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上旬,日军第六方面军修改桂柳作战计划,先用电报向二十三军传达要点,再派参谋长宫崎周从衡阳乘飞机经武汉、台湾、广州到丹竹机场降落(因怕遇到中美空军,故绕道飞行),25日到达平南白马圩二十三军军部,当面下达命令:十一军和二十三军攻击柳州的时间定为11月3日;柳州由二十三占领,十一军绕到柳州西面切断中国军队的退路;柳州作战结束后,二十三军即返广东,准备打通粤汉线,以及应付美军可能在华南登陆。当时桂平反攻战正处高潮,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久一怕影响出击时间,只命二十二师团援助桂平守敌,派一四师团单独向柳州挺进(原计划是与二十二师团齐头并进)。从平南到柳州,有一条陆路古商道,平南往西北入桂平江口到新圩,是一片河谷平原,过了金田风门坳,就进入紫荆山区,地势逐步升高,三江圩是紫荆乡公所的所在地,再往前走要越过一堵山脉,主峰双髻山海拔1200多米。双山两峰挺立,中间羊肠险道,直通猪仔峡。猪仔峡也是两山并峙,中通一线,十分陡险。山之东是桂平紫荆乡,山之西是武宣东乡。古道北面白云深处,是高入云天的莽莽大瑶山。古道南面是郁江、红水河、黔江,思盘江诸水汇流的浔江,是广西的鱼米之乡。在这片热土上,曾经爆发过震惊世界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这条古道,是当年太平军东进西征的路线,古道上的风门坳、双髻山,是太平军与清军浴血苦战的战场。想不到93年后,中国军民又在这里痛击日本侵略军。不同的是,前者是抗击从西面来的阶级敌人,后者是抗击从东面来的民族敌人。
敌一0四师团走的就是这条古道。10月25日黎明,该师团一三七联队从平南官村出发进攻桂平江口圩,守军一三五师在护村与敌激战两天后撤退,敌于26日晚进入江口。该师团一O八联队也于25日凌晨3时从平南思旺突破一三五师在辣椒园、洋塘的阵地,26日攻占江口北面的长江圩,沿古道北侧搜索,掩护主力由江口向新圩推进。这时,桂绥第二纵队独三团从柳州开到,奉命赶到金田布防,一三五师也退到金田,便在金田、茶林一带丘陵布置防线,长达10公里,以风门坳为中心,左翼是一三五师防守,右翼是独三团防守。风门坳是紫荆山的山口,两峰对峙,右边是悬崖深涧,一条羊肠小道盘山绕水而过,为新圩、金田进入紫荆山的必经之路。27日,敌两个联队发动全线进攻,战斗激烈,敌从两部间的山谷蜂蛹爬上,拼死争夺风门坳,独三团预备队第六连投入抢险,与敌人短兵拼搏一整天,坳口反复得失五六次,全连官兵126人,剩下2个班长和17名士兵。团长李华组织反击受伤,副团长陈绍枢继续指挥,一营营长朱伟负伤坚持作战,双方伤亡近千人,毕竟新兵打不过日军的精锐师团,阵地最后被突破,一三五师撤上大瑶山,独三团退守甘王庙。28日,敌一四O四师团从正面、两翼向三江圩推进,桂绥二纵突围走大瑶山.敌轻易占领了三江圩。但是一三五师在圩北山地上侧击,威胁着敌军前进,敌派一六一联队前去驱逐,北面山地异常险峻,敌只能占山警戒,掩护主力向花蕾前进。
【桂绥第二纵队独三团团长陈绍枢; 摄于1947年】
