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长沙窑壶是赝品

(2011-08-20 19:10:03)
标签:

古瓷器

古玩

鬼谷子

火石红

长沙窑

执壶

生活记录

武汉

黄州

杂谈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长沙窑壶是赝品
  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南宋官窑博物馆,是一座颇具知名度的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是第一座在南宋官窑古窑址基础上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筹建于1986年,1990年11月对外开放。这里展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历代古陶瓷数百件,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黑陶直至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彩绘瓷,种类繁多。

  展品绝大部分都是从安徽淮北的一个文物爱好者手中征集而来,展品经过了权威专家的鉴定,其中多件被定为二级以上文物。在展厅,有一个长沙窑的大壶,因为体型大,少见,目前被称为“壶王”,见上图。

  长沙窑的“壶王”和几个被定为珍贵文物的瓷器,目前受到了业内专家的质疑。其中之一,就是杨静荣!他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资深陶瓷鉴定专家,从事陶瓷文物研究、鉴定数十年。经多次参观南宋官窑博物馆后,他对几个展品的真假提出了质疑。如,其中之一,是宋代白地黑花瓷鼓,杨老先生说,他专门做过研究,知道唐代、宋代有多少件花鼓传世,他很肯定:这件花鼓是假的。又如,官窑博物馆引以为豪的壶王,杨老先生认为,它是一件90年代后的仿品。理由有二,其一,窑址里面没有出土过类似的器物,第二从实用功能来讲,一个这么大的尺寸壶,应当是在古时候装酒或者装水用,如果装水和装满酒以后,你抓起它的话,壶把肯定承受不了这个重量。

  对于这些有争议的藏品,杨老先生认为,南宋官窑博物馆里不宜展出,因为在他看来,赝品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相反还能混淆视听。

  【壶王真相调查】1,造型釉面存疑 民间征集程序有漏洞

  在文博界,很少有专家会直接了当对别的专家鉴定过的藏品发表断然不同的意见。杨老先生虽然也是鉴定专家,但是他的话是否可信?杨静荣老先生说,对于南宋官窑博物馆几个有问题的展品,并不是他一个专家这么认为,不过,很多专家碍于情面不愿意揭露。一位鉴定界的资深专家肯定了杨老先生的看法,也明确指出,壶王有可疑之处。

  从杨静荣老先生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法来看,目前在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壶王”在造型上和釉面均存在较大疑问,而白地黑花鼓则明显画工粗糙,与南宋风格不符。

    南宋官窑博物馆的现任馆长邓河颖说,这批文物一共六百余件,均征集自安徽淮北,征集时间为2005年。当时为了完成鉴定工作,他们请了国内顶级的专家一件一件上手鉴定,而且鉴定书有专家亲笔签名。

  邓馆长介绍说,当时南宋官窑博物馆一共邀请了四位专家。这四位专家分别是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伯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朱戢。四人中张浦生、朱伯谦为学界前辈,2005年时冯小琦为故宫副研究员,朱戢则没有学术职称。邓馆长介绍说,四位专家对每一件藏品都上手鉴定。

  【壶王真相调查2,曾组织两次鉴定 参与专家承认有疑点

  当年参与鉴定的四位专家张浦生、朱伯谦、冯小琦、朱戢,其中朱伯谦老师已经过世,张浦生老先生则远在海外。冯小琦讲,当时去鉴定就是去看一下东西,并没有签名的事情,而且事后也从来没有人要求她签名。朱戢,现在扬州市佛教博物馆担任馆长。他说,当年鉴定时,专家对磁州窑白地黑花鼓确有不同看法。磁州窑类型的东西,应该请河南的,或者河北的同志来看,因为就他本人而言,他只能判断是金代磁州窑系,但是具体是哪个窑口生产,没有把握。朱戢称,他认为磁州窑白地黑花鼓确实画工粗糙,不够精细。

  朱戢老师存疑的磁州窑白地黑花鼓,事实上顺利通过了鉴定。这与馆方所称的专家对每一件藏品的意见一致的说法并不吻合。

  【壶王真相调查】3,捐赠人:壶王并非出土

  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馆长张振常当年组织了此次鉴定会,他说,在此之前,对于这批淮北藏品还有过一次鉴定。

  据介绍,安徽淮北民间收藏爱好者丁仰振捐献给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藏品一共600余件, 2004年五位专家对其中的140余件进行了鉴定。2005年,杭州馆方又邀请了四位专家对剩余的400余件上手鉴定。

  据了解,2005年杭州市政府对捐献者丁仰振给予了1500万元的奖励。这笔奖金无疑是对这批藏品的一个肯定。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目前已经退休的李广宁说,他不仅对这批来自安徽淮北的藏品非常熟悉,对捐献人丁仰振先生也非常了解。他说,丁仰振作为老板收东西,被古董贩子欺骗收假货很正常,“因为他只是一个企业家,一个文物收藏爱好者”

  李广宁老师说,由于工作关系的原因,他很早就接触到了淮北这一批藏品。对于长沙窑壶王,李广宁老师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鉴定的专家未必权威。尽管张浦生、朱伯谦都是学界前辈,但是并不是看长沙窑的专家。“比如说张浦生先生,鉴定元明青花那绝对是权威。但是鉴定这些高古的东西,我们不能讲张先生没看过长沙窑,但是至少不像他鉴定青花,是最拿手。”

  李广宁老师认为,目前在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部分展品确实存疑,专家鉴定的结论也未必可信。这批藏品的捐献者丁仰振,在淮北名气很大,专门收藏淮北运河出土的瓷器。在他家里,到处堆积着瓷器残片,一些完整的瓷器也随处可见。老丁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就开始收集运河出土的文物。因为不懂文物,当时是来者不拒,所以收了很多假货。“收了有10年,回头一看,60%是假的”。

  老丁说,长沙窑壶王也是从老百姓手上收过来的,并非出土。当时收集时,有人告诉他这是从运河里挖出来然后传到了老百姓手中。对此他深信不疑。不过,当年长期从事安徽古运河挖掘工作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李广宁研究员,不相信这样的“文物传奇”,他说,国家在运河挖掘了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大的东西,这么完整的。

  【壶王真相调查】4,壶王早做过科学鉴定

  老丁说,其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长沙窑壶王并非唯一,他手上还有一个同样的壶王,而且品相更好。老丁说,在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壶王,其实在釉色上比他手上的这件要差,除此之外,其它的一模一样。

  老丁说,当初四位鉴定专家上淮北时,都曾经见过他的另一件壶王。经过再三考虑,他捐出了其中一件品相稍差的长沙窑大壶,也就是目前正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里展出的壶王。有关自己手上的大壶,老丁说,几年前,他听从了一位老专家的建议,带着自己手上的壶王,到北京的一家鉴定机构做了现代科学鉴定,给出的结论:壶是一二百年内的作品。鉴定结果超出了他的预期。有了这次鉴定结论后,老丁一直保密,杭州市南宋官窑博物馆不知情,四位专家也不知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