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每月养老金500元就满意了。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是中国老农民的救命恩人。这话是一个70岁的农民对我说的。目前他每月养老金55元。
一个炎热的夏日,75岁的刘桂花(化名)像往常一样,站在一栋白色二层楼的门前乘凉。这是她花毕生积蓄盖起来的,可她现在只享有乘凉的权利。
楼房归儿子居住,她则被“赶”到楼房不远处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房中。每到夏日,这个10多平方米大小的铁皮房就像烤箱一样。刘桂花或许将在此度过余生。老宅基地被收回,经统一规划后,重新分配。但只有儿子们拥有入住新居的资格,他们的父母,则要么搬到统一规划的“老人之家”社区,要么跟随儿子一起住。刘桂花无力在老人之家盖房,只得住进儿子买给她的铁皮房。
《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显示,在一半以上的农村家庭出现空巢化、三成老人生活上需要得到照料的背景之下,仍有将近八成农村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像刘桂花这样为儿女盖新居、自己住在破旧屋子的现象并不少见。或许是刘桂花本人不想住进儿子家。有的老人为下一代着想,到了令人费解的程度:宁可自己受委屈,也要为下一代遮羞。
流泪说满意:这是农村老人在内心经过无数冲突、调适之后的无可奈何,这种满意还不如不满意。就像耗尽了最后一滴燃料的火箭助推器,无论老人自己或是年轻人,都把老人的牺牲视为“天经地义”。
刘桂花一提起儿子就哭。好心的老人告诉她,回答调研学生的问题,会得到20元钱,这名瘦小的老人就守在比较醒目的儿子家门口,等着工作人员来找她做问卷。
老人把前来调研的学生团团围住,争着要做问卷,有的还与村干部产生了冲突。
只有40%的中国农村老人有存款。从东部到西部,有存款的比例依此下降,均值是35741元。这意味着,农村有60%的老人没有存款。
农村老人一年的支出均值为11303元,其中人情往来的支出已位列当下我国农村老人支出第三位,成为较大的经济负担。一对老夫妇,仅靠种地维持生计,年收入不足2000元,人情往来开销比收入高出一倍。为了邻里乡亲关系和谐,老两口得病不敢吃药,只能硬撑。
一个70岁的农村老人说,70岁后,要求不高:每人每月能到手的养老金有500元就真正满意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