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徐而缓作品选
打马我从江南走过
(安徽)徐而缓
打马我从江南走过
梦里的江山是水的颜色
小河里倒映着三孔的石桥
神仙眷侣的故事在人间传说
寿仙谷里猢狲很少
竹荪很多
飘来飘去是今生的你我
走南闯北虚度了光阴
流水还会变成天上的云朵
过去的岁月在大地上开花
黄土地包容了祖先们的坟墓
翻来覆去是大牯牛的命运
刀耕火种 顺应了大自然的法则
水田里咿咿呀呀唱歌的水车
千呼万唤
喊不回逝去的诸葛
智者千得,必有一失
化剑为犁,让我们唱一首和平的歌
20161001于安徽休宁
无邪
(安徽)徐而缓
爷爷的胡子五寸长
爸爸的目光净慈祥
又是阳春二三月
山花带露露带香
梅花红,檫树黄
山上的苗竹在揺晃
太阳照得蜜蜂舞
风吹脸上真凉爽
白鹭飞过潜水河
高铁驰过扬子江
我在春天,我在逍遥,我在牛背上
20170309于南昌西站
请用你小小的翅膀
(安徽)徐而缓
请用你小小的翅膀
带上我一起飞翔
在慈祥的天空,在俭约的大地
享受爱的目光
所有的琴弦为你轻响
所有的礼赞因你歌唱
所有的檀香为你点燃
你在蓝天间,也在皖山上。
梅花 兰草
万亩竹海
寿松
福桃
三千白鹿
那是你的家乡
那是你的死党
让西施出来浣纱
二乔出来捶背
让涂山氏女牵着孩子晒晒太阳
这炼丹湖是老子辟谷、左慈隐居的地方
安心,守一,撄宁,坐忘
益寿延年,逍遥十方
你是你的地狱,我是我的天堂
20170310南昌
赠李东(江西龙虎山老子学院院长)
(安徽)徐而缓
狂飆三千里,来饮一杯茶。
上清豆腐嫩,闲钓玉兰花。
泸溪鱼还小,道士心不大。
世间本无事,随处种桑麻。
20170310南昌
清明•祭乌以风
江北云也雨,清明乌以风。
浩然真君子,天柱神仙翁。
20170404
和白玉蟾(5首)
(安徽)徐而缓
1.白云黄鹤道人家,手指青天拂晚霞。
石床石凳石头屋,笑看红尘万种花。
2.白云深处道人家,坐忘入定咽晚霞。
五禽导引神仙术,苍龙岭上种黄瓜。
3.云在青天水在家,华山之巅练吐纳。
人天十万八千里,日升月降且由它。
4.早吹竹笛晚穿纱,一瓢浇尽世间花。
龙吟虎啸风在唱,安心安意安万家。
5.左手藤萝右手花,阅尽古今千万家。
云来云往心自若,有味无味半壶茶。
20170303华山山麓华晟客栈
楼观台抒怀
(安徽)徐而缓
终南三月梅花开,艳阳高照讲经台。
道参天地人心定,白云悠悠几千载?
神龙现
,凤凰来,老子最爱栋梁材。
若得英雄同补天,他做宰相我做帅。
20170301西安终南山楼观台
过秦岭
(安徽)徐而缓
小山叠叠大山重,残雪未干积阴蒙。
白杨栽遍小河底,麦苗绣满大临潼。
窑洞几间阳光暖,隐士一双鼻尖红。
陕西黄土埋皇上,蛇出秦岭亦成龙。
20170228于西安
《看图说话讲“南山”》
(安徽)徐而缓
这是一张战国地图,上面标了战国七雄:“秦齐燕楚赵魏韩”的地理位置。
当时的南岳是天柱山(当时称衡山),又称南山,是著名的寿山。故楚国的都城因距离该山最近,而得名“寿州”一一即后来的寿春。楚国出了老子、文子、庄子,中国的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以楚文化为主。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讲: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其中的寿山南山,就是指天柱山。这才是真正文化意义、地理意义上的南山。
南山以松树、寿松而闻名天下。今天的天柱山上,云奇雾奇松更奇,山飞石飞峰亦飞。山上有一棵天柱松,树龄应在5000年左右,堪称中国之最。
《安徽有个无为县》
(安徽)徐而缓
《道德经》第64章中,讲到了“安”,讲到了“无为”。原文如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清明节•说说道地药材》
(安徽)徐而缓
这次,苏晓、苏宁,把孩子们也带回安徽来祭奠先烈。杨老师、梁老师,带来了沙田柚。曾宪萍曾大姐,给我带来了罗汉果。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尝到罗汉果。曾大姐说,这是她在褚兄弟家买来的罗汉果。谢谢广西的朋友们!
罗汉果是广西特产之一。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道医、中医,就非常重视药材的产地。他们将盛产某种中药的地方,冠上地方的名字,称之为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地道药材,你懂是什么意思吗?一些药材要特定的地方,原产地,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下才能生长。在特定的地方集中生产,历史悠久、品质更好,采收与加工都非常考究,连生长年限,采摘时间,都有讲究。古人对药材的产地,经常体现在对药材的命名上,如:川芎,辽参,秦皮,川贝,浙贝母等等。广西,广东,因为季节气候的原因,药材好,道地药材多,古代的左慈,葛玄,葛洪,等道医,在两千多年前就随季节变化,赴全国各地采药、选药,道医,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实践出真知。
这两天,泡了点罗汉果喝,感觉它甜甜的,红色,对肺部很好。广东的朋友告诉我,罗汉果凉性,不宜多喝。喝上三、五天,就可以不喝。或者,加上龙眼等暖性的食物,一起冲泡。
“喜欢”与“爱”
(安徽)徐而缓
有人问老君,“喜欢”与“爱”有什么区别?
