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东台金北村村民最近有点烦:东台市中心城区拆迁指挥部在金北村架起两个喇叭,天天向村民“宣讲政策”,晚上播到零时,周末24小时播,持续已有半个来月!居民生活、学生学习受到严重影响。据媒体报导,这一拆迁项目属于“先拆再补审批手续”的违规工程。
近年来,一些强拆事件引人广泛关注,出了问题往往会被“一票否决”,更增加了拆迁者背负的巨大压力。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能成为少数地方挖空心思打擦边球,试图突破法律规范、政策限制的理由。像东台金北村拆迁工程这样,打着“宣讲政策”的名义,对村民进行噪音滋扰,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强拆。
近年来,对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行为的管理和规范,一直在不断完善。2011年初《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发布实施,最高法最近又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被拆迁者的利益,也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然而不管多么完备的政策法规,也难以穷尽对有违群众利益行为的禁止。于是,面对日益规范的法律法规,少数地方开始琢磨种种“创新手段”,千方百计逼被拆迁方就范。有的地方搞旁敲侧击:让工商部门查执照、计生部门查超生、强制被拆迁方的公职人员亲属进行规劝……凡是有利于拆迁的因素都被调动起来为拆迁服务。实际上,这些新型拆迁方式是强拆变种,从本质上讲,仍然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强制性行为。
拆迁涉及利益的调整,涉及市场的运作,涉及公众!我们需要的,是平衡各方利益、做好沟通的努力。而那些钻法规空子、损害群众利益的“创新”,应该坚决杜绝。高音喇叭24小时吵闹谁受得了?将心比心,如果说有人用高音喇叭24小时对准你吵闹,你受得了?
发展之路上,土地的征收、房屋的拆迁,肯定还会在不同地方进行。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之下,如何兼顾公共利益和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如何与被拆迁者实现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对于相关部门,这不仅是执政智慧的考题,更是对执政宗旨的检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