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这些瓷器?

标签:
拍卖青花瓷收藏家唐代铜雀砚文化寿州窑文化街文物杂谈 |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5/2347.JPG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通高23.7cm,口径23.1cm,足径14.2cm
罐直口,短颈,圈足。器盖平顶,微折沿,有环形抓钮。罐通体饰青花山水人物图案。青花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画中的文人高士、独钓老翁等形象生动。此器胎精体重,瓷质洁白细腻,为康熙朝民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1/129.JPG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高46cm,口径21.5cm,足径13.7cm
尊敞口外撇,长颈,丰肩,鼓腹,圈足,俗称“凤尾尊”。通体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尊上下两层均有雉鸡、牡丹、山石组成的画面,匠师用分水技法表现出青花色泽与纹饰的层次感,清新明快的色阶变化所产生的韵律美,使瓷绘纹饰获得了水墨画一般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8/3661.JPG
青花龙纹瓶,高23.5cm,口径4cm,足径6.1cm
瓶口微撇,短颈,圆肩,肩以下渐收,圈足。瓶身绘立龙2条,张牙舞爪,龙身卷曲,威武凶猛。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挺拔,为康熙官窑青花中的佳作。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29/14047.JPG
仿成化款青花团凤杯,清康熙,口径9cm,足径3.9cm,高13cm
杯敞口,体瘦长,圈足。杯身绘三组团凤纹,近底处绘礁石海水纹。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 三行六字楷书款。
此杯为清康熙时仿成化款瓷器的精品,胎质细腻,纹饰构图疏密有致,青花淡雅清幽,极富装饰性。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31/15477.JPG
青花加彩花鸟纹碗,清康熙,高7.8cm,口径15.3cm,足径7.2cm
碗墩式,敞口,深腹,圈足。口沿和足墙皆有双弦线,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碗外壁以青花加彩装饰,绘两雉鸡、双飞燕,衬以山石、牡丹、玉兰。一对雉鸡立于山石上昂首远眺,尾部一垂一翘。双燕上下翻飞,极具动感。山石用青花描绘,使用分水法表现阴阳向背。牡丹花用色较多,有红、黄、绿、淡紫等色,缤纷艳丽。此装饰题材寓意“玉堂富贵”、“喜报春来”。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31/15355.JPG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清康熙,高6.2cm,口径3cm,足径3.3cm。清宫旧藏
糊斗分盖、器两部分,均施洒蓝釉为地,描金为饰。盖折沿,平底;器敞口,直颈,扁圆腹,圈足。盖顶以描金绘朵花纹,盖之折沿及器口沿处皆绘卷草纹一周,且对应留一凹槽,器颈部饰如意头及点珠纹,腹部绘4组朵花纹。足内白釉无款。
糊斗为文房中盛糨糊之器,加盖以防鼠窃。此器形制稳重大方,色调清雅,描金纹饰显露出皇家的富贵气派,是宫中专用的盛糊之具。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1/8.JPG
斗彩勾莲菊瓣尊,高25.7cm,口径22cm,足径15.6cm
尊撇口,圆腹,高圈足外撇。整个器型作菊瓣式。器型规整端庄,器外以斗彩绘竖向勾莲花纹,构图新颖别致,色彩淡雅,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雍正斗彩系仿明成化斗彩工艺制作,在纹饰布局、色彩配合及填彩工艺方面都进了一步。其突出表现,一是成功地模仿了成化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器物,有的已达乱真的程度;二是雍正时期盛行粉彩,突破了以往单纯的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的传统工艺,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使斗彩更加清新雅致。以花鸟人物为装饰题材的雍正斗彩,釉下青花勾线,釉上填绘各种色彩,均填彩准确,不出边线,且追求色彩的变化,在一朵花内填以紫红黄绿青等多种色彩,反映了雍正斗彩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1/15.JPG
