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不少收藏家

标签:
收藏家古玩梅瓶拍卖青花瓷唐代文物窑口元代杂谈 |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
11月11日,北京瀚海15周年庆典拍卖会宫廷专场上,一件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如意耳葫芦瓶亮相了。起拍价1200万人民币。拍卖场上,举牌迭起,价格迅速翻番、再翻番。刘益谦依旧不为所动。等叫价高达5700万时,刘益谦第一次举牌,叫价5900万。此时只剩下一电话竞投与刘益谦争锋。
刘益谦喜欢有人争的场面:越贵的东西越有人争,越有人争的东西越是好东西。这是他投资艺术品的简单判断。这似乎跟他在股票市场上的理念相去甚远。
最终,经过你来我往十余个回合加价,电话竞投屈服,刘益谦以8344万元(含佣金)拿下该瓶,创国内瓷器成交拍卖纪录。他说,其实我的心理价,6500万拍得是正常的。一个电话竞投让我加了1000万。
他的收藏抵得上一个博物馆的收藏:清宫廷皇家收藏著录《石渠宝笈》中记载的珍品,刘益谦有三十多幅,清初"四王"的作品,刘益谦藏有"三王",并一直遗憾于"这么多年没在拍卖场看见王时敏的珍品,否则就齐全"。客厅中悬挂的是刘益谦上世纪90年代以200多万买下的陈逸飞的《提琴手》,夹道中、客厅边角堆满了各种油画、雕塑……
不过刘益谦并不自认是个有眼光的收藏家,他说自己靠的是耳朵!他下面有一批可供咨询的古玩专家。甚至拍卖的预展,他都很少参加,而是拿着拍卖公司寄来的画册,看中了就在页角打个褶。最新的一本瀚海的拍卖画册上,打了十多个褶。而这些打了褶的页面间,都已夹着一张张拍卖公司的成交单。
近年,刘益谦每年在艺术品市场投入4亿多!这样的收藏家,国内找不找得到第二个?
不过有趣的是,刘益谦的收藏品,目前还未卖过一件。他对艺术品市场,也近乎了如指掌:像齐白石的小虾米,两年前卖20万一幅,现在都50多万了。而我买的那些瓷器,每年涨幅都在20%左右。
怎么处置自己数不清的财富?我还年轻,远未到总结的时候。他说。46岁的刘益谦,想得更多的,或许还是积累财富。
他说,古玩书画这块是我收藏的强项。除了《石渠宝笈》著录中的藏品我有一定数量外,齐白石的作品在南方我应该是收藏最精的了。其实我比较欣赏溥心畲这个画家,他从一个没落的皇室,31岁才开始学画,但却相当有功底。我准备明年办一个溥心畲的收藏展。这些作品博物馆都没有的。
这对以投资证券发达的夫妇一直是拍卖会上购买重量级艺术品的大买家。只是他们很低调,从不抛头露面。直到最近,由于王薇收藏的自延安时代以来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将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引起美术界高度重视,这对夫妇才首次浮出水面。
王薇说,她收藏第一幅革命题材油画是在2003年。在拍卖会上她看到张洪祥的《艰苦岁月》!买下第一幅红色经典油画之后,她就想试试能买到多少。几年下来,已经收集了100多幅。
王薇说:我知道上海有不少很好的收藏家,买进好的东西从未抛售,深藏不露。我不怕别人知道,我就是要让世人看看中国有真正的藏家!
王薇透露,他们还要在浦东造一座博物馆,收藏展示新中国经典美术作品。房子都已买下来了,面积达8000平方米。
她还打算适当关注印度、欧美等国的艺术,从最好的画廊、博览会入手,精挑细选,慢慢来。收藏是一辈子的事情,体系要逐步建立。她透露,国外有收藏西方艺术名作的私人博物馆有意整体转让给他们,"但这个水比较深,还要了解了解。"
5月29日晚上11点,北京亚洲大酒店,保利春季拍卖会已经进行了4个小时,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终于压轴出场。历经宋、明、清宫廷收藏,上有多枚皇帝印鉴,国宝价值不言而喻。
价格从起拍价3800万元轻松突破4100万元后,一直叫价的第一排572号牌主告诉拍卖师,只要对手出价,就给自己加5万,然后出去抽烟去了。
夜12点20分左右,当价格叫到4460万元时,一位中年男人推门而入,满不在乎地走到第一排,举起572号牌,自报加价50万。三遍询问之后,随着拍卖师的一声"成交",槌声响起,现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他惊讶地站起来,双手一摊:"啊?敲给我啦?我还没做好思想准备呢!"
这位中年男人就是刘益谦,加上12%的拍卖佣金,《写生珍禽图》实际成交价高达6171.2万元。后来他说,本来他打算用1个亿买这件国宝的。
第二天,嘉德春拍,刘益谦又以5824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另一件清宫旧藏书画宋人《瑞应图》。保利和嘉德这两天的拍卖场上,刘益谦还一连串购买了陈逸飞《踱步》、清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等等,总共花了2亿元,占保利、嘉德今年春拍总成交金额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