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政府军故意让民兵缴获一套山毛榉

(2014-10-21 23:45:16)
标签:

乌克兰

俄罗斯

马来西亚

mh17

时评

分类: 茂森林9航空安全分析文集
乌政府军故意让民兵缴获一套山毛榉




    乌政府军故意让民兵缴获一套山毛榉。MH17航班今年7月在乌克兰东部坠毁,原因众说纷纭,德国《明镜》周刊10月20日又给出了一个新的说法。这家媒体援引德国联邦情报局局长格哈德·申德勒的话报道,情报显示,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从乌政府军一处基地缴获了一套“山毛榉”防空导弹系统,并发射了一枚导弹,直接在马航客机附近爆炸。
    这是前期的初步报告未提及的。
乌政府军故意让民兵缴获一套山毛榉

乌政府军故意让民兵缴获一套山毛榉


    延期20多天后,MH17事故初步调查报告终于出台了。其中的要害观点是:MH17空中解体,很有可能是由大量来自飞机“外部”的高能物体穿透飞机,令飞机结构损坏而导致的悲剧。当地时间9月9日上午10时,荷兰安全委员会在对马航MH17事故的初步调查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报告指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MH17空难与技术故障或者机组人员行动有关。按照惯例,初步报告一般在空难发生后一个月内发布,但因为事发地点乌克兰东部此前处于激烈交火状态,报告的发布一推再推。初步报告排除了技术故障或者机组人员造成空难的可能。

    笔者认为,MH17事故初步调查报告中,部分要害观点的表达,相当微妙。

    很有可能是由大量来自飞机“外部”的高能物体穿透飞机,令飞机结构损坏而导致的悲剧。

    一是,在初步报告中,虽然表明了要害观点,但是,没肯定其要害观点。只是用“很有可能”来表述。

    二是,报告说,很有可能是由大量来自飞机“外部”的高能物体穿透飞机。笔者提请大家注意:大量来自飞机“外部”的高能物体,这句子中的“大量”二字。来自飞机“外部”的高能物体,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大量的。它,是数量众多的意思。

    三是,来自飞机“外部”的高能物体。高能物体:是空对空导弹?是地对空导弹?这两种导弹是不是都能称为高能物体?战机上的加农炮呢?够不够资格被称为高能物体?

    四是,如果说,是一枚山毛榉地对空导弹在MH17飞机旁边爆炸,接下来,其众多高温金属弹片穿透了飞机,这,算不算“大量”?山毛榉导弹拦截目标飞行器、在其20米范围内爆炸、释放出许多高温金属弹片,从而造成最大的破坏。

    这只是初步报告,以后还有最终报告。初步报告能写成这个样子,是符合国际民航组织的有关要求的。

    笔者认为,报告中也有比较肯定的内容。如,黑匣子(驾驶舱语音记录仪和飞行数据记录仪)的数据以及来自空管部门的数据都表明,直到国际标准时间13时20分03秒,飞机运转一切正常,之后突然终止。调查人员听取了驾驶舱语音记录仪记录下的机组人员的对话,也没有任何发生技术故障或者紧急状况的迹象。同时,驾驶舱内也没有传出任何警告的声音。飞行数据记录仪则没有任何飞机系统警告的记录,飞机发动机参数也在飞行期间一切正常。与乌克兰空管部门的无线通讯对话则证实,驾驶舱机组人员没有发出任何紧急呼救。

    MH17是被一枚地对空导弹击落的。前期,很多人有这个看法。这些人盼望《MH17事故初步调查报告》有这个观点。可惜,如今的白纸黑字证明,“MH17是被一枚地对空导弹击落的”观点,被“微妙”掉了。被“微妙”掉的还有不少:如,来自飞机“外部”的高能物体,是从哪里来的?导弹发射地,是不是位于乌克兰民间武装组织控制的乌克兰领土上?等等。

    另,笔者提请大家注意:报告中另有两个比较肯定的内容:一是,MH17出事前的飞行高度是:10000多米。二是,来自飞机“外部”的高能物体穿透飞机的部位是:机身的前部、靠近驾驶舱的位置。这也是报告的微妙处:用写实的方法提醒你:外部何种高能物体能打到空中10000多米的高度?除了山毛榉,可能还包括:乌克兰军队使用的俄制S-200型导弹。以及S-300型和S-400型导弹。应当是由一支专业部队有意、或无意实施的。

    目前,许多MH17的残骸仍然留在坠机现场。

  有关调查小组计划在冬季来临之前派出一组人员前往失事现场搜集更多证据,以期将来能在法庭上佐证。MH17事故初步调查报告中,部分要害观点的表达,为何微妙?很大可能,是为了下一步前往失事现场搜集更多证据时,调查小组的麻烦能少点、其行动能方便一点。MH17事故初步调查报告中的微妙,是出于全局观念。

   



乌政府军故意让民兵缴获一套山毛榉

乌政府军故意让民兵缴获一套山毛榉



    10月20日,申德勒还表示,俄罗斯有关导弹由乌克兰士兵发射,以及乌克兰一架战斗机曾靠近马航客机的说法是错误的。此前,乌克兰和不少西方国家表示,乌克兰民间武装使用由俄罗斯提供的“山毛榉”导弹击落马航客机。但这一说法遭到俄罗斯和乌民间武装的坚决否认。
    前期,有网民说,乌政府军故意让民兵缴获一套山毛榉,设一个阴险的套子,让乌东部民兵钻。
    人民网10月10日讯 据BBC报道,荷兰外交部长蒂莫曼斯9日表示,在乌克兰东部坠毁的马航MH17班机上,298名遇难者中有一人被发现戴着氧气罩。蒂莫曼斯表示,这显示在导弹击中飞机时,并非机上所有人都瞬间殒命。初步报告说,MH17班机在空中高速飞行时遭物体穿击后解体。
    笔者认为,这印证了本文开头的说法。

  蒂莫曼斯是在荷兰电视谈话节目中透露上述内容的,他描述MH17罹难者生命的最后时刻让一些罹难者家属感到难过。蒂莫曼斯说,他对此感到遗憾,“我决不愿意在任何方面增添罹难者家属的痛苦,我不应该说那些话的。”

  荷兰检察官确认发现了氧气罩,但一名发言人说,氧气罩套在这名乘客的脖子上,而不是罩在口鼻上。官方调查没有提及有乘客戴着氧气罩,但蒂莫曼斯在电视谈话节目上“一时说溜嘴”。此前多名专家表示,MH17班机在空中瞬间解体,乘客根本没有时间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