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白瓷,又名影青、隐青、映青,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显青,故名。青白瓷是我国北宋时期景德镇窑的新创。宋代,青白瓷烧造相当发达,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安徽、浙江、湖北、福建、四川、广东及广西等地,也有众多窑口烧造,如,宋代湖北武昌的青山窑,湖泗窑!一时间形成了庞大的宋代青白瓷系。青白瓷的基本特征:①制作精细,造型优美,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②釉色纯净,白中泛青,青中显白。有透光感,晶莹明澈,光泽照人,几近于玉的质感;③胎薄而较坚实,微透明;④器型多为生活用具,如碗、碟、缸、钵、壶、盏、粉盒等;⑤纹饰多为刻花、印花、画花,清新流畅,赏心悦目。题材多为花卉、虫鸟等,生机盎然,显而易见,是受当时绘画的影响。在釉色上,它接近南方越窑青瓷的风格,而在造型和装饰上,大量吸取了北方定窑的特色,是集“南青北白”之大成。宋代青白瓷,一直享誉海内外。日本研究中国瓷器的学者满冈忠成在《宋朝瓷器与日本文化》一文中提到:“昭和50年6月,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中,主要展品是景德镇的青白瓷及越窑、龙泉窑的青瓷,一度引起日本人民极大的轰动。这些瓷器从造型、釉色、烧制等方面,使日本工匠受到感染,从而促成了日本陶瓷业发展的契机。半个世纪以来,一些国家遗址中陆续出土了宋元时期的青白瓷,如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埃及等,都出土过青白瓷,这说明,在宋代青白瓷贸易十分发达。景德镇是青白瓷的故乡,宋景德年间烧造的青白瓷器,瓷土白,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间。其器光致茂美,著行海内天下!江西南丰、吉安及安徽繁昌等窑口竞相仿效,烧造青白瓷成为时髦。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句,词中玉枕,指的就是色质如玉的青白瓷枕。
http://img.scimg.cn/images/bbs/style/sssc/attachimg.gif
1986年以来,安徽望江县博物馆征集了出土的几件宋代青白瓷,下面略作介绍:①青白瓷执壶。1987年1月在县城郊护城村砖瓦窑厂一座宋墓中出土。该壶直筒口,圆腹,曲流,矮圈足,平底。流口与壶口平齐,壶柄由双条并列组成。胎薄坚实,釉色青中泛白,白中显青,有透光感。通高
23.5厘米,腹径14厘米,底径8厘米(图1)。②青白瓷钵。1987年从县城西窑厂宋墓出土。折沿,折肩,束颈。肩下紧收,斜直壁,平底,薄胎,釉色微白泛青,晶莹明润又有玉质感。口径13.5厘米,底径3.8厘米,通高7厘米(图2)。③青白瓷注壶。1986年在该县杨湾乡青龙咀宋墓出土。瓜棱形,薄胎,直短流。肩上端粘有一穿孔,口沿有两圈弦纹,壶盖上有两圈放射状的米点纹。平底稍凹。造型别致,釉质晶莹,微白中泛青。通高11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3.5厘米(图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