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晒一件元青花山水画罐

(2011-07-02 13:06:06)
标签:

古玩

麻仓土

七律

收藏家

元青花

冰裂纹

釉里红

古代瓷器

杂谈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晒一件元青花山水画罐

    本文说的,是景德镇的元青花,今天,为什么要晒一下元青花山水画瓷器?因为,长期以来,理论界认为,在元青花瓷画中,没发现山水画,于是,有人心浮气躁,断然宣布:元青花瓷画中,没有山水画!我不服气,经长期寻觅,高价收藏,终于搞到一个元青花山水画瓷器!今天,为什么要晒这个元青花山水画瓷器?当然,是想请朋友们帮忙,定夺一下,你畅所欲言,我虚怀若谷!

    元青花,无论是鬼谷子下山那样的名贵大罐,还是民用的小罐,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坯胎的配方中,掺有一定比例的麻仓土。这种麻仓土,只有景德镇的麻仓山有!从元代早期到明代万历朝初期,景德镇的瓷器搞二元配方,用的就是麻仓土与磁石粉!这期间,大约有二百年,工匠们将景德镇的麻仓土用完了,它枯竭了!麻仓土是一种风化土,有它独特的含铁量,因此,景德镇的这些配了一定比例麻仓土的瓷器,受到那二百年间生产条件的限制,有的瓷器的特定部位,喜欢产生火石红!因这种火石红与众不同,在这类瓷器的面积较大的涩胎上,泛出一种浅淡的肉黄色,多数不具备深浅过渡的现象,大家习惯于将这种火石红称为:黄衣,见下图。这些掺有一定比例的麻仓土的坯胎,虽然在晾坯和烧造环节,均已干透,但其面积较大的涩胎上仍会产生黄衣现象。这种黄衣,纯是麻仓土的铁分子,在窑内高温烧结过程中,产生了它特有的物理化学反应,在面积较大的涩胎处形成的。元代至明代万历朝初期,部分景德镇瓷器的面积较大的涩胎上,常见这种黄衣现象!实际上,我们现在可以说,这种现象很好,给我们鉴定古代景德镇掺了一定比例的麻仓土的瓷器,提供了方便!

    元青花的灿烂,是中国艺术创作的一个承前启后学贯中西的历史转折。它采用从西亚波斯进口的钴料苏麻离青为着色料,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绘制蓝色图案,紧接着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在晶莹剔透的釉面下,一泓碧水似的蓝,悄无声息地漫过纯洁的瓷胎,清新脱俗,独秀芳菲。在蓝天白云下纵马奔腾,是蒙古人的豪情牧歌,同时,蓝白两色是蒙古族的图腾符号。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成为蒙古人的大汗,萨满宣布他为“白骨者”。蒙古人把蓝色视为天父之色,天是蓝色的,成吉思汗理所当然,是“蓝色的蒙古人”。而他们称被征服的下层人为“哈剌抽”,也称“黔首人”、“贱人”,奴隶称“孛斡勒”。白蓝,代表着天父与天子和生有白骨头的天之骄子以及蓝色的蒙古人,元青花是蒙古族民众白蓝信仰的产物。

  一个把颜色视为信仰的民族,必然会把这种天赐之色演绎成鲜明的文化符号。白地蓝花的元青花,把游牧民族和中原文化融为一体,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信仰的人接受并喜爱,足以说明艺术的魅力所在。

  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国号大元。为满足宫廷需要,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江西景德镇设“浮梁瓷局”。《元史·百官志》记载:“秩正九品,至元五十五年立,掌烧造磁器,并漆造写马尾棕、籘笠帽等事。大使、副使各一员。”元青花在制瓷工艺上的进步,还体现在胎料的修改:由过去的单一瓷石,改为瓷石加麻仓土的“二元配方”。麻仓土富含的氧化铝,在提高瓷器烧制温度而又不变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烧造大件瓷器创造了条件。

  元青花在景德镇烧制成熟后,在国内占据主流地位,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运往海外。据《元史·食货者》记载:“元自世祖定江南,凡临海诸郡与蕃国往还易舶货者,其货以十取一,粗者十五分取一,以市舶官主之。”自浮梁局开设到至正年间,元青花精益求精,灿若锦绣,景德镇因此成为中国的瓷都。

  2005年7月,伦敦佳士得拍卖的一件中国元青花大罐“鬼谷下山”,创出了中国瓷器在世界拍卖史上的最高价。从此,“元青花”三个字如雷贯耳,成交价屡创新高,一骑绝尘领跑中国瓷器拍卖成交神话。元青花被藏家追捧,在艺术品市场独占鳌头,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外公认元青花存世量少,物以稀为贵。二是现在举世公认,青花瓷始于元,血统纯正,且也举世闻名。三是青料苏麻离青源于波斯,料矿已绝,苏麻离青不可复制。四是元青花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绘画风格和题材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诉求,且融合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九九归一的价值观。

    可能有人说,上面的瓷器好像明代的!在断代问题上,我从来不跟别人争论,你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反正瓷器是我的!我只是提醒后来者,元青花图案的画法是:笔毫含料饱满,如果说是线绘,就在粉本上以匀速运笔勾勒线条,如果说是涂绘,就拓抹青料,现出平整匀净的色块。由于元青花题材丰富,在装饰上大致分为纹样式和图画式。  

  明代永乐、宣德的青花工艺技法是:在坯体的粉本上,用浓青料勾勒纹样的轮廓,蘸浓青料拓抹在纹样的暗部,再用稍含清水的笔,将青料洗染过渡到亮部,最后作局部修饰。

  明代成化的青花工艺技法:勾勒纹样轮廓的线条粗细一致,线条的色调浓淡均匀,运笔没有起笔收笔的变化,这种线条表现的纹样颇有装饰味。

  明正德、嘉靖的青花,用工艺技法强化装饰性。嘉靖青花不追求景物的形态生动和笔法的丰富变化,隐去局部和细节,把握大块与整体,讲究装饰的节奏和韵律。

    你明白了以上各不相同的笔法特征后,再观察以上瓷器上青花图案的画法,就明明白白地知道,它是元代的!

晒一件元青花山水画罐

晒一件元青花山水画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