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分类: 我的随笔 |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快得让人不得不拼命,而每个拼命的人,又让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更加飞快,这个循环让人透不过气。
李彦宏,学贯中西,本可以在美国轻轻松松找一份工作,和家人享受国外舒适的生活环境。但互联网却让他兴奋莫名,白手起家创办了百度,并将其做成中文搜索的霸主,然而,面对移动互联新变局,李彦宏每天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高度的紧张,使得他需要将按摩师随时带在身边。李彦宏曾经很感慨地对我说:“互联网变化太快,打个盹就落后了。”
周鸿祎,业界公认的“拼命三郎”。他把奇虎360做上市后,股价不断刷新纪录。似乎三天不拍桌子批评团队的产品做得不够极致,他就浑身难受。从他经常发表的种种正不正歪不歪的言论,就能看出他想传递的理念——不是创新就是颠覆。我好几次和他通话,都发现他病着。大家都说,周鸿祎的一天,等于一般企业家十天的工作强度。
雷军,我的师弟,我原以为他把金山软件做上市后,会好好休息一下。事实上,有一段时间,他是在放松,那段时间里,我们约在北京金融街喝咖啡。见面后,我发现他身上的手机特别多,一会儿拿出一部,不断给我演示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和优点。没想到,没过几年,他却自己跳出来做手机了。我开始并不看好小米的前景——缺少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再怎么牛,还能超过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吗?但现在看来,小米利用互联网已经闯出一条全新的路子。不过,后面几次再看到雷军,我发现他的气色明显不如当年操刀金山软件时了。
我列举以上三个互联网名人,就是想聊聊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极快,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也要快;互联网强调专注极致,这就要求从业者不断突破自我和创新。人人网创始人陈一舟先生多次向我感叹,互联网变化太快,有时,刚研发的产品还没有上线,就已落后。
传统企业家已经非常辛苦,而互联网企业家比他们还要辛苦,还要焦虑。最近,我和一些想变革的传统企业家交流,他们也急切地想用互联网方式,改变自己固有的生产、销售模式。我感觉,传统企业在迈向互联网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弱势,第一,工业化生产,产品没有和用户及时充分沟通,缺少情感诉求,没有自己的粉丝群;第二,渠道层级太多,给终端用户让利不够。
就我本人而言,互联网思维方式在过去一直没有形成,直到最近一年传统媒体集体式微,我才猛然醒悟——我们要做粉丝新闻,要和读者随时互动。最近,我们新上线的创客100平台,就是我们互联网思维的具体表现之一。它强调快和极致,强调互动和口碑。
传统企业家有着非常缜密的工业思维和踏实肯干的精神,一旦掌握了互联网思维方式,就一定能在转型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