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死于空难的约1000人,而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达70万人,从这个意义讲,乘飞机也许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然而,一旦飞机失事,幸存者却寥寥无几。民用航空飞机,起飞后的6分钟和着陆前的7分钟内,最容易发生事故,国际上称为“可怕的13分钟”。据统计,在我国,有65%的事故发生在这13分钟内。因此乘坐飞机应按要求,在起飞前就要系好安全带。民用航空飞机上,常见的特殊情况有:密封增压舱突然压力低落、飞机失火或机械故障等。民用航空飞机在空中发生特殊情况后,机长和乘务长应当简明地向乘客宣布有关的情况,如,准备进行紧急迫降等,并指导乘客采取应急处理。水上迫降时,空中小姐会讲解救生衣的用法,但在紧急脱离前,乘客仍应系好安全带。若飞机高度在4000米以上,旅客头顶上的氧气面罩应当自动下垂,此时,乘客应立即吸氧,绝对禁止吸烟。如果机舱内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瓶和药粉灭火瓶(驾驶舱禁用)灭火;非电器和非油类失火,应用水灭火。乘客要听从指挥,尽量下蹲,处于低位,屏住呼吸,或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中毒。在起飞着陆阶段,飞机发生特殊情况,十分突然,机长和乘务长来不及向旅客发出警告。此时,如果乘客懂得飞机失事的各种预兆,就好了。请记住如下预兆:
1.机身猛烈颠簸;
2.飞机急剧下降;
3.舱内出现烟雾;
4.舱外出现黑烟;
5.发动机不工作,一直伴随着的飞机轰鸣声消失;
6.在高空飞行时一声巨响,舱内尘土飞扬,这意味着机身破裂舱内突然减压,将缺氧。
笔者茂森林长期从事飞行员工作,驾驶过小飞机(军用战斗机),也驾驶过大飞机(运输机)。接下来,注重研究飞机空难问题。近年来,经常乘坐飞机出差、旅游。笔者驾驶飞机飞行期间和后来的乘坐飞机出差期间,安全观念强,没出大的问题。笔者驾驶飞机飞行期间,遇到多次空中险情,都正确果断处置,转危为安。
笔者乘坐飞机出差,往往要选择乘坐的机型、航空公司、航班时间,等等。我喜欢乘坐在白天飞行的飞机。喜欢晴天。夏季的雷雨天,我宁可乘坐高铁。另,要选择直飞航线。或选择一条中转最少的航线,减少黑色13分钟的次数。登机后认准自己的座位与最近的应急出口的距离和路线。“应急出口”必须会打开。若头顶部有重而硬的行李必须挪至脚旁。飞机到了空中,你要坦然面对。要有安全观念,不要紧张。万一遇颠簸,要保持最稳定的安全体位:弯腰,双手握住膝盖下,把头放在膝盖上,两腿弓,略前伸,合并。脚掌贴地板。舱内出现烟雾时,一定要使头部处于可能的最低位置,因为烟雾总是向上的,屏住呼吸用饮料浇湿毛巾或手绢,捂住口鼻后才呼吸,弯腰或爬行至出口。当机舱“破裂减压”时要立即带上氧气面罩,并且必须带严,否则呼吸道肺泡内的氧气会被“吸出”体外。为了增加舱内的压力和氧浓度,飞机会下降至3500米以下,这时必须系紧安全带。若飞机在海洋上空失事,要立即换上救生衣。飞机下坠时,要对自己呼喊:“不要昏迷,要清醒。”并竭力睁眼睛。当飞机撞地轰响,要判断:是不是确实停稳了?因为,飞机迫降,有时是连续跳跃。如果是确实停稳了,要飞速解开安全带系扣,猛然冲向机舱尾部朝着外界光亮的裂口,逃出飞机残骸。此时,如果还能跑,要取直线,跑步离开飞机(100米以外),防止飞机油箱爆炸,危及你的生命安全。飞机坠地,通常是机头重,先坠地。个别情况,也有飞机尾部先接地的,这是飞行员在瞬间猛拉杆造成的。飞机坠地后,往往在十几秒钟后发生油箱爆炸,大火蔓延也需几十秒钟之后,且是由油箱处向机尾蔓延。
雪龙号启动“雪鹰”直升机,已从受困俄船只救出第一批12名乘客,并已成功转移到澳大利亚的“南极光号”船上。“雪鹰”直升机将连续“作战”,开始第二轮救援。乘坐中国“雪鹰12”直升机疏散的俄被困船只乘客,已平安降落在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救援船附近冰面。
为援救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人员,“雪龙”号上的“雪鹰12”机组人员,早就做好充分准备,直升机处于最佳状态。
2013年11月6日正式加入中国极地考察行列的“雪鹰12”号直升机,是一种在极地应用比较成熟的大型舰载直升机,最大飞行距离为800公里,飞行时间为2.5小时,一次能吊5吨重的货物。由于采用了双层对旋螺旋桨的设计,能抗10米/秒的风速。
用“雪鹰12”直升机援救俄罗斯船被困人员面临三大挑战。
南极天气瞬息万变,导航和气象保障条件有限。直升机飞行,要有精确的天气预报保障。但在南极,很难实现。更何况南极的天气常态是低温酷寒、风暴肆虐、瞬息万变。雪龙号上没有导航设备,直升机起飞和降落地点全凭飞行员的目视,一旦能见度不好就非常危险。因此,一定要耐心等到天气状况好的时候,才能出动直升机实施救援行动。
直升机在海冰上降落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被困的俄罗斯船上没有飞机平台,雪鹰12直升机只能在海冰冰面上降落。冰有多厚,能不能承载直升机的重量?雪有多深,会不会在降落时被旋翼吹起来,令人看不清降落地点?这些都是未知,是最大的安全风险。“雪鹰12”直升机双层旋翼刮起的风很大,如果冰面上的雪没有被冻结实,旋翼的风就会吹起雪雾,让飞行员看不清降落点。在中山站卸货的时候,有一次在南极冰盖上降落时就曾遇到这种情况,只好折返。
直升机上救援设备有限。“雪鹰12”直升机此次跟随“雪龙”号航行,主要是承担罗斯海和长城站的物资运输任务,直升机上没有安装吊臂、吊篮、绞车等专业救援设备,因此不能悬停在空中实施救援,必须降落在冰面。为了保障直升机降落场地的安全,目前“雪龙”号已经通知“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船只附近平整一块场地,压实雪面。
根据预案,“雪鹰12”直升机机组的6名人员,2名驾驶飞机、2名留在“雪龙”号上保障地勤、2名到达降落冰面保障地勤。直升机第一个飞行架次是运送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应急救援海冰工作组人员到达冰面,勘察冰厚,铺设直升机降落的木板,以防直升机下陷或侧翻。与外方人员沟通协调好以后,“雪鹰12”直升机第二个飞行架次才开始营救52名被困人员,大约分为12人一个架次,携带行李,共需4个飞行架次。
整个救援行动大约需要飞行五、六个架次。如果天气条件许可,只需要三、四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精心保养飞机,耐心等待气旋过去天气好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