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自动档车的技巧

(2014-11-09 20:25:52)
标签:

汽车

分类: 而缓文摘
               开自动档车的技巧

 

开自动档车的技巧

 

   你是不是觉得自动档车,简直就是傻瓜车,踩油门就走,可真的是这样么?

   我们先看看下面几种情况:

1. 踩刹车-打火-挂挡(P到D)-松手刹-抬脚刹-给油-起步,你是这样的吗?
2. 等红灯时-踩刹车 ....绿灯亮-松脚刹-给油-起步,或者 -踩刹车-挂P档....绿灯亮-挂D档-抬脚刹-给油-起步,你是这样的吗?
3. 行驶中一直踩住油门-加速深踩-减速松抬,你是这样的吗?
4. 一D到底 ,从来不用限制挡 ,减速用刹车控制,这是不是你?
5. 超车的时候 ,只需深踩油门就ok了,是不?
6. 行驶结束停车后 ,挂P档--松开脚刹-拉上手刹-拔钥匙,对不对?

    如果你觉得以上几条基本木有什么问题,你也是这样操作的,那可以肯定的告诉你!!都,不,对!!
   你还不了解自动档车车,该好好学学,否则你的车会因为你的那些坏习惯而折寿

--------------------------------------------------------------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习惯:

   就应对上面的6点,说说正确的操作方法:


1.先接通电源(不打着发动机)-踩刹车、挂挡,不是直接挂入D档,而是挂到N档上再点火,之后由N档挂入D档,松手刹、抬脚刹车、起步。
理由:这样可以避免在P档打着火后 ,需要经过R档 ,使变速箱经历一次短暂的反向冲击!

2.等红灯或短时间停车等待时,正确的方法是:拉手刹 、挂N档 、而不是P档!更不能踩住刹车,长时间(30秒以上)让档位保持在D挡上。
理由P档带有锁止装置,挂入P档而不拉上手刹,会对装置造成磨损;车辆静止时,档位保持在D会磨损变速箱。

3.正确的操作:踩下油门 ,当转速上升到换挡区间(大约2000~2500转之间)转之间) 轻收油门(自动档变速箱会做出升挡指令)再加油,这样加档会很平顺 ;逐次加档 、提速。
理由:如果你一直重踩油门,变速箱会延迟换挡时机,到了3000转以上才会升一档;如果你全踩油门,那发动机转速会到达红线区才会升挡;(很多人说车提速慢、肉!是你误以为深踩油门就可以迅速加档)
自动档车轻踩油门,踩一下,松一下,可以实现提前升挡,达到节油的目的,但这样会影响了快速提速。
松油门加档后 ,再次踩下油门的时候 不可过重,否则变速箱认为你要急加速而自动降挡,又回到较低档,造成跳档!

4.1/2档(限制挡)可以在上下坡道的时候使用。上坡(坡度较大)时,挂入1或2档(道理就不用说了)爬上坡后,挂回D档行驶。下坡时(长而缓的坡)挂入限制挡,配合刹车使用。
理由:其实就跟你在驾校学到的手动挡的低速档使用原理相同 ,这样也可以减轻刹车盘的压力。

5.如果你要超前面速度较慢的车,可以先松油门,再一脚踩下去,这时变速箱会自动降挡满足动力的要求。完成超车后,松开油门,档位会回到当前你速度合适的档位,光用油门就可以控制了;如果你需要迅速提速,那就应该配合使用限制挡,直接拉入低档配合油门完成提速。
理由:不用啰嗦了~

6.结束行驶的正确操作:车进入停车位置,踩住刹车 -拉紧手刹 -推入P档-轻抬起脚刹-拔钥匙。
很多人习惯是:停车-推入P档 -抬起脚刹- 再拉手刹 ,这样操作很可能下次开车造成挂不进档。
理由:当你挂入P档后,抬起制动踏板,如果地面不平会出现车小的移动,P档的锁止功能使得变速箱齿轮相互咬合,咬合S后下次再摘档就费劲了。

机油滤清器 5000公里更换
空气滤清器 5000公里更换
汽油滤清器 1万公里更换
空调滤清器 1万公里更换
火花塞 3万公里更换
正时皮带 6万-8万公里更换
传动三角皮带 4万公里更换
雨刮片 1年左右检查更换
空调机干燥罐 8万公里或3年更换
减震器 出现漏油检查更换
轮胎 胎纹深度低于1.6毫米或达到磨损指示标记更换
刹车片 3万-6万公里检查更换
刹车盘 更换2-3套刹车片后更换
电瓶 2年左右检查更换
发动机机油 5000公里更换
刹车油 4万公里左右更换
防冻液 2年或6万公里更换
变速箱油 5万-6万公里更换
转向机油 6万公里更换

友情提示:存好了,不要被路边摊店忽悠了...

