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青花理论归纳

(2011-07-17 14:09:08)
标签:

古代瓷器

古玩

鬼谷子

黄州

麻仓土

七律

人物故事

元青花

杂谈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元青花理论归纳

元青花理论归纳
    元青花具备四要素:(1)以麻仓土为骨;(2)施的釉白中见青,如脂似玉、有玻璃质感。(3)用的苏麻离青或苏麻离青与国产料混合。(4)具有时代感的纹饰画法。元青花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发明的,为自己烧造的,而不是为满足波斯伊斯林席地而坐吃抓饭的习俗专门为他们烧造的出口外销瓷。元青花件件是国宝,原因有三:一、它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二、它的美具有倾城倾国之色,其艺术价值远远高于明、清青花瓷器。“初看再看咽声细,一抚再抚赞不停。”三,稀有,物以稀为贵,目前被确切认可的元青花(指类似至正型大器元青花瓷)全世界仅有三、四百件。

    元青花的鉴定并不难,因为对它的认识,国际上只是从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历代不见仿品,而多数中国人,对它的认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接下来,对它的仿制也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只有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因此,除了新仿制的,便是元青花的真品:1,胎料是麻仓土和磁石粉的二元配方。胎色灰白,大件器的足底一般不施釉,有不规则的釉斑,多数器件的涩胎上有火石红,形态不一,可见旋纹。胎厚,体重。
    2.无论是大器小器,有很多瓷器的青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发色幽青靛兰,浓艳明快,发色佳者,如蓝宝石色。稍一观察,就可见青花图案微微深入胎骨。
    3.器物釉面偶有起包现象(胎泡),釉面色泽蕴润而有玉质感。

  4.器型古朴大方,气势浑厚。画面构图繁密但不零乱,严谨合理,画风古拙豪放,笔力苍劲老辣,简逸有神,有一种无拘无束之感,与构图的严谨规矩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相得益障。青花有浓有淡,富有层次。

    有的专家在进行元青花鉴定时,喜欢吹毛求疵,在枝节上指手画脚。如,器型稍歪了点,他认为不对;器型太正了,他也认为不对。他们好像不知道当年元青花的生产系手工制作。他们好像不懂得: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特别是大件器物,难免变形。大件元青花,一个工匠绘制,要几千笔甚至上万笔才能绘成,哪儿有一两笔的不到位,有的专家就认为不对。难道说,这种专家的鉴定就没差错?谁都知道,青花发色与窑内的氛围和烧成温度有密切关系。如,元青花与永宣时期的青花,虽然使用的钴料均为进口苏料,但它们的发色是有差别的,其主要原因是胎土,釉料配方的不同所造成的。懂得陶瓷工艺制作的人都知道,就是同一种原料配方,同一窑烧制,因瓷器在窑内所处的位置不同,出窑时,瓷器发色也有差别。
    世界上任何事物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在一般性的前题下出现特殊性是正常现象。古代制瓷,各窑场大都就地取材,胎、釉材料的配制“非有书传,亦无定制,法多配试,自有独得之妙,五金八石,皆可配入。”(《南窑笔记》)古人制器,以心存神,以手应心。元青花是元代窑工们用才智创作的艺术品,而不是按照外国人的要求和图样制作的工艺品。离开元代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文化、习俗去研究元青花、鉴定元青花,必然要犯主观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如同雾里看花,虚无飘渺。

    还有的专家学者特别挑剔,如,有的人认为在伦敦拍卖了二点六亿的鬼谷子下山,不是元代的,是明代的!接下来,说南京的月下追韩信也是明代!更有专家学者说,元青花瓷器上的人物图画中,只画一个人,才是元代的,超过了一个人,如果你说它是元代的,这种专家学者就摇头:不相信!实际上,元青花鉴定不难,难就难在:被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搞得神乎其神,接下来,以售其奸。

元青花理论归纳

元青花理论归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