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在江上和空中赏月

标签:
中秋节赏月长江上空中时评 |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
中秋夜里,驾船到长江中流赏月。我的家乡是长江中游一个风景秀丽的江畔农村。千百年来,母亲河的一泓江波,一直陪伴着我们的老祖宗,一直陪伴着父老乡亲。他们喝的是江水;大旱之年,用江水浇灌农田;农闲时,他们到江中捕鱼,捞虾。是这条江养育了我和我的家乡人,养育了千千万万普通的父老乡亲;也曾养育了苏东坡这样的文化名人。现代史上,它的水系,养育了我们国家的两任主席,三百多个将军,还有闻一多那样的学者,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还养育了不少作家。
那时候,长江宛若激情似火的年轻人,也好像家乡脱缰的牯牛犊子,它一路欢笑,闯荡向前,向东流淌。
我伫立于朗朗月色下的江中船头。由于前期曾远离故乡和亲人,我这个游子时常滋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绪。漂流它乡时,时常萌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感慨。有时候,我仰望月空,设身处地,为它着想:亘古明月独处苍穹,何等孤寂落寞呀,你为什么年年岁岁审视着沧海桑田的变迁,俯瞰人间的悲欢离合?你耳际是不是时常飘荡着颠沛流离的思乡情歌?是不是像东坡居士一样,时常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无边祝愿?
中秋夜里,驾飞机到天上赏月。当然,这不是特意安排的。是例行公事中的一次不经意的碰巧。那时候,我碰巧在中秋夜,公事公办,驾驶飞机在空中飞行,看见了月亮。当时,夜空如洗。十五的月亮格外圆。一时间,我想,如果家乡的亲人抬头望月,应当有机会看到:我的飞机贴着圆月的情景。弹指之间,这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难怪先贤圣哲有“逝者如斯夫”的慨叹。是啊,人立天地间,去日如流水,如果说有一天,我如江中一粒浪珠,流进浩淼大海,蒸发于浩瀚寰宇,我能坦然自若?能。因为,我们是唯物主义者。那时候,应当是新中国建国一百周年时。那时候,应当有百舸争流的壮观。那时候,木筏漂流的豪迈和古渡小船的雅致应当仍有、是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留存在风景区。那时候,后辈人一定会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感叹。那时候,或许有后辈人也喜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诗句,并让其回旋在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