29日,敌一O四师团进到花蕾,改以一O八联队为前锋,向分龙界、二十四冲、界顶进犯,妄图越过桂平、武宜的分界山。分界山的隘路长达10多公里,有弯弯曲曲的羊肠泥路,有登梯似的石级路,两边悬崖峭壁,只能一路纵队行进排头兵停则全队停,排头兵动则全队跟上。桂绥二纵独二团第二营奉命防守界顶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在分龙界的山腰上,距隘脚数里,因山坡很陡,挖6层散兵坑把守,群众把阵地下方的茅草割光,沿隘路装插竹签。第二道在十二冲隘路沿着峻峭的山脊上到一片稍为平坦的台地,守军在这里挖掘战壕,布置轻重机枪阵地,东乡群众赶制几尊松树火炮架在这里。第三道在界顶的隘路口,除建筑隘口工事外,还依靠两边山头的火力侧射。战斗第一天,100多日军从山脚慢慢向上爬,用枪托、铁锤敲打竹签,进到阵前400米处,守军就开火了,敌人伤亡数人退下,用小炮零星射击,没有重大战斗。当夜,六十二军一五七师从柳州赶到,拂晓前进入阵地接替独二团兵力雄厚,作战经验丰富,防地更加巩固。
30日清早、100多日军又往上攻,进到200米守军才开枪,敌人无处掩藏,伤亡累累滚下山去。我指挥官判断两次都是敌人的试探性进攻,以摸清我火力故令第一线守军后退几百米,果然敌炮集中向第一道防线轰击,步兵接着冲上看见阵地无人又继续往上爬,突然遭到轻重机枪、步枪密集射击,伤亡近半往回窜。指挥官经过观察,认为第一道防线在山腰上,增援后退都困难,不宜久守,遂下令撤回到第二道防线。下午,敌向我阵地炮击了半小时,分3层梯队往上攻好象不惜代价,志在必得。但敌人步履艰难,我居高临下,当敌第一梯队被打垮,第二梯队就乱了,第三梯队不战而退。
3日,日寇改强攻为偷袭,分龙界上的茅草比人高,敌兵就在草莽中匍匐前进,东乡自卫队发现阵地前面一片草丛在晃动,知是敌人偷袭,便点燃松树炮,塞炮筒用的沙纸棉花飞落到茅草中引起大火,敌兵在火中狂跳,不是烧死,就是被击毙。日寇恼羞成怒,又继续强攻,集中更多兵力冲锋七八次,均被击退伤亡惨重,而我阵地屹立不动。
11月1日子夜,敌人日间偷袭失败改为夜间偷袭,组织手枪队摸上界顶。我军民熟悉地形,警惕性高,地形有利,敌人偷袭又告失败。天亮后敌人继续进攻界顶防地象一架绞肉机,敌兵上来多少就死多少。我军越战越勇,民心振奋几天来东乡人民杀猪宰鸡,把酒肉饭莱送到阵地,并要求留下参战,因阵地狭小部队长官婉言劝慰。敌酋无计可施,急如锅蚁,当晚,派一六一联队从三江圩轻装进入大瑶山,妄图绕袭武宣之背,但敌军地形不热,50万分之一的地图也没有大瑶山的图标,为了绝处求生,只好进山冒险。瑶胞沿途倒树拦路,守坳阻击,敌兵又饥又累,从大樟窜出象州。
11月1日晚上,第四战区因进攻桂平拖延时日,桂北日军南向柳州,整个局势恶化,便令一五七师在2日拂晓前撤离界顶,退到红水河北岸拒敌。2日,日军还向界顶打了半天炮,小心翼翼爬到隘口,已是空无一人了。下午敌军无阻挡地进入东乡。4日,又牧歌式开进武宣。当地群众说:“日本鬼子白手捡到热煎堆(形容意外胜利).要不是国军奉命撤退,它插翼也难飞过双警山。”界顶之战有其积极意义:延级了西江之敌前进速度,破坏了日军“以二十三军攻占柳州”的计划,引起敌两个集团的争斗(下节详说)。重创了敌一四师团、一O八联队长上野吉源、大队长高柳克被打伤,大队长难波正六被打死,官兵伤亡大半。该师团参谋长铃木勇雄的日记写道:“3日晨,以感激之情倾注于山上火葬之火焰中,默默祈祷,深感责任重大”。增强了当地人民的抗战信心,武宣东乡群众不但协助军队保卫界顶表现出色,沦陷后杀敌卫土战果辉煌不愧是太平天国骁将肖朝贵的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