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而缓
徐而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377
  • 关注人气:29,8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在江油的诗篇

(2014-11-13 19:50:33)
标签:

文化

旅游

教育

分类: 而缓文摘

《李白在江油的诗篇》

“美不自美,得人而彰”,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李白是知名度很高的名人,作为唐代诗歌王国中的无冕之王,在生前就已经很出名。李白出生之地、寓居之地、题咏之地和李白传说的流传之地,都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有些旅游景点之所以能吸引游客,主要是有李白遗迹或经李白题咏过。有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敬亭山才有人去游览,有了《赠汪伦》安徽泾县的桃花潭才知名。李白诗更对旅游者能起到启迪游兴、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感受层次的作用。同时李白以阔大的胸襟,超越的眼光看大自然,描写创造出了许多或壮美、或动人心魂的形象,这就是旅游之魂,就是旅游之生命。

李白在江油生活了24年,诗文肯定不少,大部失传,但留传下来的却是少年李白诗文的精华。

大约在李白十五岁前一、二年还未离开青莲乡时写下了《初月》、《雨后望月》、《晓晴》《对雨》《望夫石》等写景抒情诗作,其中: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雨后望月》

西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台,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晓晴》

野凉疏雨歇,春色遍萋萋。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

野花妆面湿,山草纽斜齐。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谿。

 

《对雨》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绵。古岫披云毳,空庭织碎烟。

水红愁不起,风线重难牵。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望夫石》

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

从这些诗中描写的景色看,与青莲乡环境相符合。如“一条江练横”应指盘江,“古岫披云毳”指远望大匡山、戴天山、紫云山的薄雾云纱,“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描写了盘江之滨、青莲坝农民的农耕图。

李白所作的还有一首《上楼诗》: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首诗作语言浅直,未用典故,但自然天真,且带有儿童式的幻想。

李白十五岁作小吏,当小吏仅半年,到匡山隐居,不时寻仙访道,创作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依两三松。

这是青年李白在隐居读书于大匡山时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他以清新明丽的笔调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恬静幽丽的山水画卷。鲜艳的桃花、青翠的野竹、淙淙泉水声中传来人声犬吠,使人耳目为之愉悦。

李白有许多生动形象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这些诗能使人心胸豁然开朗,获得心情的愉悦,会给旅游者心灵上打下牢固的美的印记。

在李白写《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同时期还写了《寻雍尊师隐居》.

《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诗人着力渲染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山水花木、峭壁飞泉,幽美绚丽的景色烘托出淡淡的愁思与怅然。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与《寻雍尊师隐居》都是李白十七、八岁隐居大匡山,寻仙访道的诗作,同期还作有一首《太华观》:

《太华观》

石磴层层上太华,白云深处有人家。道旁对月闲吹笛,仙子乘云运驾车。

怪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缠树似腾蛇。曾闻玉井今何在,会见蓬莱十丈花。

大匡山与太华山乃同一山脉,紧紧相依,从大匡山大明寺逶迤西北上,走十余里即到太华观。好仙游的李白不仅与隐居于太华山中的雍尊师有来往,与太华

观中修炼的道士也常有来往,《太华观》就是写访拜太华观道士的见闻,展示了古朴清幽的山中景色,描写了深山月下,笛声悠扬,仙子乘云的神仙境界。

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冬,李白出游成都、渝州、峨眉山,干谒苏颋、李邕未得重用,重返隐居处——大匡山,写过一首《冬日归旧山》.

《冬日归旧山》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坪。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上壁生。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诗中描写冬日旧居一片萧素、荒凉、破败的景象,透露出未受重用的不愉快心情,不过李白并没灰心丧气,他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振作精神,“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他要像挺拔的青松,不畏风寒,坚韧不拔,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世界。

李白隐居匡山时期经阴平道到江油县城(今平武南坝)访江油县尉,还写了《题江油尉厅》。

《题江油尉厅》

岚光深院里,傍砌水泠泠。野燕巢官舍,溪云入古厅。

日斜孤吏过,帘倦乱峰青。五色神仙尉,焚香读道经。

李白在大匡山的最后一首诗是《别匡山》:

《别匡山》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景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景,已将书剑许明时。

这首七律描写了匡山的雄奇、秀丽、清幽的美景,表达了对匡山的依恋之情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表现了李白热爱大自然,热爱故乡又有宏伟的政治抱负的心态。

此外,李白在家里生活学习24年,所作的诗歌还有《咏石牛》、《萤火虫》、《即景》等,这些佳句名篇无论抒情、送别、游仙、怀古以及题画,都是江油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油旅游文化之魂。

《咏石牛》

此石巍巍活象牛,埋藏是地数千秋。风吹偏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

芳草齐眉弗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萤火虫》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做月边星。

《即景》(待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