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通高10.4cm,口径5cm,足径5.4cm
罐直口,丰肩,瘦底,圈足。罐身主题纹饰分上下两行各四团花,交错排列。团花上半为一蝴蝶,下半托菊花2朵及枝叶。团花之间绘折枝莲纹。肩及足际分别绘青花海水纹一周,其上绘各色花8朵。盖面中央绘一团花,立墙饰折枝莲花4朵。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瓷器上用团花纹始见于隋代,宋临汝窑青瓷刻、印团花较多,明宣德、成化、隆庆三朝的青花瓷器与清康熙、雍正、乾隆朝瓷器上团花均十分流行。
成化斗彩以做工精细、小巧玲珑、且传世品稀少为世所珍重。清康熙后,各朝官窑均有仿成化斗彩的作品。此盖罐即雍正官窑仿成化斗彩的代表作品之一,其造型、胎釉、图案均按成化真物仿制而成,体现出雍正时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5/2303.JPG
斗彩团花纹罐,高17.2cm,口径8.4cm,足径7.8cm
罐直口,微敞,短颈,圆肩,肩下渐瘦,圈足。罐外满绘不规则团花,俗称皮球花纹饰。罐里外施釉。底足无款识。
斗彩瓷自明代创烧以来,至清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雍正时又引入了珐琅彩和金彩,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珐琅彩的新工艺,斗彩瓷在原有的红、黄、绿、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红、胭脂、藕荷、玫瑰、湖水绿等多种颜色,更显得富丽堂皇,美丽娇艳。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31/15068.JPG
斗彩云龙纹盖罐,清雍正,通高10.4cm,口径5.7cm,足径7.8cm
罐小口,矮直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底内凹成圈足,带盖。盖面微现弧度,直壁,面饰青花飞龙一条,壁绘斗彩朵云纹。器腹部饰青花三爪飞龙两条,间以绿彩朵云,肩、胫处以黄、红、绿彩分别绘覆仰莲瓣纹,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罐造型模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规整端庄。所绘飞龙形象生动,动感强烈,色彩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绿彩为主,清逸秀雅,是雍正时期御窑厂在模仿成化斗彩基础上的创新之作。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31/15416.JPG
斗彩如意耳蒜头瓶,清雍正,高26cm,口径5.2cm,足径11.8cm
瓶口呈蒜头形,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口、肩之间对称置如意耳。瓶外通体斗彩装饰。口沿处绘回纹作边饰,蒜头口上绘折枝花卉纹。颈上起棱,共有三层纹饰,依次为卷草、朵花及蕉叶纹。肩、胫上分别绘如意云纹和变形莲瓣纹。腹部绘六组折枝花卉纹,间以勾莲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瓶以釉下青花双勾图案轮廓,釉上填绘胭脂红、锑黄、水绿、蓝、紫等各色粉彩料。以粉彩代替传统五彩而形成的斗彩是雍正时期的创举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31/15066.JPG
斗彩缠枝花纹梅瓶,清雍正,高26.3cm,口径5.5cm,足径11.9cm
瓶凸圆唇,小口,短直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内弧,足外撇,足底内凹成圈足。瓶通体饰斗彩花卉纹,颈部绘4组朵花纹,肩部饰勾莲纹,腹部以6组折枝花卉为主题纹饰,上下以变形勾莲花相间,胫部绘缠枝宝相花。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雍正斗彩代表了清代斗彩的最高水平,它引入了粉彩、金彩,从而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粉彩的新工艺,这是对明代斗彩的重大突破。由此器亦可看出所用釉上彩除红、黄、绿外尚有珍贵的胭脂红彩,使所绘花卉更显富丽,形成了多种彩饰的综合性装饰图案。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1/161.JPG
蓝料彩山水图碗,高5.5cm,口径10cm,足径3.9cm
