神灵。道教中,有三位负责辅助玉帝的三元帝君,又称三官大帝,分别为治理天、地、水三界,担任检察考核天人功过、众生祸福之神,又称天官、地官、水官。据道教经典《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载,三官负责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天官负责赐福行善积德的人;地官负责惩治作恶妄为的人以及阴灵,遇其改恶从善则赦免;水官负责水界生灵,并为江河湖海中有德良善之人解厄消灾。三官虽有分工,本为一体,只因慈悲悯人,度世心切,故以赐福、赦罪、解厄来济度众生,若世人上体天心,下顺人伦,远恶积善,则定有求必应。
  三官又称三元。天官属上元,称上元天官,乃号:上元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专司赐福,主宰众生善恶之籍,及诸仙昇降之权。
  地官属中元,称中元地官:中元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专司检校世人罪恶及赦罪,有赦罪之权,世人如果曾经犯下过错,但有改过从善之心,地官便可赦减其罪。
  水官属下元,称下元水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专掌管江河湖海水中万灵,职司解厄,如世人能改恶向善,水官便专为他们解厄消灾。
  由于三官大帝曾经降生人间,以身作则进行教化,故其榜样为后人所敬重。如上元天官曾于中古时化生为尧帝,仁德爱民以应天,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天官诞。中元地官曾化生为舜帝,垦地务农,更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孝子,后得尧帝禅让,故他对尽孝道者,特别敬重,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地官的诞日。下元水官曾化生为禹帝,为百姓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公无私,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水官的诞期。三官降生为大圣人,同为天下景仰。
  由于三官大帝曾降生人间,为尧、舜、禹三位大圣人,当日揖让为君,以身作则,为民众的榜样,开唐、虞之盛治。他们升遐回天之后,天帝嘉许他们有大功德于民,又能明目达聪,洞悉民隐,故封为天、地、水三官。生时一堂君臣,离世后一堂僚友,仍主掌民间祸福,纠察善恶,以行赏罚之权。凡人行善,能知忠孝,有向善之心,行持不怠,则统归上元天官大帝,照其所行善功,除部分抵销过去所犯恶业外,余即降以祯祥,加福加寿,添子益孙。如在世之人,现享富贵功名、妻财子禄者,乃是他前生积有善功,今生坐享福泽。倘能再加积善,天官大帝便按两世之善功,叠加福禄,令其本身富贵尊荣,子孙贤良。若特别有孝子发善愿为父母求寿祈福,孝心感天,天官亦必降福予人。至于地官、水官的职责,在此暂略。
闹元宵、情人节——民间后来的演变
  因上元节为赐福天官诞辰,并天官下降,考校人间善恶,勾定人间功过。道教此时有所谓斋禁中之三元斋,持戒修斋,祈祀天官。汉代以前的帝皇,均以此日祭祀,为祈福的重要活动。唐欧阳询《艺文类聚》记载:「史记曰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因远古之时,先民未知三官名号,惟祭天一、地一及泰一之神,故所谓望日祀太一,实即今之上元敬奉天官,望日即十五月圆之时,由黄昏至天明。
  元宵节始是道观举行庆贺天官诞辰活动,后有民众前往烧香祈福,因夜间放灯,逐渐演变成元宵的灯会。南宋程大昌《雍录》亦指出:唐世始以三元放灯,即元宵放灯的传统乃由XX开始出现,后来逐渐热闹起来,并有各种文艺、杂技演出、挂花灯、猜灯谜、迎紫姑、踩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娱乐活动,民间且多吃汤圆来应节,象徵一家团圆。久而久之,上元节成为今日的元宵佳节,又变化出所谓的情人节,而忘记了幸福乃行善积德而来,改恶从善而来,如果世人能以尧舜禹三位圣人为榜样,则便能得天官赐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