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怪事:将白瓷说成青花瓷

(2011-12-26 21:44:04)
标签:

南京

怪事

洋相

元代白瓷

元青花

陈冠希

古代瓷器

七律

杂谈

分类: 茂森林9古玩收藏文学作品集

    朋友,请你看看下面的瓷片,三年了,经很多研究古瓷器的专家学者看了,瓷片还拿到了江苏省古陶瓷研究年会上,被专家们称为:“实属罕见,极为难得”。接下来,又写了相当长的有关宣传文章,多次说:是元代青花瓷!实际上,它是白瓷刻花碗的瓷片,上面有用青料写的纪年款!

    它不是青花瓷!为什么硬要说成青花瓷呢?就因为,上面有用青料写的纪年款?难道说,只要瓷器上面有用青料写的纪年款,它就叫青花瓷?收藏家们,研究古代瓷器的专家学者们,为什么不看看这件瓷器的主要特征呢?它的主要特征,明明白白地摆在面前,它是白瓷刻花碗的瓷片!

    怪事,奇谈!有关奇文的开头是: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把人们带进了青花瓷器那美轮美奂的境界。而元青花,近年来一直是收藏界的大热门,但有纪年款的元青花极为罕见。南京收藏家池澄先生近日闲逛朝天宫古玩市场,意外地发现了一件纪年款元青花瓷片,上面写有“至治年造”四个字。这件文物在2008年2月12日举办的江苏省古陶瓷研究年会上,被专家们称为:“实属罕见,极为难得”。

    这种南京怪事,“实属罕见,极为难得”。还将周杰伦的《青花瓷》也捎带上了,把人们带进了青花瓷器那美轮美奂的境界,三年了,没有出来。该澄清事实了,该从南京青花瓷那美轮美奂的境界里出来了!

 

附,有关的文章和图片:2008-02-15 05:44:11 来源: 扬子晚报 

 

http://photocdn.sohu.com/20080215/Img255167789.jpg

“至治年造”元青花瓷片正面。


http://photocdn.sohu.com/20080215/Img255167790.jpg

  “至治年造”元青花瓷片反面。

 


 

  收藏家35元从农民淘得无价青花瓷

  南京收藏家池澄先生近日闲逛朝天宫古玩市场,意外地发现了一件纪年款元青花瓷片,上面写有“至治年造”四个字。这件文物在本月12日举办的江苏省古陶瓷研究年会上,被专家们称为:“实属罕见,极为难得”。

  发现:

  35元购于朝天宫地摊

  池澄先生收藏兴趣广泛,是一位“见奇就抓”的藏家。

昨日,他来到本报将这件发现之“宝”呈现出来。记者看见他拿出的仅是一件残件瓷片,直径约9厘米,看起来像是一个碗。他介绍说,这是一件施枢府釉带青花纪年款的折腰碗残件,釉色偏青,釉下装饰缠枝菊刻花纹,枝蔓回旋,工艺精细。碗心用青花书写“至治年造”四字,青花发色鲜艳,笔力古朴遒劲。池澄说,他是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地摊上,用35元钱从一位来自江西的农民手中购得。据池澄先生考查,“至治”为元代英宗的年号,英宗在位仅2年,至治元年上距延祐元年7年,下比至正元年早20年。当今,陶瓷界的研究学者将元青花分成“延祐型”与“至正型”先后两类。这件青花残器上书有“至治年造”款,因在两型之间偏前,属“延祐型”范畴。  

  实属罕见,极为难得

  “我在一堆瓷片中一眼看见了这件残片,当时觉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纪年款元青花,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池澄心中一阵激动,但他很快就平静下来。得到此物后,池澄特别谨慎,虽然感觉是件古物,但他不敢断言真伪。池澄将此物拿去请教资深青花瓷收藏研究学者、镇江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江平先生。江平上手仔细观察后评价说,这是一件出自景德镇官窑的珍品,因为有瑕疵,可能还没进宫就被毁器,所以它是一件从未使用过的残器。是一件“真品、精品、孤品。”接着,池澄又拿去给南京博物院程晓中副研究员鉴定。程晓中也认为是件不可多得的“好东西”,极具研究价值。经过几位专家的鉴评,池澄有了底气,在年初六召开的江苏省古陶瓷研究年会上,这件“至治年造”的青花瓷片一亮出,就得到了许多专家的一致肯定和赞赏。著名收藏家王念石看后说:“实属罕见,极为难得。”

  

  改写元无纪年款说法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收藏热门。如今,一件完整的元青花瓷器,在国际拍卖市场已身价过千万。

  池澄介绍说,“青花瓷器在明代以前基本没有纪年款问世,纪年款是在明永乐年才开始出现,而现存在世的完整永乐纪年款瓷器也极为少见,有纪年款的元青花更是从未问世过,目前尚未发现完整器或标本。可以说,这件纪年款元青花残件是一件海内外的孤品。”池澄认为,元青花近年才被人们认识,因此随着对元青花的了解,扭转了过去人们认为元瓷粗率的错误看法。这件精美残器的发现,改写了元没有纪年款的说法,对研究我国瓷器的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池澄本人也很得意,他花了35元钱换来了一件罕见的“宝贝”,很值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