碗撇口,深腹,圈足。内壁无纹饰,外壁一面以蓝料彩绘山水景色,另一面以墨彩题七言诗两句:“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围沧海绿无边”。诗句上首钤胭脂彩阴文“寿古”篆书印一枚,下首钤胭脂彩阴文“山高”、阳文“水长”篆书印二枚,圈足内蓝料彩双方框内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此碗的绘画极精致,在传世的雍正珐琅彩瓷中属上乘之作。特别是碗外壁通体以蓝料彩绘画,画面上峰岭巍峨,松柏苍翠,渔帆点点,山水一色,意境深邃。江水上方空白处题七言诗两句,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据目前所知,在传世的雍正珐琅彩瓷器中,通体以蓝料彩绘画的瓷器,除故宫博物院有收藏外,仅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蓝料彩山水图碗与蓝料彩山水图盘两件,另在日本出版的《陶瓷全集》中曾见到一件蓝料彩山水茶壶,收藏在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1/156.JPG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高6.6cm,口径14.5cm,足径6cm
弧壁,圈足,底有蓝料正楷“雍正年制”四字款。碗胎体极薄,属于半脱胎,内外釉白如雪,莹润如玉。碗外壁一侧绘雉鸡牡丹花,另一侧题墨彩诗句,色彩鲜艳雅逸,画法精工绝伦。画面中心是一雄雉鸡,在山石牡丹丛中寻食,尾翼上的各色羽毛绒光如绢,绚烂夺目。雉鸡的头颈是滕黄色,背部蓝绿相间,腹腿铁红,尾羽赭褐色。周围的山石花草以粉红、藕荷、杏黄、淡黄、水绿等娇嫩颜色相衬托,直如一幅工笔花鸟画般美妙动人。又配五言行草书体诗句:“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字句的首、尾有胭脂水章“佳丽”及“金成”、“旭映”。
珐琅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于清康熙五十一年烧造成功,雍正时得到极大发展,自乾隆以后衰落。虽然仅存七十余年,但将中国古代彩瓷发展到顶峰,制作出一大批精美绝伦,闻名于世的彩瓷佳作,此碗便是其中之一。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8/3571.JPG
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高6.2cm,口径12cm,足径4.6cm
碗口微外撇,弧壁,圈足。内壁白釉无纹饰。外壁施黄彩地,纯净无瑕,上绘梅花一株,虬枝横斜,红、白两色梅花娇美艳丽,一侧题五言诗:“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诗句上首署篆印“先春”一方,下首有“寿古”、“香清”二印。底足内蓝料彩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珐琅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创烧后一直被视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深受历代皇帝的珍爱。雍正时,珐琅彩瓷的烧制更为皇帝重视,烧制时往往要秉承御旨,在怡亲王的主持下,分别于清宫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及怡亲王府三处设窑烧制。其绘画多出于清宫如意馆画师之手,精妙绝伦,形成了融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风格,使珐琅彩工艺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此碗仍沿用了康熙珐琅彩的色地装饰手法,与绘画相结合,设色艳丽,绘画精细。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1/158.JPG
珐琅彩松竹梅纹瓶,高16.9cm,口径3.9cm,足径4.9cm
瓶直口,垂肩,圆腹,腹下渐敛,圈足。内外皆施白釉。外壁白釉上,以珐琅彩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松树苍劲,翠竹挺拔,梅花秀丽,绿叶衬托红花,画笔委婉细腻,此瓶不失为雍正时期官窑的绝美佳器。图案上方墨书“上林苑里春常在”7字,笔法自然流畅。在诗句的上、下方分别用胭脂彩画成印章式款,分为“翔采”、“多古”、“香清”三组。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款。
此瓶造型呈橄榄状,又称“橄榄瓶”,造型秀美,工艺精细,胎体轻薄,似半脱胎。釉质莹润无瑕疵,彩绘纹饰精湛,是清代雍正瓷器中的杰出之作。
这件器物是在江西景德镇御窑中烧成瓷胎,解运入宫后,在宫中造办处按照雍正皇帝批复的画样,由珐琅彩画师用珐琅料绘画,再入低温炉中烘烧而成。此器不仅反映出制瓷技艺的精湛也表现了高超的绘画技法。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31/15436.JPG
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清雍正,高4.5cm,口径9.2cm,足径3.6cm
