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识别元代青花瓷器的要点

(2010-03-06 18:51:25)
标签:

创业板

古玩

罕古堂

华中师范大学

快女

青花

文化街

周迅

杂谈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http://shops.cangcn.com/ufile/items/149/1_20081009205231.jpg

 

 

    古代的陶瓷器生产,都须经十几道工序。全部用人力,各司其职的手工程序制作而成,由于制作工艺复杂,要求甚高,加上各地窑场材料的差异,和烧成温度、窑内气流、坯件摆放位置、天气原因等等的不同因素,都会造成产品的不同。即使同时代,同窑烧制的器物,其胎釉、色泽标准、人们掌握的经验都不尽相同,而且是各人各异。因此,专家的有关鉴定经验和著述,对你来说,仅有参考价值,你绝不可将其当作鉴定准则。
    国内研究元青花起步慢,有些专家和收藏家没接触过真品,在鉴定时,难免纸上谈兵。收藏和鉴定,往往是与市场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纯粹的收藏,如果没有收藏,也就谈不上鉴定。在市场的运作流通中,收藏和鉴定是唇齿关系,缺一不可。
   〈一〉我接触过几件元青花瓷器,你掂量它时,觉得手感沉重!因为,早期用瓷石制胎,称“一元配方”,中期开始用瓷石加高岭土制胎,称“二元配方”。器底和盖内不施釉,圈足宽而浅,器底有明显的竹刀修胎足的起止纹,器身内壁见轮旋纹,由于胎泥淘冼不够纯净,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黑褐色铁质斑点,底足、口沿露胎处,呈火石红色,器底沾釉斑,胎色白而不细。
   〈二〉器施透明釉,釉层厚,釉色白中泛青如同鸭旦颜色(行话叫“鸭旦青”),积釉处呈湖水蓝,釉面温润如玉,宝光披身。器物的釉面,有的出现剥蚀状况。
    <三〉用进口钴料“苏麻离青”一笔平涂法绘饰、纹饰繁密、层次多,能见重叠笔痕,绘画笔划粗犷随意,毫无滞疑、层次分明。烧成后,青花发色有深蓝色、蓝色、灰蓝色,青花有晕散状及黑斑点(铁锈斑)、黑斑点往往有凹沉下去胎骨的感觉(手摸能明显触及),呈色最好的属浓艳型。其色如宝石蓝,大多会蓝中带绿。这种发色是国内专家认定的元青花标准。本人认为“至正型”的青花器,在窑中绝不可能全部烧成这种“蓝中带绿”的器物!只要把世界上的馆藏元青花300多件进行比较,相信“至正型蓝中带绿”的器物绝不会超过10%的比例。
    〈四〉由于“元青花瓷器”,在历史上被封锁了近六百年,到1929年才被英国人发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由美国人出书,七十年代末才被国人认识。因此,不存在明、清、民国仿制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