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收藏家郝笛

(2011-08-02 10:54:42)
标签:

郝笛

古瓷器

编钟

冰裂纹

长沙窑

七律

青花瓷

黄州

武汉

杂谈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少年收藏家郝笛


少年收藏家郝笛


 

少年收藏家郝笛
    郝笛,男,出生于1985年,天津市和平区人,这是一家普通民居,两室一厅里,目之所及,到处是一件件古董,有钱币、铜镜、玉器、青铜器……每一件都价值不菲!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屋里几乎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具。这里的每一件古董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但故事最多的,是它们的主人郝笛。

  木讷寡言,玩古董长大的怪孩子

  1985年3月26日,儿子的降生,给郝文敏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爷爷抱着长得周周正正的大胖孙子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一家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转眼间孩子两岁了,与众不同的是,不论大人怎么教,郝笛就是不肯张口说话。可爷爷最疼这个不爱说话的孙子,从郝笛一岁开始就给他讲故事,什么《三国演义》、《东周列国传》,别看他不说话,只要一听历史故事,眼神就格外明亮。再大些,终于会叫爸爸、妈妈了,但言语极少。三岁左右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郝文敏发现儿子智商奇高:他用计算机算出的多位数加减法,郝笛用心算,就能说出准确得数。惊喜之余,爸爸不由自主地为儿子设计好了未来之路,要么清华,要么北大,一定要上名牌大学。

  然而,美好的梦很快就破灭了。因为这孩子怪得有些离谱,除了不爱说话,不跟小朋友玩耍,他对任何事情几乎都没有兴趣。郝文敏煞费苦心地领着儿子上公园,逛游乐场,最后把儿子领到商店的玩具柜台前,郝笛对这些都无动于衷。爱子心切的爸爸硬给儿子买回了一些玩具,可半个月后,所有的玩具都原封不动地堆在那里,郝笛连摸都没摸一下。这下,家里人可着急了,是不是得了自闭症?于是,猛跑了一阵医院,经过各项检测,郝笛的生理、心理都很正常。

  郝文敏被怪怪的儿子折腾得心灰意冷。就在这时,郝笛的命运发生了突然的转变。那天,爸爸领着儿子去买菜,菜场边有一个卖旧东西的小地摊,地摊上有一堆铜钱和一些破烂的古董。谁也没有想到,郝笛蹲在地摊边不走,捡起这个放下那个,对古董爱不释手。爸爸很高兴,干脆买了几个古币给儿子当玩具。

  从那天起,郝笛的话突然变得多了起来,脸上也有了开朗的笑容,整天摆弄那些连爸爸也不太懂的旧东西。只要一有空,他就拉上爷爷往古玩市场跑。那些古旧的钱币不仅是他的玩具,更成了点亮郝笛童年的一盏明灯。

  转眼间,郝笛已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又犯愁了。这孩子以前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现在却玩兴大发,对各种古董,特别是钱币,到了痴迷的程度。

  一次,学校的老师把郝文敏找去,说郝笛在操场上晕倒过一次。每天15元的零用钱,早、午两餐绰绰有余,晚上回到家,看着狼吞虎咽的儿子也不像有什么病啊!可郝笛仍然经常晕倒,在教室里,在放学路上。此外,他放学后在外面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经常要到晚上八点以后才能回到家里。面对不好好学习,不务正业的儿子,爸爸忍无可忍地举起了巴掌,可郝笛就是屡教不改,晚上仍然迟迟不归。有时,回到家里,他干脆自觉地脱去衣服让爸爸打。

  郝笛五年级的一天,老师又把郝文敏叫到了学校。一走进教研室的门,他就感到老师们的目光有些异样,老师的话开门见山,毫不留情,“家里再困难,也不能让孩子挨饿啊!”郝文敏当时就愣了,此话怎讲呢?他的买卖蒸蒸日上,家产已过百万,别说自己的儿子,就是全校的学生他也养得起啊!

  一种彻底的失败感,几乎在瞬间击垮了这个刚强的北方汉子,他一句话也没说,抓起身边蓬头垢面的儿子走出了校门,在一个僻静的楼角,失控的郝文敏把所有的怒火集中在拳脚上,对儿子一顿暴打,从不求饶的郝笛说话了:“爸爸,你别打了。说实话,我已经三年没吃过早饭和午饭了。”郝文敏吃惊地看着儿子,“为什么?”“钱都被我省下来买古董了,怕你说我不务正业,没敢告诉你。”三年啊,一个正在发育的孩子没吃过一顿正常的早饭和午饭,就为了他心爱的古董,这需要多么强的毅力。郝文敏的心仿佛都碎了,他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合格的粗心爸爸。那天,他把虚弱的儿子抱回了家,“儿子啊,等你长大有了自己的儿子,你就能理解爸爸的心了。”

