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台山因人民币背景图案名噪一时

(2012-02-09 09:54:49)
标签:

七律

青瓷器

青铜器

摄影旅游

收藏家

文物古迹

出土

古代瓷器

杂谈

分类: 茂森林9古玩收藏文学作品集

雨台山因人民币背景图案名噪一时

雨台山因人民币背景图案名噪一时

                                        越王勾践剑依然金光闪闪

    近期内,针对网络上的有关误传,中国人民银行回复称,经查,所谓“跪拜猫”图案实为湖北江陵县雨台山出土的战国时期漆器上的图案,该图案是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组成部分,既不是网友反映的“跪拜猫”,也不是公众防伪要素,“据专家称可能是几何纹云图案,但具体是什么,有待考古等专家论证。”于是,一时间,湖北江陵县雨台山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文物,家喻户晓!网友们上网搜索得知,这里国宝众多!

    为什么这里国宝众多?公元前7世纪,楚文王将楚国的国都迁到位于荆州腹地的郢都,从此,开始了“楚”这个南方最大的诸侯国长达400多年的昌盛史。楚文王在这里坐拥江汉,“杯酒定两国”,娶了倾国倾城的“桃花夫人”;接下来,楚成王在这里擎起凤凰大旗,谈笑间,尽退中原各国的屡次寻衅;楚庄王在这里“一鸣惊人”“问鼎中原”,为华夏留下了诸多成语美谈;楚威王横扫长江中下游、直达上海,神州半壁江山尽归楚,成就了东周第一大诸侯国的辉煌……荆州作为楚郢都,辉煌400多年。如今,荆州博物馆13万件珍贵馆藏里,很大一部分都与“郢都”这座大遗址的考古发掘有关,都与奇谲神秘的楚文化有关。除了因人民币图案名噪一时的雨台山漆器,还有天星观一号墓出土的双头镇墓兽,天星观二号墓出土的漆羽人、凤鸟莲花豆和一套取暖用器铜篓、铜炉及铜漏铲,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对龙对凤纹浅黄绢面绵袍,高台汉墓出土的龙凤纹漆盘等,都属于镇馆之宝,其中漆羽人和凤鸟莲花豆还曾作为中国国宝在日本东京和大阪展出过。

    下面,详细说一下著名的西汉古尸“遂先生”。在荆州博物馆的珍品馆中,陈列着一具著名的西汉古尸“遂先生”。1975年,凤凰山168汉墓发掘,尤其使人注目的是一具距今有2100多年的西汉男性古尸,这是我国继1972年发现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后的又一重大考古收获,也是迄今年代最久、保存完好的男性软尸。正是这具男性古尸令荆州博物馆名声大噪。据墓中出土的文字记载,死者名“遂”,是江陵县西乡市阳里人,爵位为五大夫,相当或略高于县令。据棺内的竹牍记载,这具古尸下葬于汉文帝十三年,即公元前167年,距发掘出土时已有2142年。最神奇的是,“遂先生”刚刚出土时,负责解剖的专家们惊讶地发现:他的四肢和全身关节都还可以活动自如,皮肤以及皮下软组织还具有弹性,身体的内脏依然完整,甚至连一侧的耳鼓膜都保存完好。众所周知,木乃伊是挖空了内脏,并将尸体内外填满香料才得以保存的古尸,是干的、僵硬的;像“遂先生”这样保留了完整内脏、历经2000多年不腐的柔软湿尸,除了长沙马王堆的女尸“辛追”之外,在世界上几乎再也找不到类似的了。事实上,“遂先生”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完好、年代也最久远的软尸,连“辛追”都不及他。根据医学人员的检查,“遂先生”生前患有胆囊炎、心包炎、胆结石、胸膜炎以及全身多数器官弥漫性出血等疾病,弥漫性出血是致死的重要原因。在内脏里还发现有血吸虫、人鞭虫、绦虫和华氏睾吸虫等寄生虫卵。血吸虫卵的发现,与马王堆1号汉墓女尸中查出的血吸虫卵相印证,说明2000多年前,血吸虫病在两湖地区就已流行,也说明古代医学典籍关于血吸虫病的观察记载是细致正确的。据参与考古的专家回忆, 当时开棺时,发现古尸浸泡在40万毫升的绛红色棺液之中,这种棺液是由几十种中草药组合而成,主要成份是朱砂,因为朱砂的颜色是绛红色,所以古尸也被染成了绛红色,并且,由于棺液偏碱性,因此古尸身上的毛发、指甲壳和身上的衣物全部都给溶解掉了,但在他脚部发现有一双麻鞋,由于麻具有耐碱性,所以鞋保存得相当完好。与“遂先生”同时出土的还有他的很多家当:玉印1件,竹牍1件,石砚一套,笔筒1套,铜削刀1件,铜钱四铢半两,几乎囊括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身为朝廷官员的“遂先生”,还携带了一支毛笔和一座“迷你”型的粮仓。除了丝绸织物因被棺液浸泡而腐蚀之外,大部分随葬品在经历了2000多年的沧桑岁月之后,仍然保存完好,竹简木牍清晰可辨,稻谷出土时都还保持着美丽的金黄色。

    接下来,说说绝世宝贝——“越王勾践剑”: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绝世宝贝——“越王勾践剑”,它虽一经出土就离开了荆州,但却与荆州博物馆的 “越王剑”系列有着很深的渊源。正是这些“越王剑”见证了昔日国力强盛的大楚国。1965年,荆州江陵县望山1号楚墓出土了这件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宝剑——“越王勾践剑”。据当时主持发掘的考古队长谭维四回忆,当他们在墓主人骨架的左侧发现这柄装在黑色漆木剑盒内的青铜剑时,刚开始并未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当剑从剑鞘中拔出来的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惊呆了:只见它寒光闪闪,锋利异常,剑身布满美丽的黑色菱形花纹。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战国时代,以步骑战为主,剑是主要兵器,青铜剑因而大量生产。当时,南方各国以吴越的铸剑技术最高,越王之剑代表了铸剑的最高水准,但是2000多年后,这些越王之剑却在楚地荆州大量出土。继“越王勾践剑”之后,荆州江陵藤店1号楚墓又出土了“越王州勾剑”,与“越王勾践剑”类似,剑身光亮而不锈蚀,剑身上都有双勾鸟篆浮雕铭文。专家通过解读“州勾剑”的铭文“越王州勾自作用剑”,发现剑主乃是越王勾践之后的第四代越王,此剑出自楚墓,很可能是楚灭越后流入楚地的。专家在研究“越王勾践剑”在荆州出土的原因时,则提出“嫁妆说”和“战利品说”等,笔者倾向于嫁妆说,因为,越国美女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