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前部分作家关于创作方向的争论

(2009-09-02 18:36:43)
标签:

茂森林

神农架

瞭望塔

木鱼

松柏

文学

文化

分类: 茂森林9航空安全分析文集
    中国文学的创作理念、叙事技术的“使命”业已完成,中国当代作家眼下如何丰富文学展台?哪里才是我们文学兴旺发达之根? 

    对此,有的作家认为,无需调转船头向传统问津,因为传统文化缺乏精神内核,而绝大部分作家又寄生于此,从日益干瘪的传统中吸取营养,结果可想而知:既缺乏继续学习西方文化的勇气,更缺乏拒绝传统的魄力,中国当代作家懒惰而自卑,当然无法创作出博大深沉的力作。

    有的作家不赞同这种判断,他们认为,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丰富营养不言而喻,如唐诗宋词,明清经典小说,一味靠西方是靠不住的;当技术时代终结之后,如果作家没有足够的传统底蕴和文化精神,他的写作生命也就终结了。鲁迅、胡适等一批大师,无不是受传统熏陶成长的,他们在创新和借鉴的同时并未割裂传统。30年的“技术革命”使当代文学的艺术能量超越了现代文学,但精神能量远不如现代文学。原因很复杂,既有建国以来“运动、革命”对作家创造力的限制,也有80年代的文学繁荣之后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对于先锋派的过分看重也使当代文学误入歧途。

    与不少人的悲观不同,有的作家认为,自2007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已有不少改观,这两年的诗歌、小说从思想深度上仍显示了不小的进步,结束技术时代之际,中国当代文学正在获取一个新的起点,当传统日益受到重视,学者们日益渗入文学领域,年轻的作家成群崛起,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值得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