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1日,中国总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见澳大利亚总理时宣布,中方将出资2000万澳元,推动有关国家继续对MH370航班进一步开展搜寻工作。中方这样做主要本着对“人”的最大尊重。希望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就继续搜救工作,与中方保持有效沟通。前期,消失500多天的马航MH370客机终于露出了一点蛛丝马迹:前期,在印度洋西南部的法属留尼汪岛上发现一片残骸,接下来,被确定为MH370客机的襟副翼。在一年多茫无头绪的搜索后,面临这珍贵的新线索,有关专家学者都忙了起来,纷纷从残骸特征、洋流方向等方面进行计算、推断、研究。这,对搜寻MH370能带来哪些帮助?
笔者茂森林认为,确定那残骸是MH370客机的襟副翼后,应当有两点比较明确:一,从有关襟副翼的完整状况来看,MH370航班失事的时候并不是机头朝下、垂直坠入海中的、也不是宛若树叶飘落般地螺旋坠入海中的。否则经过猛烈撞击,襟副翼应该已经完全被摧毁。飞机有可能是以滑行的方式坠入海中。二,本次襟副翼残骸的归属确定,系客机坠毁的第一个明确证据,同时,否定了“遭遇恐怖分子劫持以后降落到地面”等传闻。确定残骸属于MH370客机,可以排除有关MH370在北半球某地消失的理论。
MH370失去联系后,根据飞机曾与卫星联系的信号,在印度洋东部划出了一个12万平方公里的搜寻区。为什么现在残骸出现在数千公里外的印度洋西南部的留尼汪岛?
这,与南印度洋的洋流有关。这里长年存在由四部分洋流组成的逆时针循环:一是,靠近赤道自东向西的南赤道流。二是,靠近非洲从赤道向南极流动的马达加斯加海流。三是,靠近南极洲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四是,和靠近澳大利亚自南向北流动的西澳大利亚海流。它们的流动方向基本上是终年不变。现在残骸出现在南印度洋西部的留尼汪岛,正好说明它是沿南赤道流,从东印度洋漂过来的。从海流的平均速度0.2到0.3米每秒和漂流时间500多天来计算,是大致相符的。所以说之前专家估计飞机在南印度洋东部失事是大体正确的。当然,现在距离找到MH370客机的具体失事地点,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既然南印度洋的洋流方向稳定,能否因之反推出飞机坠海的原点?实际上,在此前飞机失联并根据卫星信号大致确定东南印度洋为最大可能失事区域以后,世界上许多海洋学专家就已经开始通过复杂的洋流模型计算飞机残骸可能的漂流路径。如,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一个海洋学家一直关注MH370搜寻。在留尼汪岛上发现残骸后,他也公布了最新的计算结果。根据其洋流模型,可计算出漂流到留尼汪岛的物体在16个月前的可能位置范围,其中10%位于之前的搜索区。但是所有可能范围,覆盖了50%以上的印度洋区域,所以,按其计算结果搜寻仍属于大海捞针,并无太大帮助、并无太大实用价值。仅仅通过单个残骸来倒推飞机可能的失事地点不能说完全不可行,但是难度非常大。因为单个漂流物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太大,在500多天的漂流过程中,一次强对流天气或偶发大风浪等因素都会使飘浮物离开原先的海流区。至少需要找到30-50个飞机残骸的目前位置,才能排除外来扰动的影响,相对准确地反推出飞机失事地点。
这片襟副翼残骸还能从其他方面提供一些关于MH370的信息。如,在它的照片上,能看到类似贝壳的生物。这应该是一种名为藤壶的海洋生物,藤壶的大小可以表明残骸在水中的时间。如果确认它们是藤壶中具体哪一种,将有助于缩小搜索飞机残骸的范围。因为它们通常会从海水中吸取物质来生长自己的壳,而海水中的化学成分会因区域不同而变化。