碗撇口,深腹,圈足。碗内施白釉,内壁模印鹭鸶莲花图,内底心模印“永乐年制”阴文四字篆书款。外壁以胭脂红为地,上饰三个团扇形开光,开光内分别绘“寿山福海”、“福寿万代”、“竹梅双雀”图。开光之间以绿、紫、黄等彩描绘皮球花纹。外底绘一硕桃,桃实内以胭脂红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这种集模印、彩绘于一体的装饰方法在雍正珐琅彩瓷器中极为罕见。此外,这种将年款署于一枚桃实中的作法也是非常独特的。
康熙、雍正时珐琅彩瓷器所用白瓷胎绝大多数是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的,个别的也使用宫廷遗留的明代永乐、宣德时景德镇官窑暗花白瓷胎,这件珐琅彩花鸟纹碗即为其中的一件。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1/169.JPG
粉彩花蝶纹瓶,高37.6cm,口径4.1cm,足径11.6cm
瓶直口,长颈,圆腹,圈足外撇。通体白釉,粉彩装饰。外绘桃树一株,蔓遍器身,彩蝶飞舞其间。花蕾含苞,花朵婀娜,绿叶青翠。胭脂红彩描绘的花朵颜色深浅不同,花心部分色料最厚,从花心到花瓣边沿红色渐浅淡。
雍正粉彩瓷以白地彩绘为主,其胎体薄轻,釉汁纯净,温润似玉,可充分衬托出粉彩之娇丽。有些盘、碗类小件器物玲珑剔透,若迎光透视,另一面的图案清晰可见。雍正粉彩瓷器装饰题材以花鸟、山水、人物图案为主,尤以花卉见长。它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技法,突出阴阳向背,浓淡相间,层次清楚,富有立体效果。此瓶造型优雅,充分表现出雍正粉彩瓷器形体优美、色彩富丽的特点。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5/2307.JPG
粉彩团蝶纹碗,高6.8cm,口径13.5cm,足径4.7cm
碗敞口,深腹,圈足。内白釉无纹,外壁绘粉彩团蝶纹5组,每组团蝶纹由2只相异的蝴蝶与四季花卉纹构成。足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之上受同时期珐琅彩瓷器工艺的影响而创烧的釉上彩品种。其初创于康熙朝,兴盛于雍正、乾隆时期。雍正粉彩瓷器在造型、胎釉、彩绘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此碗造型轻盈秀巧,胎质洁白细腻,釉面细润纯净,纹饰色彩丰富艳丽,画面生动逼真,体现了雍正瓷器淡雅柔丽的时代风格,是雍正粉彩瓷中的绝美之品。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31/15446.JPG
粉彩雉鸡牡丹纹盘,清雍正,高5cm,口径35.5cm,足径21.5cm
盘撇口,折沿,浅腹,圈足。无款识。通体施白釉。盘内粉彩装饰,折沿处绘锦地开光,开光内绘杂宝纹,内底绘雉鸡牡丹纹,衬以洞石、玉兰、菊花纹。外壁光素。
此盘的装饰风格接近清康熙时期的粉彩瓷器,尤其是口沿处的一周锦地开光和图案充满盘心的装饰方法在康熙时期的粉彩器物中很常见,由此推断这件器物应是雍正早期的作品。在装饰上运用雉鸡、牡丹、洞石等,寓意“吉祥富贵”和“长寿富贵”,这种借物寓意的装饰手法在清代瓷器上很流行。此盘构图严谨,运笔流畅,雉鸡的形象栩栩如生,盛开的牡丹花和用蓝料彩描绘的太湖石使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机。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31/15430.JPG
粉彩人鹿纹梅瓶,清雍正,高16.6cm,口径3.2cm,足径6.1cm
瓶小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瓶身白釉地上以粉彩描绘两组纹饰:一组为一老者肩扛铁铲,手提篮子,正扭身回首笑容可掬地望着稚嫩的小鹿;另一组为一轮红日、山石及花草。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此瓶敷彩淡雅,所绘人物与动物生动传神,反映出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的高度艺术水准。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1/167.JPG
粉彩八桃天球瓶,高 50.6cm,口径11.9cm,足径17.7cm
瓶直颈,腹硕圆,圈足,俗称天球瓶。胎体洁白,釉质粉润如雪,胎釉浑然一体,修胎极为规整。用粉、绿、白、褐等色,采用没骨画法在瓶体上绘出浓淡相间、层次清晰而富有立体感的桃树、月季各一株。桃干茁壮,枝头结蟠桃8个,果实饱满,枝叶葳蕤。树旁衬月季,轻盈俏丽。瓶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秀美,花纹疏朗,清新悦目。硕果娇花在细润晶莹的白地衬托下华而不俗。
画面内容含“蟠桃献寿”之意。粉彩八桃天球瓶是雍正年间杰出的彩瓷器,也是景德镇窑优秀的陶瓷作品,它代表了当时制瓷业高度发展的工艺水平。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31/15427.JPG
粉彩梅花纹碗,清雍正,高5cm,口径9.2cm,足径3.8cm
