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楚昭王朱桢墓文物

(2011-03-09 20:42:41)
标签:

明代

朱桢

楚昭王

文物古迹

故宫博物院

黄鹤楼

七律

赵本山

杂谈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明代楚昭王朱桢墓文物

明代楚昭王朱桢墓文物

明代楚昭王朱桢墓文物

明代楚昭王朱桢墓文物

明代楚昭王朱桢墓文物

  朱桢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公元1364年,朱元璋率军至武昌征讨陈友谅之子陈理,陈理兵败请降。朱桢恰好此时出生,朱元璋一时兴起,许诺封其为楚王。洪武三年(1370年),6岁的朱桢被册封武昌做楚王,61岁病死,永乐年间,获谥号“昭”。

  朱桢生前曾多次统兵征讨湖广、四川、广西、云贵等地的“蛮族”,“既威且尊”,一度是朱元璋在湖广的全权代表,地方文武皆俯首听命。直至他的兄弟朱棣(永乐皇帝)登基“削藩”后,朱桢才收敛杀伐态势,转为韬光隐晦,赢得了朝廷的信任,兼任皇室宗人府宗正。   朱桢对永乐皇帝温文恭顺,但在其封国则疯狂兼并土地,强占龙泉山“灵泉古市”便是一例。龙泉山位于武汉市东南约20公里处,南北两条山脉,恰似两条巨龙横卧江夏梁子湖之畔,形成了7.6平方公里的幽谷。传说,汉高祖刘邦,以武昌为樊哙封地,樊哙死后,就葬于此。从汉代起,樊、李、杜、张、沈、曾、董、邹八大家,官府隐逸之士迁此隐居,这片山间盆地逐渐成为“灵泉古市”,有唐代宰相李奚修的“万卷书楼”,元代宰相沈如筠建的“万寿台”等。

  朱桢见“灵泉古市”山环水绕,风光幽美,便请卜师勘定为“阴宅吉地”。因“吉地”内有汉舞阳侯樊哙、元相沈如钧、明吏张添佑等大官的墓和后裔,朱桢采取要么改姓朱,要么用别处两亩地换此地一亩的方式,将其迁走,当地八大姓不服,把事情告到了皇帝那里。在皇上的默许下,朱桢最终在此为自己修了茔墓。此例一开,各代楚王均在此修建茔墓,繁盛的“灵泉古市”就此被蚕食成森冷的楚王茔域,形成了北京有明十三陵,武汉有明九王墓的奇观。1990年12月5日至1991年1月10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了对明楚昭王墓的抢救性发掘。结果表明,随葬品主要分布于供桌上下、后室及左右耳室。出土了当年皇上分封的金册、金室、楚王身前使用的印章等珍贵文物,还出土了一批铜祭器、瓷器和其它随葬品共100余件。其中出自东、西壁龛和后室的全部是小件明器,多为铅锡质地的小壶、杯、盘、炉、刀、剪等。主室自南而北放置《大明楚王圹志》、供桌、棺床,均为石质。供桌上置“五供”和“一室”,(髹金漆木盒)、“一册”(石函),桌下东南角放一瓷坛,棺床上置一椁一棺,已朽。墓主骨架已朽,置于东侧,其腰间佩戴一条由23块木芯铍的包金块组成的腰带和半方铜镜。石质灵牌共有5个,分置圹志之南、供桌与棺床之间、东龛和西龛及后室的门坎上。供桌上漆木盒内出一方龟纽髹金木印,印文阴刻“楚昭王室”。《大明楚王圹志》文字为阴刻文,涂有朱砂,记载了墓主人朱桢的生平。
    作为亲王的朱桢,正如明制所规定:岁禄853万石,甲士万千,其位仅次于天子,而称雄一方。从昭陵其气势庞大的陵寝建筑看,确不失一代王者之风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