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朵梅花里提炼体温,是余秀华的诗句。从一朵梅花里提炼体温:诗句中,包涵着大胆和新奇,富于内涵和哲理。“从一朵梅花里提炼体温”,与“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这诗句比,显而易见,文雅多了。湖北钟祥那个地方,笔者去过多次。那是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那地方出一个诗人,突然走红一鸣惊人,是应当的。不奇怪。走在文字堆砌的路上,拨开一层层光阴。爱与哀愁,被封锁在参差不齐的陷阱里。这是她的诗句。
从一朵梅花里提炼体温:首先,这诗友宛若一朵梅花。她本应是一个普通人、健康人。有人说,她是先天脑瘫。但是,也有人说,她的脑瘫,是来自她出生时妇产科医生(产婆、接生婆)的那次医疗事故。接着,她宛若一朵梅花,娇小的生命一来到人间,就遭遇严冬。这梅花,只有身不由己,静静地在冬天开放……昨天打翻在地上,隐隐地喊着疼。指尖上舞蹈,伪装成多情的蜻蜓。这是她的诗句。
于是,不是她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她慢慢腾腾在一种人为的冬天里上下搜索,最后,她选择:做一朵给大自然带来生机的梅花。当刺骨的寒风来袭时,当冰冷的雪花飞扬时,天底下,光秃秃的树枝上站着怒吼的狂风,人们的心也冻结了,就在这时,她从苦难中舒展着自己的美丽。虽然,梅花是那么渺小,但还是让人们眼前一亮,大地似乎因为苦难产生了梅花,梅花因为苦寒而艺压群芳。于是,梅花的开放,显得生机勃勃,在冰天雪地的大地上散发着自己的香味,淡淡的,却温暖着人们的心。渐渐地,人们的步伐因梅花而轻快起来,心情也因为梅花而愉快起来。此时此刻,梅花,是冷静的、同时也觉得自己幸福,尽管周身寒冷,心却像一团火一样在燃烧……火、火炬、诗歌。于是,她成了诗歌中的梅花、一朵傲放于寒风中的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能在冬天,露出一个灿烂而真诚的微笑,相当不容易。她做到了。肆虐的北风,瘫痪了她的部分大脑,让她的手在写诗时颤抖。紧接着,她有了诗意的颤抖。苦味的诗意,让雪花更加晶莹美丽。太阳为了躲避风雪的袭击,藏到云层深处去了。
曾几何时,天空,阴沉沉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阻止她的开放。但是,她慢慢腾腾长大了,到了而立之年。不屈服!她用父母亲给予的先天的健康,去战胜妇产科医生给予的脑瘫,用自己的体温溶解冰雪。为了与寒风对抗,她咬牙坚持:尽管那柔弱的枝条被风刮得东倒西歪。经过与狂风、大雪的一番抗争,从她摇摇晃晃的人生中,开出了一朵朵绚丽而小巧的、捎带着苦难和寒意的、独放的梅花。
于是,她想做一朵被很多人赞颂的梅花,渴望听到人们说“这朵梅花真美、真独特。”从一朵梅花里提炼体温,过程比结果更动听。猫儿闭着眼,试图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这是她的诗句。
命运关了你一道门,上帝会为你开一个窗。诗,就是上帝为余秀华开的一个窗口。面对励志人物这类赞扬,她本人抱着清醒的态度,没有在这场众声喧哗面前失去判断力:“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会停止喧哗”。她作出了难得的回应。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歌是余秀华抵抗现实或逃避现实的一件武器。读诗、写诗,是她弥补脑瘫的最好方法。她用聪明才智,将其诗作与个人生存状况联在一起。
于是,她从赞颂的声音中得到温暖和安慰。她渴望走进画家的画纸,成为这幅作品中最吸引人的一笔。她渴望出现在诗人的笔下,在那短短的几行字中跳跃着,感受着诗人的赞美。虽然一串串冬去春来之后,她最终会凋谢,但她无怨无悔,因为她已经走遍大半个中国。她将做爱简化成一个字:睡。她的诗歌宛若梅花的芬芳,在一个又一个寒冬绽放……于是,她有了一首诗《梅花》:
姹紫嫣红的三月我不去
暗香浮动
优雅却不冠以
春天的名义
只需要一场晚来的风
亦或爱怜的雨
在平凡的土地上
枯枝深含兰的馥郁
花息陪伴着天籁
婉约,静谧
我不是桃花
是内涵深远的孤旅
我不要哗众取宠的游戏
弱小的身躯做最后的期许
梅花的故事
让一缕花魂消融在深情的水里
如何评价余秀华的诗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诗评家多了,什么说法都有。简洁地说,有三种说法。一,她是大诗人。是高档次的、罕见的大诗人。二,是比较优秀的诗人。三,是低水平的诗人。只不过是偶然性地走红罢了。“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会停止喧哗”。大诗人余秀华,对以上说法作出了难得的回应。沉默是金。大诗人经得起时间老人的考验。让我们在沉默中慢慢腾腾地读她的诗,让时间老人慢慢腾腾地为这个诗人做结论。余秀华还年轻。不朽作品的诞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经过长时间的艺术积淀,精心打造出来的。接着,要经过长期的历史检验,最后被大家认同。有些作品很好,但不被世人理解,很长时间以后才慢慢腾腾被人认同。有的时候,一个作品刚问世就是惊世之作。如,美术作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这些作品一出现,全世界都震惊。接着,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现在再看这些原作,仍然是敬服得五体投地。这种巨匠的不朽之作,你想超过它非常困难:经考验后仍是不朽之作。还有些作品,诗人、画家在世时不为人所承认,他走了以后,很长时间才被世人理解。所以不朽的作品要经过历史的检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