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谈航班机长的二类盲降资格

标签:
飞行员飞机场着陆波音777客机杂谈 |
分类: 茂森林9航空安全分析文集 |
今年年初,为提高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的航班运行效率,民航局对全国8个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次以上、18个旅客吞吐量500万至2000万人次的大中型机场,分别提出了安装、使用二类、三类盲降系统的实施方案。
同时,要求运营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0位机场至首都机场的航班机长,自2014年1月1日始,必须具备二类盲降运行资格。
明年起,京沪航班的执飞机长必须具备二类盲降资质。除此之外,这项规定还涉及广州、成都、深圳等地飞往首都的航班。
有人说,盲降,顾名思义就是:飞行员具有不用看跑道,借助仪表等设施完成飞机降落的技术。实际上,这是外行人说的,相当片面的话。自然界,云层的厚度是有限的,一架飞机,从万米高空下滑,到一个飞机场着陆,不可能都处于云层的包裹中。如果云层低到贴近飞机场的地面,任何飞行员也飞不了。飞行员盲降资质的标准,绝对不会定在云层高度离机场地面五十米。换句话说,盲降,顾名思义就是飞行员有不用看跑道,借助仪表等设施完成飞机降落的技术,这说法是错误的。飞行员是要看跑道的,如果穿云破雾到了100米或者80米高度,飞机还在云彩雾霾中,最好是复飞,重新建立着陆航线,或者是到备份机场着陆。
据初步了解,国航所有机长于年底前都将完成二类盲降资质的考核。东航获得此种资质的飞行员已超过半数。而吉祥航空大部分机长、海航200余名机长也都可以进行二类盲降。
上述对机长盲降资质的要求,并非是近期雾霾加重的对策。实际上,半个世纪来,在国际上,一直是这样要求的,这是保障航班正常起降的系列措施之一。当然,各个航空公司对于飞机起降时的能见度,都有标准,不同的机型也有不同的要求。在进近的时候,能见度有一个最低限,如果达不到这个最低限,机场塔台空管和机长,都有权决定备降或者返航。
执行二类盲降,有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一套标准,中国能启动二类盲降的机场不多,各个机场设备不一样、标准不一样。二类盲降主要通过地面引导,对飞机场周边的净空要求非常高。即使有些机组具备盲降的能力,为了万无一失,有时也会优先选择备降等办法。飞机降落有很多限制,最后能不能降落,采取什么级别的降落,决定权还是在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