研究者还可以查看残骸本身的凹陷和损毁程度、其螺钉螺母的歪斜情况,从而判断这块残骸是在空中还是在水中从飞机上脱落的,脱落原因是否与爆炸有关。此外,还可根据金属晶粒研究这块残骸曾受到的压力和张力,而这正是加洛等人曾经判断法航447失事航班坠毁方式的重要证据。
如前所说,笔者茂森林认为,从有关襟副翼的完整状况来看,MH370航班失事的时候并不是机头朝下、垂直坠入海中的、也不是宛若树叶飘落般地螺旋坠入海中的。这块残骸也不是飞机在空中时,从机体上脱落的。
能否期待在洋流途经地区找到MH370的更多残骸呢?这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南印度洋上的人类活动稀少。南印度洋的西边是非洲东部,南边是南极,东边是澳大利亚西部,都是人口密度很低的地区,加之南印度洋上的岛屿人口也非常少,这些因素导致南印度洋上的渔业活动不多,也不是主要的商业航运区,所以长期没有船只发现残骸。澳大利亚西部搜索区和留尼汪岛之间的距离虽然长达数千公里,但是两者之间的岛屿只有澳属科科斯(基林)群岛和英属查戈斯群岛。与北印度洋上著名旅游胜地马尔代夫的众多岛屿上有约40万人相比,科科斯(基林)群岛上只有约600居民,而查戈斯群岛为英国和美国的军事基地,岛上只有3000多军事人员。所以,要在其他岛礁上如同留尼汪岛一般发现飞机残骸,可能性相对不大。
顺洋流进行搜索,是理论上的,实际操作的难度太大。因为根据目前的技术手段,难以准确计算出应该到哪些地方搜索。客观上,目前恰当的做法是在首先坚持完成12万平方公里核心海域的搜寻工作,同时根据残骸位置进行反演推算,并对核心区域进行优化。今后可能还会发现其他残骸。但是搜寻工作的关键,是要找到黑匣子。黑匣子是钢制耐压壳体制成,不会漂浮到水面,要到海底搜寻。而相关搜索区域的海底条件非常复杂,有海岭、海沟和盆地,还有很多淤泥。这说明,要找到MH370客机,会有一个困难的过程。
前期马航失联航班搜寻工作的部分回顾:
面临复杂的形势和困难,我们不能松懈,更不能放弃,要继续全力开展搜寻。中方曾派出10余艘舰船和多架飞机,会同国际搜寻力量,在相关海域对空中观测发现的疑似物品进行搜寻、打捞与核实。我们还协调了60多艘过往中国籍商船和在印度洋海域作业的20艘中国渔船参与搜寻工作。
搜寻工作要加大强度,这是对机上人员亲属的责任。中方将继续同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各方密切沟通与合作,全力进行搜寻,同时深入开展调查,共同努力,做好相关工作。
澳方愿与中国、马来西亚等有关各方加强沟通与合作,竭尽所能,进一步加大搜寻强度,共同处理好有关事宜。
马来西亚警方对失联的MH370的调查仍在继续,鉴于一直没有找到飞机残骸,可能最终无法知晓这一事件的真正原因。已排除机上乘客参与劫持客机、蓄意破坏和个人或心理问题。马来西亚警察局长表示,警方已将对MH370的调查定为刑事调查。此外,对机长家中飞行模拟器的调查尚无最后结论。
这是一场复杂的具有挑战的搜寻或救援行动。必须继续搜寻:真正重要的是找到客机残骸……只有找到客机在海底的位置。
英国海军说,英国的特拉法尔加级核动力潜艇“无懈”号已经抵达搜寻区域并参与搜寻。“无懈”号具有先进的水下搜寻能力,能够助力确定马航客机的位置。英国另外一艘“回声”号测量船将抵达搜寻区域,协助载有声波定位仪和“金枪鱼”自动水下航行器的澳方“海洋之盾”号救援船。
马航MH370航班失联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谜团之一。应当尽我们所能,弄清真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