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小说《玄机》64人间正道

(2014-09-29 02:09:32)
标签:

777

班机

失踪

时评

分类: 小说《匪夷所思的370班机》

长篇小说《玄机》64人间正道

长篇小说《玄机》64人间正道

长篇小说《玄机》64人间正道

    杨神农认为,人间正道应当是科学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是,七七七航班失踪已超过半年了,从中、美、日到事发地区的东南亚各国,都动用了各种先进设备进行搜寻。如此巨大的一架民航班机经过这样长时间、这么多先进设备的寻找,却只得到目前让人匪夷所思、又瞠目结舌的现实。面对这样的情形,甚至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它的种种诡异之处,是否已经超出了科学的范围。

    前天,王俊雅从神农架来武汉,帮杨神农料理家务事。于是,杨家又整洁、明亮了。接着,杨神农请老Z和茂森林到家,一是,感谢两个前辈的关照。二是,有几个问题需要探讨。客人就座。一会儿,杨神农说,现在,大家希望,在有关失踪班机纷乱复杂的说法中,最好能让读者从科学角度、明白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你们两个前辈原来在航空兵部队工作,能否帮我一下?

  茂森林说,可以。你要求不高。我们今天采取漫谈的方式。老Z大哥原来是飞机机械师。请大哥先谈。

    老Z说,好。我说一下飞机的通信工程。飞机上只有两种通信系统,一种是高频通信(HF),一种是甚高频传送(VHF)。通常情况下,通信以数据链的形式进行传递。高频通信一般是短波传送,又称作语音通信、模拟通信,也叫无线电台,它能把信息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另外一种方式叫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是最常用的飞机数据通信链。这种甚高频应答式通信系统,先把信号变成编码数据,然后再传送接收处理。这个过程要经过解调、解扩、再解码、再译码。它一般并不发送到卫星上,而是把信息发送到地面。有了卫星以后,又在卫星上增加了一个卫星的收发单元,一般通过INMARSAT系统,即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进行数据通信。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在地球上空36000公里高度上分布的四五颗卫星,沿着赤道平面绕地球飞行,这种商用卫星的覆盖薄弱环节是在两极区域。波音公司提供一种连接国际海事卫星的服务,并称即使飞机运营商不购买这种服务,飞机也会自动发送信号和卫星建立联系。但在谈展中看来,这是付费服务项目,不是所有的飞机都有这项功能。波音飞机在出厂后装置了向卫星发射信息的设备,作为一种保障设备,在一般的国际航班上都会装置。在卫星覆盖的范围内都会接收到飞机的信号。

  对于一架飞机来说,其实有三个常规系统是比较重要的:除了通信系统,一个是定位系统,一个是识别系统。

  识别系统与雷达有关,又分为一次雷达、二次雷达、高频雷达。所谓“二次雷达”主要用于空中管制,管制员从“二次雷达”上很容易知道飞机的“二次雷达”应答机代码、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航向等参数,使雷达由监视的工具变为空中管制的手段。目前公开的信息是,七七七航班主动关闭了应答设施。

  至于飞机发动机,也会有相关的飞行数据通过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进行传送,这种民用航空通信网络可以进行数据链的传送。

  总体而言,对于飞机通信中断,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如果飞机失去联系,一个原因是关掉通信设备或设备出现故障,另外就可能是掉进海洋了,无线电波一般不能入水,在海水里很难接收到声呐系统外的信号。

  虽然七七七航班的信号一直到失联当天早8点才消失,但是这个信号不是飞机传到地面上的,而是飞机的信号发射到通信卫星上的,通信卫星收到这个信号,由于不是事先合作的联系,通信卫星就不会及时把数据转给有关方面处理。

  卫星说,你不是我的用户,我就不会管你的信号。但是在最后调查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信号,直到8点多才消失。

  地面雷达能看见七七七航班吗:其实事发地区国家相关系统都比较完善,且这个系统可以记录,虽然有时雷达不一定记录,但现在一般都会储存这些资料,所以把这些储存资料都拿出来以后,这个东西就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在马六甲海峡区域,人们对这里都很注意,各自的雷达都会在工作,所以把这些东西综合一下,会比较容易的。

  飞机要避开军用雷达的监测,就要低空飞行,这对大飞机来说耗油就会增大,同时,还会有很大的空气阻力。疑惑的是,七七七航班的飞行航线与距离为何一直不能确定。当然,雷达要想看到飞行中的飞机,第一是飞机要在空中,第二是不能到雷达的盲区里面去。如果航线密集,雷达会覆盖一部分地区,意味着精度更可靠,被过滤掉的信息更少。不过,如果飞机离开了航线,那就不知道了。通常来讲,飞行器飞经陆地上空,地面雷达都会很好辨别。但如果航线范围包括海上特别是在大洋上,雷达的功效就会差一些、作用有限。

  作用有限的缘故是,需要在海岛上设置雷达,这些雷达将与设置在海岸线上的雷达一起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用于监控和指挥飞行器。但是缘于空间地理条件的限制,海上雷达的布设不会像地面雷达那样便利。一般雷达作用区是三五百公里,每个雷达有作用范围,还受到高山等自然环境影响。因此,每个国家都要根据国土面积、海岸线等情况部署雷达。事实上,在浩瀚的大洋上用地面雷达监测飞机,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

  如果按有关方提出的一条路线推测,雷达监控的难度几乎显而易见。南印度洋和南极洲北部海域是世界上雷达覆盖最少的区域之一。

  重新梳理:如果七七七航班还在马六甲及中南半岛区域,应该比较容易被地面雷达发现。通常情况下,部署在沿岸和岛屿上的军用雷达可以达到数百公里的探测范围。即使怀疑的中南半岛西部安达曼海、以及印度洋沿岸,都处在这样的监控之下。

