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主茂森林按:哈尔滨市的一位大学生,读了我的长篇小说野人谷警报,写了一些读后感,这是其中的第三篇,听说要继续写,是不是在写毕业论文呢?现转载---)
曾芳草是野人谷警报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
“芳草”,一个听上去仿佛就能嗅出一股青草芳香味道的名字,质朴而清新。
但在本书作者的笔下,“芳草”却没能“人如其名”。
芳草刚出场的时候,她是唱着山歌,欢腾地闯进读者视线的。颇有些人未到而声先到的气势。
书中重点人物玉洁,凭借她第一眼的印象,对芳草是这样评价的:芳草好高大、好漂亮啊,胸脯鼓鼓的,你如果是长在省城,一定是个好模特。
作家采取欲擒故纵欲抑先扬的手法塑造曾芳草,先让芳草给读者一种活泼,漂亮,山歌响亮的印象,像这样的一个女孩势必会让读者喜欢的。
于是我也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接着往下阅读。
芳草开始与客人寒暄了,她连说带比划的很热闹的给来宾讲了个故事:今天下午,我刚到咱家玉米地,就远远看见有三只黑熊在那闹腾。两只母熊为了争着跟一只公熊搞恋爱,就你死我活地在那咬架。公熊刚开始想撞开它们。它用屁股撞了几次,实在是撞不开,就溜的远远的干嚎叫。那两只母熊都是一不做二不休的样子,一直拼命的咬。结果,那只有能耐的母熊咬断了那只没能耐的母熊脖子下部的血管。那只公熊忙忙碌碌地过来,领着打了胜仗的母熊溜之大吉。
芳草讲着,我读着,读到中间,我心里猛的一激灵,感觉不是个味儿,读到最后,我的后背则有了寒意。
简单一个故事,芳草用她的“一语双关”,让知情人心冰凉!她尖酸的讽刺暗语,把她刚留给人的明媚的性格,瞬间变成了晦暗。
这样的写法很高明。省去了很多的笔墨去铺垫芳草的真实的无耻的嘴脸。
两只母熊争一只公熊的故事,暗示的是张颖、玉洁与王永远之间的三角情敌关系。虽然事实上并不是芳草想象的那种无耻夺人之争。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着像曾芳草这样的一群根本不懂感情为何物的人。他们感情冷漠,唯利是图,满脑袋浆糊,却偏偏有着自己那一套不知从何而来的衡量事物的“标尺”,无论什么事情,他们从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只是纯主观的去“认为”。
因为感情冷漠,所以她就谈不上理解别人,所以她更谈不上明白何为“真爱”,也不用妄想他们会懂得别人倾其一生去为一个人守候的不易与悲壮。张颖用一生对王永远的“等待”让我同情,更让我感动。
而对曾芳草来说,张颖这样高尚的爱情观,只能换来她的不解,疑惑,耻笑以及言语中的尖酸刻薄。
曾芳草们通常是势利眼,他们“瞧不上”别人的情感,却很看重别人的“钱”。
于是曾芳草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与她的大款舅妈玉洁套近乎的机会,更没有放过每一个可以从大款舅妈那得红包的良机。
于是,在王家的家宴上,我们可以看到芳草像一个醉猴子一样,围着她的大款舅妈身前身后的乱窜,这时她的尖酸刻薄的坏主意和马屁经,全部被她肚子里装有的低水平激荡出来了,然后她挑着合适的时机,想方设法将它们吹进了她的大款舅妈玉洁的耳朵里。
显而易见,她成功了:一直打着小算盘,费尽心思,想多多益善捞取的“红包”,她终于得到了。
这样的人,常常是有着小聪明小市侩的头脑,并往往从中获利,但也正因为如此,她们便宜占多了,迟早是要还的。
为了五千块钱,为了周长江的一句玩笑话,为了她大款舅妈没有“后顾之忧”,为了不“拿人家的手短”,曾芳草自作聪明,在没有任何人向她挑明什么的情况下,把她曾经的老师,她大款舅妈的“情敌”张颖推下了山崖。然后,她畏罪潜逃,躲进野人谷当了十八年的“野人”。
后来因为偶然的原因,曾芳草被人发现并抓住,虽然在小说的结尾,作者采用了开放式的结局,但等待曾芳草的势必将是迟来十八年的法律严惩。
其实,对于曾芳草来说,十八年来非人的“野人”生活何尝不是最厉害最痛苦的惩罚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