  父子俩终于和解了,郝笛说,从5岁开始,他的生活中就从未离开过古董!在爷爷的帮助下,上学后他的“地下活动”就是寻宝,他的那些宝贝都存在爷爷家的一个阁楼上。每天放学后,他都要到古玩市场看看,常忘了回家的时间。

  冰释前嫌,老爸当儿子的考古助理

  10岁那年,郝笛的爷爷去世了。他在爷爷的灵前跪了整整一夜,郝笛哭着说:“对不起爷爷啊,这个世界上最理解我的人就是爷爷!”他说,“爷爷把爸爸给他的营养费和药费都给了我,让我买喜欢的文物。”

  郝文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是个孝子,认为金钱是亲人幸福的惟一保证,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自己固执,导致儿子挨饿,父亲过早去世。郝文敏痛下决心,再不干涉儿子收藏古董。

  接下来,郝笛在保证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开始通读《二十五史》,沉浸在自己研究文物的世界里。

  幸运的是,郝笛曾就读的天津市友谊职业专科学校,也对这个特殊的学生大开绿灯,尽量保证他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酷爱的考古研究事业。

  老爸被儿子的执着感动了,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郝笛研究文物,他毅然放弃了很有前途的企业,陪着儿子走南闯北,原来的大经理成为儿子的小助理。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郝笛小小年纪,才华出众,更为难得的是,儿子有不为金钱所动的品性。

  有一次,西北一个农民辗转找到郝笛,说自己手上有一件青铜器,他呢,谁也信不过,只想请郝笛帮忙鉴定一下!显而易见,这个农民是个外行,他手上的青铜器呢,价值连城,如果给个十万八万的,他一准能卖,一转手,就是上千万的暴利啊。可对这种暴利,郝笛丝毫不动心!郝笛当场告诉那个农民,和这青铜器一样的东西,在香港拍出过近亿港币的天价,但根据文物保护法,此物禁止买卖,如果上交国家至少也可得到50万元的奖励。

  还有一次,一对夫妻托人找到郝笛,捧出了一包祖爷爷留下的传家宝。因为孩子上大学急等用钱,可这传家宝卖过几次,文物贩子都说值不了几个钱,听说郝笛不仅眼力好,还公平可信,所以想请郝笛看一看。郝笛听罢,二话没说,指着其中一件古董说,“这一个,现在就值35万。”送走那对千恩万谢的夫妻,父亲试探着问:如果你花几万块钱,把他们东西买下来,转手不就能轻轻松松的挣个几十万?”郝笛的回答令爸爸格外欣慰,“这种钱,我是永远也不会赚的。”

  折服专家,英雄自古出少年

  如果说赚钱,有人说他赚钱太轻松了,可郝笛的兴趣却始终都放在考古研究上。现如今他是中国文博学会专业委员会年龄最小的会员。

  2001年11月29日,天津市红桥区复兴路一个公寓施工现场挖出一“坑”古钱币,有关部门的回复是: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能够鉴定这些钱币的来龙去脉。当地一家媒体为此还刊登了一篇《谁能做鉴定》的文章。第二天,文博学会把郝笛从学校接到施工现场。在路上,郝笛对刚刚递给他的一个锈疙瘩看了一阵子,果断地说,“这是咸丰年间的铁钱,如果接着向下挖,还会有炮弹。”车上的人对这个毛孩子的话半信半疑!不一会儿,在人们怀疑的目光中,现场果然挖到了一些炮弹碎片,原来这批钱币因为制作粗糙,所以被用来制造武器。6个小时以后,文物部门的鉴定也出来了,与郝笛的说法一样。

  现在郝笛每年都要拿出近9个月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考察、交流,剩下的时间则潜心读书。

  郝笛最得意的事:他只花5元钱,从文物市场买回了一枚太平天国“洪武通宝”,这个直径15厘米的大家伙,目前已成为极为珍贵的孤品。郝笛说钱币只是他收藏较早的一个项目,他已经开始筹备《中国古币大全》的撰写。提及文物研究问题,郝笛侃侃而谈,并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

  一是关于收藏家的问题。他认为文物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好多富人只以收藏为目的,将千年的出土文物据为己有,独享独占,这样,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同又被埋回到土里,失去了它的研究作用,许多收藏家对考古研究不仅没有贡献,却起到了相反的阻碍作用。

  二是考古界与古玩界的矛盾问题。多年来,古玩界重视文物的审美价值、经济价值,而考古界则重视文物的学术价值,这种对立与脱节,使得很多极具考古价值的文物,被古玩界人士视为垃圾,得不到相应的保护。这是考古界的一大损失,是一个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