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诗仙李白济南留诗咏鹊华

(2015-02-10 12:37:21)
标签:

转载

分类: 而缓文摘
              [转载]诗仙李白济南留诗咏鹊华  http://www.iyouke.com/d/file/scenicspots/spots/2009-05-02/81bf8619b370f446f0feb9456e59c798.jpg
                                  诗仙李白济南留诗咏鹊华

    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天宝四载(公元745),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到了汴州,在其族叔陈留采访使李彦允的陪同下北游德州安陵,结识了安陵道士盖寰,并请盖寰为其“造”。在告别盖寰道士之后,李白到了济南,请北海天师高如贵授道于齐州(今济南)紫极宫(老子庙),正式入道籍,并作《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篆毕归北海》。

在济南期间,李白曾陪其从祖泛舟鹊山湖、,曾作《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描绘了济南历城一带的湖光山色:静夜无眠,闲翻《全唐诗》至第一七十九卷,偶然间看到李太白在济南所写的一组五言绝句,题为《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诗曰:

其一: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其二: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其三: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据史籍记载,唐玄宗开元廿四年(公元736年),李白携同夫人及女儿自湖北安陆绕道太原移家山东任城(今济宁市),并在那里寄家时间廿三年之久(公元736年至759年)。李白至任城时,他的六叔在任城当县令,兄长在中都(今汶上)当县令,族弟李凝在单父(今单县)当主簿,从祖在济南当太守,近世族祖李辅在鲁郡(兖州)当都督,他的几个族弟如李幼成、李令问等也都在山东做事。在此后的十六年间,李白以任城为中心,遍游山东的名山大川,尽观齐鲁的美景胜迹,而且游踪所至必留诗篇。上面这一组诗即是他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陪其时任济南太守的从祖泛舟鹊山湖时所作。

据有关专家考证,在金代以前,鹊山脚下一直到大明湖北、华山脚下为一片汪洋,名叫“鹊山湖”(又名"莲子湖)。当时的鹊山湖水域辽阔,水面面积极大(这一点在李白“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等诗句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当然“湖阔数千里”并非实指,而是诗人的夸张之辞),衔远山(华山、药山、标山),吞清(大清河)泺(泺水),万倾碧波接云天,湖光浩渺,“飞鸿翔鹤,远势盘空”,水村渔舍,柳绿花红,渚生蒲苇,水浮荷菱。阴云之际,雨霁雾腾,烟云缭绕,宛若仙境,吸引着文人墨客多次到此游吟。可到了北宋末年,济南知府刘豫为辅助大清河的航运,组织开挖了小清河,使鹊山湖的湖水经小清河宣泄,水面面积锐减,昔日的胜景不再。时至今日,我们只能从李白的这一组诗中领略一下淡淡的湖光、翠微的山影了!

在写作这一组诗的前两年(即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春天,李白因屡遭奸相佞臣的谗毁,被玄宗以“赐金放还”的美名从宫中排挤了出来。他离开长安后到了河南,在其族叔、陈留采访大使李彦允的陪同下,北游德州,结识了安陵道士盖寰,并叫盖寰给他写好“道篆”(道教的秘密文篆)。随后,他带上道篆,去了北海(今潍坊),请当地的著名道士、北海天师高如贵在济南老子庙为他举行了入道仪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写作这组诗前,李白正处于一种政治理想破灭、想超脱尘世以求得精神慰藉的消极情绪之中。可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在陪其从祖泛舟鹊山湖时,面对这一片湖光山色,内心深处还是不由自主地生发出一种愉悦之情。就是在这种心情下,诗人写下了这组风格淡雅、清新的诗篇,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幅不可多得的、鹊山湖在唐朝时的佳姿倩影!

在于鹊山湖泛舟前后,李白还曾登临华不注山(今华山),并在后来作写的《古风》其十八中描绘了华不注山的竣秀挺拔、回忆了诗人当时与亲人离别时的伤感及其深沉地祝愿: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双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世路多险艰,白日期红颜。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

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悉相误。

抚已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

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