碗敞口,深腹,圈足。通体粉彩装饰。里心绘三朵散落的梅花,外壁绘两株梅树,树干屈曲遒劲,枝头梅花盛开,树下绘两支灵芝。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碗造型厚重端庄,内、外画面互为呼应,浑然一体。在用色上颇为讲究,以黑赭色树干衬托粉色花朵,愈显示出梅树的勃勃生机。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31/15483.JPG
粉彩牡丹纹盘口瓶,清雍正,高27.5cm,口径6.3cm,足径8.6cm
瓶盘口,细长颈,长圆腹,近足处外撇,圈足。瓶身以粉红、桔红、翠绿、草绿及褐色彩料描绘牡丹纹。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瓶形体各部分比例协调,轮廓线条过渡柔和,画面构图疏朗有致,色彩淡雅宜人,每枚花瓣和叶片都描绘精细,质感逼真,堪称雍正粉彩瓷器中的佳作。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31/15487.JPG
粉彩葫芦纹碗,清雍正,高5.8cm,口径11.9cm,足径4.6cm
碗口外撇,弧腹,圈足。碗内光素,碗外施粉彩图案三组:口沿绘缠枝花一周;碗身饰折枝葫芦上托红色蝙蝠;近底处为变形莲瓣纹。“蝙蝠”和“葫芦”寓意“福禄”。外底青花双方栏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碗胎体细薄,绘画笔调纤柔,色彩淡雅,十分精致。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31/15181.JPG
木纹釉墨彩山水图笔筒,清雍正,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6cm。清宫旧藏
笔筒直口,璧形底。器里及外壁上下沿施木纹釉,外壁中部以墨彩绘山水图,意境清逸典雅。
墨彩是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用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之效果施于瓷器上的彩料,首先在白瓷器上以黑料绘画纹样,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其效果犹如在白纸上以墨笔作画。而木纹釉则是清雍正、乾隆朝独具特色的釉色之一,装饰效果颇富自然生趣,且清雅怡人。此笔筒之墨彩山水与木纹釉相得益彰,为清雍正朝具有代表性风格的瓷质文具。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1/168.JPG
粉彩镂空团寿盖盒,清雍正,通高13.2cm,口径21.7cm,足径12.9cm
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盖面隆起,盖顶置宝珠形钮,圈足。盒内设9格,外壁以粉彩描绘缠枝花纹。盖面先镂空缠枝莲纹,莲朵中心镂空团“寿”字,再以粉彩描绘。口沿涂金彩,近足处绘双重莲瓣纹,圈足外墙绘回纹。足内施孔雀绿釉,外底中心青花双圈内留白,以青花料篆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盒以镂空加彩绘技法进行装饰,而且镂空技法娴熟,彩绘笔触细腻,堪称雍正粉彩瓷器中殊为少见的作品。但其装饰较繁缛,应属雍正后期景德镇御窑厂之作品。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1/164.JPG
五彩仕女纹罐,高34.1cm,口径14.6cm,足径15.3cm
罐撇口,颈微收,圆肩,肩下渐敛,圈足外撇。主题纹饰为通景庭园仕女婴戏图。四仕女在游园、憩息,四小童伴左右。其中一仕女右手提花篮,对面两仕女并肩相倚而立,身后闪现一小童作趋前伸手取花状,令二仕女侧面相望,另一侧洞石上坐一绮袖仕女,面前二小童似与身后的小童嬉戏。所绘仕女均发髻高耸,面目清秀。画面以深浅不同的绿色调为主,间施以红、黄、黑、蓝等彩,色彩丰富鲜艳。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丝绸的质感。罐肩部饰锦地缠枝菊纹一周。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雍正朝粉彩瓷开始盛行,五彩瓷渐少。此罐造型规整,底釉洁白,画工精细,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midimage/1/172.JPG
秋葵绿釉如意耳瓶,高26.3cm,口径5.3cm,足径11cm
瓶蒜头口,颈部上细下粗,腹硕圆,圈足,口、肩部连以如意形双耳。瓶内及足内施白釉。外部通体施绿釉,绿中带黄,淡雅宜人,称“秋葵绿釉”。口及腹部均有暗刻缠枝莲纹,肩部凸起弦纹3道,弦纹下饰如意头纹一周。足内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如意耳瓶的造型为雍正时所创,体态稳重,线条优美,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前一篇:我收藏到唐代交城窑桔红釉瓷器
后一篇:世界级稀有瓷器珍品:唐代花釉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