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起莲花

(2015-06-07 13:15:37)
标签:

文化

时评

图片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说起莲花

说起莲花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很多,其中有一个省市出的题目是,说起梅花(说起桃花,说起杜鹃花,等等),笔者凑热闹,试图写一篇:说起莲花!我为什么要说莲花?因为,小时候,我家乡的村子边有一个名叫倒口子的地方,那是很早以前,长江发洪水,致使村子边的小小的江堤倒了,决口了!洪水退了后,这地方形成一个不大也不小的湖泊,乡亲们就叫它倒口子!后来,倒口子慢慢腾腾成了一个生长莲藕的湖泊!这个湖泊,为乡亲们带来很多利益!我小时候,喜欢倒口子中的莲花!换句话说,是那些莲花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多少年了,怎么也抹不去!此时此刻,很想写一写它!
       因为喜欢莲花,接下来,我就喜欢一首诗: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玉雪:这里是形容莲藕雪白玉润的颜色。窍:这里指莲藕中间的孔。玲珑:这里形容莲藕精巧空明的样子。纷披:这里形容莲叶莲花交错散铺在水面上的样子。生生:指生命延续不断,富有生机的意思。意:含有意趣意味。苦心:莲籽中间的绿心有苦味。这里是双关语,寓有刻苦、勤苦之意。
       这首诗,说到我心里了!因此,我喜欢它!为什么呢?因为,从表面现象看,我喜欢莲花,实际上,我更喜欢的是莲藕,莲蓬籽和藕带!这诗,也是这样的!这个诗人和我一样,也是追求莲藕的实用价值!
       喜欢了莲藕之后,接下来我就喜欢莲蓬籽!由此可见,小时候,我是个讲实惠的人!也是个聪明的人!我妈妈以前总是鼓励我多吃莲藕!妈妈说,小孩子多吃莲藕,就慢慢腾腾变聪明了!你还别以为这是唬小孩子的,后来,我真的越来越聪明了!聪明到了什么程度?聪明到了会写诗!不过,我写诗,也离不开莲藕和莲蓬!下面,是我写的七律莲蓬:
       吹来满堰绿荷风,洒在红莲籽粒中。护果难知身欲老,留芳困惑齿将松。思谋翠叶追晨岸,想使黄蓬走夜空。望断银河憔悴状,英魂荡漾楚天东。
       我的诗写得怎样?暂时不提!接下来,再说那首古代的诗!诗中,一开头,就赞美莲藕!接着,借着对莲藕花叶的吟咏,写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富有哲理意味。白润如玉如雪的莲藕,中间有精巧透明的窍孔,玲珑可爱。它的绿叶和红花铺散在水面上,互相映衬。莲藕的生命一代代延续不断,显示出无限意趣和欣欣向荣的生机,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全部奥秘都在莲籽的“苦心”当中。这里表面说莲心苦,但可以从中体会出更广阔的含义,让人联想到:人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有所创造,才能有成就。
       莲花埋头苦干的结果是,莲藕长得粗壮了,莲蓬籽越来越饱满了!
       这次高考作文,有字数的规定,要写出700个字!看样子,我的以上文章,不够700个字!没关系,我写莲藕莲蓬和莲花的诗,不只一首两首,此时此刻,拿它们来凑数,不是相当快乐的事吗?下面,是我写的七律采莲:
       纤腰藕带挽名模,点缀红莲配绿荷。欲顶舟头萍脂厚,将移舵尾藻肤薄。黄蓬嫩脸皮如蔻,翠盖肥田籽似蛾。惧怕倾船而敛裾,兰桡水溅染绫罗。
       这文章,如果不够700个字,是要扣分的!为了凑字数,我来个画蛇添足,谈一下我的以上两首七律诗!
       第一首:莲蓬,我来个王婆卖瓜,觉得它比较有气势!这是我一直想追求的风格!七律莲蓬,是将莲蓬拟人化!这个人是一个高大的人,是一个外形俊逸,内心深厚的人!是一个乐于奉献的烈士!你看,他的英魂荡漾在楚天东!第二首,采莲,其风格,有点古朴,委婉,是写莲的美好和采莲的乐趣______莲花很美好,于是,人们就喜欢莲花,亲近莲花,赞美莲花!这是得道多助,得人心者得天下!
       最后,还是要说起莲花!莲花,是莲藕,莲蓬,荷叶,藕带的代表!是精华!它娇艳,也很实惠!莲花的花瓣,可以做菜!实际上,它们是一个整体,是密不可分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笔者为了写文章,故意将它们分开说,这是不公平合理也不正确的!因此,不管你是赞美莲藕,还是赞美莲蓬,实际上,也是在赞美莲花!没有莲花,哪有莲蓬?

 
 
 
 


 说起莲花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少与许谦同师金履祥,与柳贯、吴莱、许谦往来密切。又与黄溍、柳贯、吴莱等往来倡和。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调宁国录事。适逢大旱,礼劝富户输捐助购米3700石平价出售,又用官储及赃罚钱银38400余锭赈济灾民,使30万人赖以存活,百姓颂德。至元初年任建德县尹,强制豪民退出学田700亩。又建德素少茶,而榷税尤重,经其一再上言,茶税得以减轻。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