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垃圾文学的代表作,转载
(2008-07-05 20:23:37)
标签:
爱在中国行奥运圣火华南虎照足球汶川地震文化 |
分类: 茂森林9航空安全分析文集 |
有人问顾彬,你说过“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这句话吗?
顾彬回答:我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我说的准确的话,应该是“卫慧、棉棉这样的‘美女作家’的作品是垃圾”,因为,她们的作品一度在欧洲卖得特别好,让西方一般的读者以为,这就是能够代表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直到现在我依然要说,她们的作品是垃圾。
卫慧的《上海宝贝》和棉棉的《糖》----是两篇很尖刻的小说,其共同特点是煸情、疯狂、颓废和希望并存,都真实描述了一个存在于历史断层中的灵魂。两部小说用很直白的方式描述当今社会中一个个失却自我的底层青年.在他们的人性中,纯洁的、糜烂的、现实的、浪漫的、世俗的、自私的色彩混杂在一起,却不能融合,象是一盆令人作呕的泔水,但却不能否认其中单一成分的完整。事实上,这种人性在这个社会并不少见。社会体制的突然改变,让大多数人无法适应但却不得不适应,人类千百年来的演化已足以应付这种突然的变化,但在内心深处,却又互相矛盾与抵制,这造就了一大批迷失的人群。而这些人,却将要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体,那些国家改革的先驱者们,真不知是否曾预见到这种局面。在给人民大众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那些人也同时给他们带来了精神领域的折磨,青年们在一个个厚厚的面罩下倍受着痛苦的煎熬而越来越颓废,往日的自信与目标正在一个个失去意义,真纯的爱情也在受到严峻的考验,在一些人眼中,爱情正悄悄地成为二十世纪的神话。而人与人之间,上辈与下辈之间,不信任的气味在四处传播,处处是提防与戒备。人们之间借以联系的感情变得若有若无,让人难以琢磨。这种环境下的人,正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他们用放纵来解脱自己的压力,用随意来寻找一点的真诚,在左或右之间寻找自己的定位,而这种跳跃式的生存已经让生存本生失去了意义,没有目标、没有自我。除了疲于奔命的求生欲望外灵魂本身并没有安息之所。
总觉得刘索拉的话挺有意思。这个一高兴会剃光头,长得也漂亮的刘索拉,算是卫慧和棉棉的大姐了,她说:“有些人失去了贞操,看着别人没失去心里不舒服,有些人没失去贞操看着别人失去了自己干着急。”那个卫慧,看上去挺美,至少印在《上海宝贝》封面上的样儿是,她的经历却挺复杂。那个棉棉讲的更让人心跳,她说自己拥有“18岁的脸,80岁的生殖器”。卫慧有本事把报纸的版面弄得一塌糊涂,她对这挺得意,她做过咖啡馆女伺,编剧,出过几本书。除了刘晓庆,卫慧也觉得自己是品牌,专供都市白领阅读的《时尚》杂志.她把自己的头像与小说片段印在内裤上,在脸上身上贴小图案,自慰、乱交、高声尖叫!卫慧很有点自恋和自虐,她把米兰•昆德拉的话奉为宝典,“同男人做爱和同男人睡觉是两种互不相干的感情------前者是情欲------感官享受,后者是爱情-----相濡以沫。”
卫慧和棉棉的生活只有性。想来,这很正常,生理正常的人,可以用她的任何器官表达她的感受,为性而写。只要你不傻里傻气地说卫慧和棉棉又是什么新生代女性体验主义或者觉得你长的漂亮就可以写小说,你甚至可以把卫慧和棉棉当做软性色情。
卫慧和棉棉及书商们自然是成功了,他们各发其财。书,写出来了,书中有女作家们的“亲身体验”,书就不怕卖不出去,只要女作家们下笔时再少些顾虑,再“思想解放”一点。然而,成功后的卫慧和棉棉们又有些扭捏做态了,对记者说“有人用身体而不是用头脑在看书”,“悲的是他们……男读者只看你本人的三围和书里的性”.她们的这种哀怨,很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矫情。
卫慧和棉棉们的作品有张爱玲的影子。但比起她们的“师祖”张爱玲来差的远了,就是和当代的王安忆,铁凝,池莉来比,也差的很远,然而,她们竟也走红了,卖火了。用中国青年报上李方的话来说是“集体意淫刺激了美女作家的市场需求”。
今后谁的小说能比卫慧棉棉更畅销呢?不妨大胆推测,江洋大盗和三陪小姐是最佳人选,她们更有“另类”的“生活体验”,不会写不认识字可以雇枪手嘛,只管滔滔不绝喋喋不休说出来就行!
