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藏:培养情操还是培养贪婪,转载

(2010-02-27 06:37:04)
标签:

创业板

瓷板画

古玩

罕古堂

华中师范大学

快女

文化街

珠山八友

青花

杂谈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收藏培养情操? 还是培养贪婪?

 

    十多年来,接触了一些所谓的收藏家,其中贼眉鼠眼者颇多。他们挖空心思把他们认为的好东西便宜买过来,再绞尽脑汁,把他们认为不好的东西高价卖出去,其中引起一点波折与故事,成了他的作品,这就是他们认为的以藏养藏。丰富了他的生活的同时,还想填平他的贪欲,结果把自己也埋葬进去了。他们在研究一件东西的背景文化的时候,已经想到了价格的冲动,就毫不含糊的往一个所谓的标准上靠,或者再制造一个标准出来,实在无法就出现个所谓的高仿之类,或者是好像中了大奖一样兴奋,夸大其词,虚假一番,欺骗他人,自欺欺人。可怜的是,长久之后,本人也会被自己忽悠成了坚定的信徒,迷失了方向,再回过头来,价格已经高高在上,如,现在的某些字画,某些玉石,某些木材,某些瓷器,于是他后悔,再后悔,第三次后悔。此类收藏家白头发的颇多,古玩市场,诚信尽失,或者在诚信尽失的同时,最后疯狂,通货膨胀,当时如果把钱换成了任何东西似乎都升值了,只是他们失去了高价卖出的机会,成了一个十足的投机分子,遥想过去的价格,唉声叹气。有一个时期,我抵制着,不与他们接触,后来,为什么与他们接触了呢?因为我改变了看法,不管他们如何折腾,我知道他们手中没多少真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有价值的东西不会因为几百年,几千年这个白痴一样的理论,就可以百经转手,变到他们的手里。他们本来就是异想天开,我甚至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即使到了他们手中,灵气也会尽失。他们在炒作,在制造价格,而非价值,到头来搞的都是一堆泥土瓦片之类的玩意,画饼充饥罢了。

    他们在收藏的同时,培养了贪婪,培养了虚伪,甚至培养了变态心理,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还会有珍品出现么?比如青花瓷器,留传于世的到底有多少个呢?除了地下不停的挖出来,或者是像洛阳南石山村那样,不停的高仿出来,或者是正在通过广告把赝品变成正品,再次的让金钱进一步来腐蚀文明。我现在一看到收藏家的名头就感到恶心,犹如看到了所谓的职业艺术家一样,他们在颠倒黑白的过程中,没有了自己的初衷,而是掘金子的态度,也正是这种孩子般的梦想,让他们耗在光阴似箭的日子里,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牵挂着每天的价格行情,毫无情操可言。白发苍苍的时候,最好有一本自己的像样的藏品研究文学,不能没有自己情操的文字记录。

    多年前看到一本书,书上是这么说的,做古董买卖之人,通常非常的势利与奸猾,唯利是图,远离他们吧,你会非常的幸福!而我现在却很可怜这号人,因为他们在这个大气候之下,是病入膏肓者,但是我无法挽救他们!因为,古玩已经是一个产业了,其中,很多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有不少目无法纪者,相互勾结,盗墓诈骗,形成了一个食物链。他们在这种虚假的市场里,托付自己的精神寄托,还封了自己一个名字曰 “收藏家”!

    有个朋友收藏了一批红山玉器,据说有上亿的价格。很多人蜂拥而去看究竟,结果在妒忌之下,结果在看走眼之下,结果或许根本就是赝品之下,各人说着自己的判断,都津津乐道,句句有理。如果要众口统一,说是真品,那么就得花钱,买通所有看了这些玉石之人,他们或者拿了你的钱,表面说是真的,背后还说是假的,他们还说,这是正义。如果实在无法就上拍卖,自己制造一个价格上去,养活了拍卖行与某些中间层次环节上的人,再看能否传花击鼓下去,造成既成事实,像“七夕恋人节”中的仙女一样,实在无法,就做个古玩恋人。

 

湛然于苏州西山岛明月湾湛然驿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