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收藏到多件元代青花瓷器,其中,五件元青花瓷器上,有八思巴文字!上图,是我收藏的又一件元代八思巴字青花瓷,高二十五厘米,腹径二十二厘米,是一件四系壶,一条青花巨龙蜿蜒曲折缠绕着壶的身子,其长度,竟然有一百多厘米,相当罕见,应当说是国宝级的重器!上图一,是壶的一个侧面,图片是用手机照的,没照好,图纹是龙的尾部,上图二是此壶上的八思巴字,在龙头与龙尾之间,上图三也是八思巴字,在壶的颈部一侧,它的下面是龙的中部!
近期内,我从网上搜索到部分有关资料:元代瓷器上的八思巴字,已经发现的有篆体。与汉文一样,八思巴文也有三种篆法——大篆、小篆和混合篆。秦汉刻石是中华民族第一次文字艺术高潮,到了元代,八思巴文字的书法借鉴汉文,有篆体,美术体、楷书体、行书体、草书体(我的以上瓷器上的八思巴字,估计是草书)、隶书体。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全国有十几个寺庙藏有八思巴文石碑等文物,大部分文物在西藏。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朝洛蒙,在篆刻、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为数不多的蒙、汉双文书法家。他于1996年出版了《蒙文篆刻》一书,其中,收录了不少八思巴文印章。朝洛蒙下了很大工夫自学八思巴文,保证自己的篆刻作品不出错误。八思巴文虽然成了死文字,但其篆体是方块字,适合在印章内摆布,因此,它作为艺术,流传下来了。很多汉人也喜欢刻八思巴文印章,照那斯图送给朝洛蒙一本《新编元代八思巴字百家姓》,不知被多少人借去复印,足见人们对八思巴字印章的喜爱。印章不是蒙古人传统,因此八思巴蒙文印章特别少见。元代,官印个体比较大,常见八思巴文,但必须有汉文对照,否则难以辨认。照那斯图的《元八思巴字篆书官印资料辑存》收录了很多官印资料。元代的印章是铸造的,清代才开始用石头刻印。现在市面上有不少玉石八思巴印,一看就知道是新工艺,是假文物!近期内,我两次访问了朝洛蒙的博客,向他请教,他都及时回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