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到了唐代青花瓷器

标签:
创业板古玩罕古堂华中师范大学快女青花瓷文化街杂谈 |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
2007年,一块大片唐代青花瓷标本在南京展出。
近期内,我收藏到了三件唐代青花瓷器!一件是四足炉,炉上有青花双龙戏珠纹饰,一件是碗,上有青花菊花纹,一件是洗,上有鹤纹!2007年,一块唐代青花瓷片在南京展出,引起轰动,现在,我收藏到的,是三件完整的唐代青花瓷器!附:2007年10月16日上午,记者从南京清凉山公园艺术品市场获悉,一块目前国内十分罕见的大片唐代青花瓷器标本正在这里展出。据介绍,唐青花瓷,因是中国发现制作最早的,因此显得异常珍贵,仅这块巴掌大的一块唐青花,价格就超过5万元。
上午11点多,在清凉山公园艺术品市场A区17号摊位处,摊主陈钢向记者展示了这块珍贵的唐青花瓷片。在这块长10厘米、宽7厘米的唐青花瓷片上,记者看到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藏青色花朵,青花上罩有牙黄,色调有些灰暗,且瓷片断口处的质地略显疏松,从中可窥见中国早期瓷器制作尚显稚嫩的影子。而宋及元代以后,瓷器不仅从花色品种及质地上看,制作都显得非常成熟,从量上看,流存于世的也很多。陈先生告诉记者,因即将到北京参与瓷器交流会,他特地从扬州的一位同行处借得了这块产自唐代的印有青花的瓷片,而这块瓷片发现于扬州民间,被收藏家偶尔看到并收入囊中。后有买家慕名找上门,开出5万元的高价想收购,但被藏主婉拒。
南京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国家高级文物鉴定估计师周道祥馆长告诉记者,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制作于晚唐时期的唐青花应该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瓷器。20世纪80年代初期,考古专家对在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唐代青花瓷进行分析,推断扬州唐城出土的青花很可能是河南巩县一家窑口烧制的。随后,文物考古部门对河南巩县黄冶村一窑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时,从窑址内发现唐代的青花瓷片和接近于青花的蓝彩白瓷,证实河南巩县是唐代青花瓷产地。周馆长称,在南京露面的这么大唐青花瓷片,在江苏省内仅有5片,全国不超过20片,而全国收藏界收藏的唐青花瓷片,无论大小也不过百余片,因此显得异常珍贵,由此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近年来学术界专家们对唐代青花瓷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们认为,唐代青花瓷是在巩县窑白瓷的基础上采用了釉下彩绘的方法,生产出来的新品种。从所发掘的青花瓷片看,器物分别是碗、盘、壶、枕等。碗口为圆口,玉壁底,有的是花瓣口玉壁底。其中,玉壁形宽圈足类的器物,在唐代墓葬和窑址出土物中,常有发现,并列为鉴定中唐时期青花瓷器的典型器物。花瓣口玉壁底碗,从造型特征和制作工艺看,是晚唐时期的产品。器物的胎质都较粗松厚重,胎色灰白,或白中泛黄,胎土中含有极细的灰、黄、黑色小砂粒,胎中因此形成较为明显的小气孔。各类器物的胎与釉之间,均施一层化妆土,釉色为白中带灰或白中泛黄,有的瓷片呈乳白色,大多数瓷片,釉表面可见冰裂纹。器物内外及底心部均施釉,圈足部无釉,圈足分为玉壁形宽圈足和玉壁形窄圈足两种形式。这些青花纹饰大多数发色鲜艳,个别器物发色浅淡,青花纹饰均有晕散现象,青花料中可见明显结晶斑点,结晶处呈色更显浓艳。从实物中可以看出,时代越早,纹饰越简单,晚期纹饰趋于繁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