----“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我就想能做点什么惹人注目的了不起的事,想象自己有朝一日如绚烂的烟花噼里啪啦升起在城市上空,几乎成了我的一种值得活下去的理由。”《上海宝贝》开头的这一段话似乎一开始就揭示了卫慧想要表达的东西:生命变得越来越卑微。你是谁?似乎你我都应该加入到这个自我反省的问题中……
卫慧的《上海宝贝》和棉棉的《糖》----是两篇很尖刻的小说,其共同特点是煸情、疯狂、颓废和希望并存,都真实描述了一个存在于历史断层中的灵魂。两部小说用很直白的方式描述当今社会中一个个失却自我的底层青年.在他们的人性中,纯洁的、糜烂的、现实的、浪漫的、世俗的、自私的色彩混杂在一起,却不能融合,象是一盆令人作呕的泔水,但却不能否认其中单一成分的完整。事实上,这种人性在这个社会并不少见。社会体制的突然改变,让大多数人无法适应但却不得不适应,人类千百年来的演化已足以应付这种突然的变化,但在内心深处,却又互相矛盾与抵制,这造就了一大批迷失的人群。而这些人,却将要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体,那些国家改革的先驱者们,真不知是否曾预见到这种局面。在给人民大众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那些人也同时给他们带来了精神领域的折磨,青年们在一个个厚厚的面罩下倍受着痛苦的煎熬而越来越颓废,往日的自信与目标正在一个个失去意义,真纯的爱情也在受到严峻的考验,在一些人眼中,爱情正悄悄地成为二十世纪的神话。而人与人之间,上辈与下辈之间,不信任的气味在四处传播,处处是提防与戒备。人们之间借以联系的感情变得若有若无,让人难以琢磨。这种环境下的人,正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他们用放纵来解脱自己的压力,用随意来寻找一点的真诚,在左或右之间寻找自己的定位,而这种跳跃式的生存已经让生存本生失去了意义,没有目标、没有自我。除了疲于奔命的求生欲望外灵魂本身并没有安息之所。
总觉得刘索拉的话挺有意思。这个一高兴会剃光头,长得也漂亮的刘索拉,算是卫慧和棉棉的大姐了,她说:“有些人失去了贞操,看着别人没失去心里不舒服,有些人没失去贞操看着别人失去了自己干着急。”那个卫慧,看上去挺美,至少印在《上海宝贝》封面上的样儿是,她的经历却挺复杂。那个棉棉讲的更让人心跳,她说自己拥有“18岁的脸,80岁的生殖器”。卫慧有本事把报纸的版面弄得一塌糊涂,她对这挺得意,她做过咖啡馆女伺,编剧,出过几本书。除了刘晓庆,卫慧也觉得自己是品牌,专供都市白领阅读的《时尚》杂志.她把自己的头像与小说片段印在内裤上,在脸上身上贴小图案,自慰、乱交、高声尖叫!卫慧很有点自恋和自虐,她把米兰•昆德拉的话奉为宝典,“同男人做爱和同男人睡觉是两种互不相干的感情------前者是情欲------感官享受,后者是爱情-----相濡以沫。”
卫慧和棉棉的生活只有性。想来,这很正常,生理正常的人,可以用她的任何器官表达她的感受,为性而写。只要你不傻里傻气地说卫慧和棉棉又是什么新生代女性体验主义或者觉得你长的漂亮就可以写小说,你甚至可以把卫慧和棉棉当做软性色情。
卫慧和棉棉及书商们自然是成功了,他们各发其财。书,写出来了,书中有女作家们的“亲身体验”,书就不怕卖不出去,只要女作家们下笔时再少些顾虑,再“思想解放”一点。然而,成功后的卫慧和棉棉们又有些扭捏做态了,对记者说“有人用身体而不是用头脑在看书”,“悲的是他们……男读者只看你本人的三围和书里的性”.她们的这种哀怨,很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矫情。
卫慧和棉棉们的作品有张爱玲的影子。但比起她们的“师祖”张爱玲来差的远了,就是和当代的王安忆,铁凝,池莉来比,也差的很远,然而,她们竟也走红了,卖火了。用中国青年报上李方的话来说是“集体意淫刺激了美女作家的市场需求”。
今后谁的小说能比卫慧棉棉更畅销呢?不妨大胆推测,江洋大盗和三陪小姐是最佳人选,她们更有“另类”的“生活体验”,不会写不认识字可以雇枪手嘛,只管滔滔不绝喋喋不休说出来就行!
----“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我就想能做点什么惹人注目的了不起的事,想象自己有朝一日如绚烂的烟花噼里啪啦升起在城市上空,几乎成了我的一种值得活下去的理由。”《上海宝贝》开头的这一段话似乎一开始就揭示了卫慧想要表达的东西:生命变得越来越卑微。你是谁?似乎你我都应该加入到这个自我反省的问题中……
前一篇:陕西虎照诈骗案是团伙作案
后一篇:作家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