老君指了指一个孩子,只见孩子站在花前,久久不肯离开,最后,孩子被花的美丽迷醉,不由得伸出手把花摘下来。 老君说,这就是喜欢。
接着,老君指了指另一个孩子,只见孩子满头大汗的在给花浇水,又担心花被烈日晒着,自己站在花前。 老君说这就是爱。 喜欢是为了得到,
而爱却是为了付出,这就是最本质的区别。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2017年4月2日,华夏之宿松优秀儿女2周年庆典,圆满收官![太阳][太阳][太阳]董建国、杨国荣、何中明、洪波、张建华、吴华、罗刘文、王可可、何璐、李莹莹、汪红娟……等兄弟姐妹们,为了这个群,又是浇花,又是培土,付出了很多。华夏之宿松优秀儿女群,是你我的小家,是奉献的场所,是聚会的理由,是灵魂的高地,是喜乐的天堂。
三祖寺之《镇寺之宝》
2017年上巳节(3月30日),江尧兄约我访安徽省潜山县三祖寺,宽容大师将该寺镇寺之宝“隋代塔砖”,请出来给我们观摩。其正面三十字为:大隋开皇十二年七月,僧璨大士隐化于舒之皖公山岫,结塔供养。道信为记。侧面八字为:大隋开皇十二年怍(?)。
宽容大师告诉我们:这是徽州三雕中的砖雕复制件。原件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一一这句话,还可以用到电影中去[呲牙]好酒不怕反复酿。
车过聊城,口占赠乌强
(安徽)徐而缓
车过聊城雪正飞,遍地积雪盐成堆。
若用条帚扫将去,又怕盐贱工夫贵。
《鹧鸪天•悼宿松博物馆张公振华先生,用杨贤明灰堆韵,寄张媛媛
作者:徐而缓
梅花带露蟠桃开,张公赴会不知归。研究抗日知两广,探访李白通安徽。
吹笙壸,烽火碑,读书台畔云在飞。拜托清风与明月,捎去长歌亦是悲。
20170222于北京到安庆的火车上
《浣溪沙•集句,赠曹晓明兄》
(安徽)徐而缓
若耶溪旁浣溪沙,露浓香泛腮边花,
竹笛轻飏范郎家。
家国大事枕边起,万般心事止晚霞,
牛衣古柳卖黄瓜。
20170220北京
散文与国画中的留白
(安徽)徐而缓
这幅画,当是后人临的八大山人。
中国画的妙处在于留白。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若室而塞之,虽金玉满堂,而无安放此身处,又安见富贵之乐耶?”天地间,人居之。无人之空,与有人之空,重在养心。有我之空,无我之空,重在入境。苏东坡在《夜游承天寺》中,讲到只见“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东坡讲到的两人,是指张怀民与自己。有此二人,夜晚的承天寺,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了。故如果画苏东坡张怀民夜游图,其二人须画小,夜晚须画大。再如张岱笔下的西湖,也是颇得画家简洁之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古代散文对意境的营造或雕刻,是到位的,作者是在场的,文字只讲心中所想,笔墨洗炼、干净,堪称静美、净美。
元宵灯会•大同
(安徽)徐而缓
在古都夜城墙上,点一万盏灯
京剧脸谱 江南油纸伞
财神、福娃与牛郎
四大美女+你+我+他她
还有老人、孩子与姑娘
这是一场光与电的盛宴
古城大同用五种颜色 惊艳了我们
天上的街市 攘攘的人群
高高的城墙
姑娘的芳香
一个人可以决定一座城
一伙人可以决定高大上
通俗不等于媚俗,中国建筑
可以让人间变成天堂
20170218于山西大同
儒家为什么不提老子?
(安徽)徐而缓
《中华文明4200年的基本脉络》这篇文章的漏洞是不提老子。儒家不敢提老子,是典型的愚弄老百姓。这篇文章反映了儒家的这种观点。儒家不提老子的结果是什么呢?是中国文明比不过西方文明。这是错误的,是忘了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文化上的不自信。而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文化主要是道家文化。道家文化让我们中国人在与西方比文化时,更能找到足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
孔子比释迦牟尼小14岁,孔子死后10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诞生,古希腊最聪明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岁,比庄子大15岁,阿基米德和韩非子只差了7岁。这个座次大家还可以不断的排下去,给大家造成什么印象?聪明人在那个时代全出来了。当我们将老子排出来时,我们发现,老子比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孟子、韩非子、庄子,都要大100多岁以上一一《史记》上记载,老子活了160多岁(一说230多岁)。老子之前的管子、鬻能等人,比这些哲学家的年龄更大。这些都是白纸黑字记载着的。儒家与释家不提老子、管子、鬻熊,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呢?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徐而缓认为,我们中国人必须永远记住老子。老子天下第一。老子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高峰。
2017年正月初十四于潜山
《偏心》
一位先生教了两个学生,一个他非常喜欢,一个他非常厌恶。一天,两个学生都拿着书睡着了,老先生朝着自己厌恶的学生抽了一巴掌,教训说:“看看你,一拿起书就睡觉,你看看人家,睡着了还拿着本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