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电视里看到,大户人家有专门的佣人,其中有打扫院子的,有整理屋子的,佣人也分档次三六九等,只有手巧心细的,才被主人分配在屋里干活。这种佣人每天必须把家里的陈设,家具,瓷器,地板,用抹布擦一遍。当然,在这,我们只借机说瓷器。这种佣人给瓷器的釉面留下抹不去的岁月沧桑。行里把这种千丝万缕的摩擦痕迹称为牛毛纹。这牛毛纹,是老器的一大重要特征。
传世的瓷器由于长期的氧化,与长年累月抹布的擦拭,瓷器表面形成了一种滑润的包浆,成为传世老器的另一特征,出土的瓷器就很少看到使用的痕迹与岁月形成的包浆,于是,市场上形成了出土的瓷器与传世瓷器的价值差异:一对完整器官窑赏瓶,传世的一只一般价格定在30万以上,在行里,传世的藏品价格高买家还乐意要,但如果是出土的,第一;有些买家忌讳,第二:出土的东西就是出点力气挖出来的,力气不值钱,没啥成本,所以行里一般也就是给个万儿八千的。
民间出土瓷器拍卖不受欢迎,上拍,拍卖机构还怕出土的藏品来源有问题,成交后,万一委托人出事,涉及到赃物追查把拍卖机构牵扯进去。这是出土瓷器一直不被重视的缘故,其次出土的瓷器光泽也不自然,或带沁色,都是影响他价值因素所在。出土的瓷器 圈足上一般有芒刺,不光滑,拉手,藏家们通常用纱纸,砂轮去打磨光,由于砂纸的材质均以金刚砂为主,打磨出来痕迹太明显,不自然不说,甚至不小心造成釉面划伤。在国外打磨圈足的材料并不是难找的什么奇异材料,而是我们在收藏中常见的劣质玉石,玛瑙,以及雨花石之类的,然后根据瓷器胎质的硬度,选择最佳的打磨材料,所谓最佳的打磨材料,通常指的是打磨材料的硬度要比瓷器胎质的硬度稍偏低的材料,在打磨的过程中,让胎质磨在玉石面上起白沫为佳,这样研磨出来的圈足,会呈现自然的磨损痕迹,看不出人为打磨过。
有臧友问,石料的硬度比圈足胎质的硬度低,还能打磨圈足,能打磨下去吗?举例:就好比岩质的抛光磨刀石,刀能砍入磨刀石,但磨刀石能把刀刃磨出来。这是老外苦心研究的。干活的苦力朋友透露的,实践出真知,就不再解释了。试试就知道。
明清瓷器一般根据胎质的硬度,选择玉粉压铸的玉器来打磨,有些圈足刷了封胎釉的,要使用比玉粉件硬点的玛瑙来打磨,高古瓷器胎质比较软的最好选择岫玉来打磨,或印章石料来打磨,注意:打磨的材料硬度一定要比胎质硬度低一成为佳。
根据瓷胎的硬度 细心选择比瓷胎硬度稍低点的磨光材料,打磨时要有耐心,务必花半小时以上的功夫,甚至更长的时间磨光圈足,这种方法,叫研磨,这样磨出的圈足才会老道自然,顶尖高手也会认为是出土后起码至少是从清代把玩过来的,若用砂纸,砂片来磨光,打磨瓷器的圈足,砂纸里的金刚砂,硬度太高,无论你怎么操作,打磨出来后,痕迹都是明显人为的,有顺序的痕迹,适得其反。以上介绍的是修整,打磨,出土瓷器圈足上的芒刺的方法,行里将盘老玉器叫盘玉的说法,盘瓷器是国外传来的新词,大家谅解,盘瓷器,也就是给出土瓷器釉面上仿制包浆,与仿制牛毛纹,让出土瓷器尽快的穿上传世瓷器的外衣,使其价值上升,藏品也得到了科学养护与重视,说到这里,有些藏家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我在这里根据国外专家即从业人员阐述,简单的透露一下,国外研究瓷器仿品技术及瓷器表面处理的“思路来源”,在利益的驱使下,国外专家是用心良苦的,有据可遁寻的。根据中国过去大户人家的雇佣佣人打扫卫生入手,佣人每天早上用抹布擦一遍瓷器表面上的灰尘,从擦拭灰尘抹布上切入研究,,佣人使用的抹布,淘洗抹布的水多数是用于井水,过去大户人家都有自家的水源,井水。用物理微量元素来描述,叫硬质水,矿物水,这种井水里含有很多细微的矿石粒分子,淘洗抹布的过程中吸附到抹布上,然后用抹布擦拭瓷器釉面,这个抹布就等于是一个超细微的砂粒布。在长年累月的擦拭摩擦中,给瓷器表面划出一道道细微的划痕,强光照上去,会显现千丝万缕的摩擦纹理----就是行里梦寐以求的牛毛纹。
