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的子孙

上古时期,洪水滔天,禹受命治水,以定九州。
禹去世后,他的儿子启,通过武力,废除了“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这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帝王。
启的一个弟弟,也就是大禹的另一个儿子,被分封到褒国,做了褒国的国君,褒国在今天的汉中一带,《汉中府志》载:“禹封其子为褒君,是有褒国。”这就是褒国的来历。
启的长子是太康。太康继承了夏朝的王位,在一次外出游猎时,被后羿乘机夺去国政,史称“太康失国”。后羿立了太康的弟弟(启的次子)中康为傀儡夏王。
中康的儿子是相,
相的儿子是少康。
少康自幼历尽苦难,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的长子是杼,杼继承了夏朝的王位。
少康的次子是曲烈,被分封到鄫国,做了那里的君主(侯爵),鄫国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一带。这是鄫国的来历。
少康还有一个庶出子(小妾所生,或非婚所生)是无余,被分封到越国,做了越国的国君(侯爵),越国在今天的浙江绍兴会稽一带。这是越国的来历。
夏王杼的后代继续为夏王,大约传位十代之后,就到了夏王桀,桀是一位暴君,被商朝推翻后,夏朝也就灭亡,不存在了。
又过了若干年后,商朝被周朝推翻,周武王灭商以后,为寻求更多的支持者,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他们找到了夏桀的后人东楼公,封他为杞国国君,杞国在今天的河南杞县一带。这是杞国的来历。
春秋时期的杞国、褒国、缯国、越国,这四个国家,都是大禹的后裔子孙。
杞国:大禹夏王室最正统的直系后裔;
褒国:大禹次子的后裔;
鄫国:大禹四世孙少康的次子曲烈的后裔;
越国:大禹四世孙少康的庶出子无余的后裔。
大禹
↓
↘
启 褒君
↓
太康
→中康
↓
相
↓
少康
↓
↘ ↘
杼
曲烈 无余
↓(鄫国)(越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