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

标签:
佛学文化 |
分类: 而缓文摘 |
《清静经》五百八十字左右,言简意赅,义理深刻,《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把《清静经》放在众经之首,视为道家性功修持之准鹄。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注:东华帝君乃是西王母之夫,男神之王。主掌仙籍,凡男子成仙必要先拜东王公,仙人升品也要拜东王公。《尘外记》所说与《列仙传》略同,称东王公居方诸山上,并说方诸山在东海之上,其诸司命三十五,所以录天上人间罪福,帝君为大司命总统之。
一说东华帝君名王玄甫,“正阳真人”钟离权的师傅,相传是“纯阳真人”吕岩(吕洞宾)的前身。该说法多见于明清小说以及降鸾书、劝善文中,如《八仙得道传》、《东游记》等。《金莲正宗记》云:自太上传之于金母,金母传之于白云,白云传之于帝君(王玄甫),号“东华子”,称东华帝君或紫府少阳君、东华紫府少阳帝君,为北五祖之第一祖。
东华帝君号东华紫府少阳君。来历或与古代东木公有关。东木公又称东王公,号元阳父扶桑大帝,与西王母相对。据考为日神。《神异经》称东王公居东荒山大石室,皓发,人形鸟面而虎尾。杜光庭《墉城集仙录》称:“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三教搜神大全》承袭此说,而与东华帝君合而为一。道教称东木公与西王母共理阴阳二气,分别掌理天下男女得道事。东木公后在民间流传中附会为玉皇大帝,西王母附会为王母娘娘。而全真道关于东华帝君则有另一说,称东华帝君姓王,名玄甫,师事白云上真,为汉代山东人。
东王公一词,始见于晋葛洪《枕中书》,书中称之为扶桑大帝,文曰:“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日元阳父扶桑大帝,住在碧梅之中。”《仙传抬遗》说他“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真灵位业图》将其排在上清左位,号曰太微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显示了其由日神演变而来。
http://img.baidu.com/img/iknow/qb/select-search.png
对于东王公的来历有诸多记载,《枕中书》称他为元始天尊与太元圣母所生。《仙传抬遗》又说他为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和《列仙全传》卷一皆称其讳倪,安君明,钟化于碧梅之上,苍灵之墟。
道教创立后,将东王公纳入神系,称其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王公焉。与金母皆挺质太玄,毓神玄奥,于东方溟溟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而形成,与西王母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子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尘外记》所说与《列仙传》略同,称东王公居方诸山上,并说方诸山在东梅之内,其诸司命三十五,所以录天上人问罪福,帝君为大司命总统之。山上有东华台,帝君常以丁卯日登台四望学道之品者。凡仙有九品,一曰九天真皇,二日三天真皇,三曰太上真人,四曰飞天真人,五曰灵仙,六曰真人,七曰灵人,八曰飞仙,九曰仙人。凡此品次,升仙得道之时,得先拜木公(东王公),后谒金母(西王母),此后才得升入九天,入参三清,拜太上而观元始。故汉初有小儿歌谣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时人皆不知道,只有子房往而视之,并说:“此东王公之童也。”声称从前元始天尊告十方天人曰:“吾自造言混沌,化生二仪,役御阴阳,始封皇上元君。自东华扶桑大帝阳,始封皇上元君。自东华扶桑大等棱量水火,定平劫数,中皇元年,太上于玉清琼房金阀上宫授帝宝经花圈玉诀,使传后学玉名合真之人。”故《玄纲》云:“东华不秘于真诀是也。”紫府为东华帝君校功行的地方。秦汉时,相传海中有三岛,而十洲位列其中:上岛三洲,为蓬莱、方丈、瀛洲;中岛三洲,为美蓉、阆苑、瑶池;下岛三洲,为赤城、玄关、桃源。三岛九洲鼎峙洪蒙之中。三岛之间有紫府州,为东华帝君别理统传灵官职位,较量群仙功行,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转真圣,入虚无洞天的地方。凡此三迁都是由东华帝君主管。据《三教授神大全》卷一释曰:“东华者,以帝君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也,分治东极,居东华之上也。紫府者,职居紫府,统三十五四司,迁转洞虚宫较品真仙也。阳者主东方少阳之气,生化万汇也。帝君者,位东方诸天之尊,君牧众圣,为生物之主。”故《易》曰:“帝出乎震也。”因此有“东华紫府少阳帝君”之称。又《真教元符经》云:“昔二仪未分,溟滓蒙洪如鸡子,玄黄之中生自然。有盘古真人移古就今,是曰盘古,乃是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行虚空之中。又有太元圣母化生天脊膂中,经百劫,天王行施,圣母连生天皇,号上皇元年,始世三万六千岁,受元始上帝符命,为东目大帝扶桑大君东皇公,号曰元阳。
据诸道经记载,东王公又号青童君、东方诸、青提帝君,名号虽殊,但有一东华。后来又给他安排姓氏、配对(西王母)职能(掌管男性仙籍),并尊称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其诞辰日为农历的二月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