根据这一特点,从国内一百口水井里取水样,根据井水中矿石分子的综合平均硬度,找到了硬度数据接近97%矿物质-----硅矿石,把硅矿石研磨成1800目的细沙,1800目,这种概念,指的是物质颗粒的粗细程度,也就好比我们房间里窗户上的纱窗,纱窗的密度也就是45目左右,目数越小,网眼越大,蚊子进来的越多,1800目指的是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有1800个网眼,也就是指硅砂的细微程度,把1800目的硅砂利用高科技合成在雪纺麻布里,制作成瓷器专用抹布,用来擦高仿瓷器与出土瓷器,用这个抹布,把高仿的瓷器可以擦出老瓷器的效果,把走私出境与侵略出去的出土瓷器可以擦拭出传世瓷器的效果,一件几千元的瓷器经过处理竟然价格能火箭腾空般的飞涨,如此等等,能不点石成金吗?它,对中国的鉴定技术,是一种挑战。中国的制假者,也曾把硅砂撒在棉纱里用来擦牛毛纹,但与来自国外的“点石成金”硅砂布相比较,一个是小推车 一个是轿车的概念。
潜心研究出抹布后,又根据传世瓷器的包浆特点,研制出包浆液。一件出土的瓷器,加上高端技术含量科学的造假处理操作,会在半年内仿制出上百年的自然岁月沧桑。仿真度达到92%.一件出土瓷器若不盘擦,就是在家置放60年,靠空气氧化基本看不出什么变化,更不会出现摩擦痕迹----牛毛纹,传世的瓷器都是大户人家雇佣佣人每天打扫屋子,擦灰尘擦拭出来的,或在手里经过百年,数百年相继把玩,玩出来的。
出土的瓷器若放在家里原封不动,放一百年基本还是老样,但一件出土的官窑盘子,若在日常生活中当做厨房里的菜盘子天天使用,30年后自然就会渗透上岁月的沧桑,但30年使用中谁能保证不会残损,有些传世瓷器都是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在保护上更是难上加难。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国外瓷器仿制行业里成长近了十年,不知吸食了中国多少赤心爱国儒商的血汗,要不大批回流瓷器,受到部分资深藏家的质疑,又找不出根由。这也怨不了现在的老专家,老专家大部分是个初中或是认识汉字的文化水平,能有几个懂外语或高学历的?再说出国考察,哪有那么多经费?老外瞄准瓷器造假商机后,就会把它当个金矿来研究开发。于是在电视剧《雾里看花》里、介绍演绎的古董仿品技术与交易,相当猖獗。传世品一直倍受市场的追捧,好多职业藏家,利用先进的高仿手段把真东西留给自己,卖出去的不少都是仿品。作为年轻一代的藏家,确确实实:任重道远。
手里有出土瓷器的藏友,藏品难出手,就必须盘玩,休整,擦拭。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出土器一直会处于低迷状态的。在收藏家眼里,从个人手里购买出土器就是助长挖坟盗墓,干缺德事。有钱人更在乎迷信与风水:不购出土瓷器。所以想在收藏行业里立足发展,长眼力与研究市场动态一样重要,光盯在藏品上痴迷是不行的。有臧友说:我不想发财,就是玩,说白了,一分钱一分货,你赚钱了,才可以有资本玩更好的藏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