  但是,如果在8日早晨最后失去七七七航班信号后,它继续向南、向西飞入广阔的印度洋,或者中间在某地加油继续飞行,就极其难以被地面雷达发现。

  相比之下,如果七七七航班飞向南亚次大陆就比较容易侦测。不过,从军事角度讲,假如七七七航班跟在一架大型客机后飞入这些空域,就难以被发现。

  现在,已经可以证实,如果按照七七七航班关闭应答装置后的航线,有一架新航的波音777也在相同位置和时间飞行,这使七七七航班能够贴近印度或巴基斯坦领空的可能。总之,如果七七七航班最终飞到阿富汗或中亚地区,这就是从地面雷达角度的唯一解释。

  但说到底,已经发生的、在东南亚非常繁忙的空域让一架飞机彻底失踪,是难以想象的。

  卫星能找到七七七航班吗:作为最常见的卫星观测手段,遥感,除了相机的图片外,夜间可以用红外线探测的方式成像。另外还有安装雷达的卫星,可以通过雷达的方式进行遥感。这种雷达不是地面的雷达。

  卫星遥感简单地理解,就是一颗卫星在经过相关区域时,对该区域进行拍摄和探测,并获得一定分辨率的图像和数据。这些数据传输到地面上,通过对图像和数据的分析,获得分析结果并进行应用。

  在大气中受到云层、雾气等影响时,会影响可见光线的传播,但红外线以及雷达遥感可以不受这些障碍的干扰。这次我们国家动员多颗卫星对失联航班进行搜索,通过遥感的手段,加上地面船舶、飞机等综合手段进行分析和搜救。通过遥感,我们发现了海面上的油污带,还有漂浮物等。但卫星遥感并没有在这次搜救马航的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还没有通过遥感提供失联航班的任何证据。当然,包括卫星和遥感工作人员,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到现在大家仍然没有放弃,在不同的地方,包括泰国湾到马六甲海峡一直在持续地搜索。但目前的问题并非是卫星遥感所能解决的,因为遥感的范围毕竟有限,不可能把整个地球都用那么高的分辨率给呈现出来。

  对于遥感图像,最优手段仍然是人工判断,通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肉眼判断,再用计算机进一步处理,比如增加反差、增强信息,然后匹配位置。现在计算机也可以分析了,但是还是人工判断优先,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计算机的分析。现在很少采取洗出照片的办法,因为卫星地面站都会有大屏幕,将图片更大地呈现出来。

  通过卫星搜索航班有明显优势。因为卫星雷达信号一旦碰到金属物体,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反射,将结果呈现在雷达影像上,就是一个非常亮的物体的形象。如果没有这些金属物体,比如只有海面,就是相对黑的一片,连海浪也看不出来。

  跟照相机一样,卫星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遥感的范围就越小。反过来,分辨率越低,遥感的范围就越大,包括对失联客机的搜索,这是遥感暂时不能避免的一个矛盾的地方。现在动用不同的卫星,有的遥感范围宽、但是分辨率不是很高,有的分辨率高、但是范围就变窄了,两者结合使用进行搜寻。

  卫星遥感的分辨率一般很难高于几十厘米,甚至到2米作为分辨率。这样的图像看空中的飞机等,信息已经足够了。这种分辨率的卫星,遥感覆盖宽度可以达到三四十公里。

  当然,也可能会用到16米左右的分辨率,这样卫星的覆盖宽度就可以达到几百公里,搜索起来相对方便。如果在这个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中发现可疑物,可以在这个区域进一步用更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作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的问题不在遥感,而是在于马航的失联飞机扑朔迷离。马方提供的信息根本不能判断飞机到了什么区域。泰国湾就几十万平方公里,但是过了马六甲到印度洋后,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想在这个区域搜索,如果仍然没有明确的方向,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说客机在空中解体,海面上一定有散落物,通过卫星遥感一定可以看到,但是现在我们没有看到。

  目前需要更多的七七七航班的真实信息。如不明飞行物的信息,开始就一直没有说,直到后来才被确认。本次搜救在沟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不足以判断到底应该从什么方向去搜寻失联客机。如,我们在泰国湾寻找,但飞机早就飞走了,我们即使再努力也找不到它。现在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技术本身和搜救能力,而是搜寻的方向到底对不对。

  卫星能搜寻水下目标吗:卫星雷达同样无法穿透海水,看不见海底的东西,只能探测漂浮在海面上的物体。一旦在海平面上发现蛛丝马迹,就可以通过水面船舶的声呐系统去探测海底的具体情况。但声呐只能看底下的东西,范围只有几百米、几公里。发现疑似物再用声呐去找,才是最合理的办法。声呐其实也属于遥感范围,但遥感通常还是指卫星遥感。

  在卫星这一高度,目前探测的信号主要是电磁波,也有探测重力异常的,但是这类数据分辨率在200公里的尺度,对一架飞机不敏感。因为水面镜面反射干扰大,水对电磁波吸收强等因素,使得电磁波信号难以探测到目标,因此电磁波在水中传播没有优势。如果飞机处在水面以下一定的深度,就很难通过电磁波信号探测到。探测水下目标的理想传感器是声呐,通过声波进行传感。

  一般一张卫星影像的大致尺寸为几百兆,现在各种计算机平台都可以处理这类影像。方式是接收到数据之后,对成像过程中的几何形变、辐射偏差做消除处理,然后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显示,通过人工检测去寻找特定目标。现在也可以用计算机自动探测,称为目标识别。

  而海面的油污带则可以通过其在特殊光波中的特点进行判断识别,但由于油污会随风漂移,所以见到油污未必飞机就在其下方,这还需要对海水的流动过程和过去一定时间的情况有所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