 

 

[转载]汽车钥匙上面,百分之99的人都不知道的救命功能

 

 

 

[转载]汽车钥匙上面,百分之99的人都不知道的救命功能

 

 

有位朋友,遥控钥匙没电了打不开车门,急得到处找人求救,最后电话打给了记者。仔细一问,她居然从来没发现过,自己每天在用的遥控钥匙里头,就“藏”着一枚机械钥匙!这位车盲固然比较极端一点,不过,你有没有把钥匙上隐藏的功能充分发掘出来呢?有时候,会给你很大的方便哦。

 

[转载]汽车钥匙上面,百分之99的人都不知道的救命功能

 

 

1、熄火后关车窗

  贴心程度:★★★★★

  停车熄火以后,却发现车窗忘了关——以前,我总是不得不再次点火,关上窗,再熄火,心里懊恼:这样对发动机总归也是磨损。有一次朋友看到了,被他笑话:原来,长按遥控钥匙上的关门键,就能关上车窗!这个功能,哪怕十来万元的普通家轿上,也有可能配备。对于我这样的马大哈来说,太实用了!也有的车,只要用遥控锁车功能,所有的车窗就会自动升起关闭。您的车有没有?试试就知道了。

  2、停车场找车

  贴心程度:★★★★

  有些车钥匙上有一个红色的喇叭形按钮,你有没有研究过是干啥用的?有一次我去4S店修车,提车时维修顾问拿着钥匙,一出门就按了那个按钮,我的车就远远地在停车场一个角落里狂叫起来——它兼具找车和求救功能,当怀疑有坏人靠近,可以让车持续鸣喇叭,引起他人注意。不过,有一次半夜下班用它找车,我把自个儿吓了一跳:在寂静的地下车库,这喇叭响起来确实有扰民之嫌。

  3、自动开后备厢

  贴心程度:★★★★

  车遥控钥匙上有开后备厢的按键,如果你刚好超市购物出来,手上大包小包的东西——有没有试过,其实,长按后备厢开锁键(有的车是连按两下),后备厢会自动弹开哦!很多德系车拥有这项功能。

  4、遥控开窗

  贴心程度:★★★

  这个功能,在眼下的季节特别实用:烈日下的车厢内多热啊!如果能在车附近找个阴凉处,先让车窗打开散散热气再上车,多好!当然,有些豪华车型,是有遥控启动发动机甚至空调的功能的——别灰心,你的普通家用车,说不定也可以。试试看,长按开锁键数秒,4个车窗是不是会齐齐打开呢?

 

[转载]汽车钥匙上面,百分之99的人都不知道的救命功能

 

这些设置让你更安全:

  朋友的车没有自动落锁功能。有次等红灯时,有人敲了下驾驶室车窗,朋友就打开车窗。这一刹那,另一个人一把拉开副驾驶车门,拎了她的包逃之夭夭。等她反应过来,两个人已消失在人海中……

  1、只开驾驶室车门

  贴心程度:★★★★

  有些车(像大众的速腾、迈腾),按一下遥控钥匙开门键,就是只打开驾驶室车门;按两下,才是打开所有4个门。有些车,出厂并未有这样的设置,但是咨询一下你的4S店,也可以把这项功能调出来。这样,没有自动落锁功能,也能让你副驾驶和后座上的财物有了安全保障。尤其对女车主来说,拥有这个功能,在偏僻的停车场,可以避免歹徒从副驾驶或后座跟上车。

  2、儿童安全锁

  贴心程度:★★★★★

  自动落锁、驾驶座上的锁定车门功能,对于好动的孩子来说,仍然存在不安全因素:这样落锁以后,连拉两下车门,或者不小心碰到车门上的特定开关,车门仍然能够在里面打开。如果带着年幼的孩子出门,最好还是使用儿童安全锁——它大多位于车后门上,有的还需要你的机械钥匙来进行锁定。这样锁上车门,从里面是无法打开的;而车外的你,一拉就能把车门打开,方便随时照顾孩子。

  3、后备厢逃生开关

  贴心程度:★★★★

  虽然,用上它的概率很低,但既然有这个功能,了解一下也是有必要的:万一遇到车子落水、起火、车祸,导致车门无法打开时,就多了一个逃生的通道。它通常位于后备厢内的锁芯旁边,有的车会有一个明显的拉手,有的车则可能会被遮挡住,要细心寻找才能发现。

这些设置让你更舒适:

  车上,还有些人性化的设置,不算十分有用。但是了解并学会使用,会让你行车过程更舒适。

  1、后视镜防眩目

  贴心程度:★★★

  晚上开车,最讨厌后车开远光灯,晃得自己看不清前方的路。防眩目后视镜,可不仅高档车上才有。很多中级家轿其实就有这功能,不过得手动:后视镜下方有一个小拨片,手动拨一下,就可以开启后视镜防眩目功能。

  2、遮阳板可以侧着用

  贴心程度:★★★

  遮阳板大家肯定都会用。不过,你有没有注意到,遮阳板的一个脚是可以脱出来向侧面转动的呢?当阳光从侧面车窗晒进来的时候,就可以把遮阳板旋转过来挡住阳光哦!

  3、安全带高低可调

  贴心程度:★★★★

  在我车上发现这个功能的,正是坐在后座上爱到处摸索的小儿。以前,我系着安全带,总觉得有点勒着脖子。有一天开着车,小家伙在后座乱摸乱动,忽然听到咔嗒一声,安全带忽然下到了肩部——原来,就在B柱内侧,有一个安全带高度调节的装置。个子矮的,调到最低点,比原来舒适很多。

  温馨提示:并非所有车辆都有本文介绍的装置,并且不同车型装置的位置和开启方法不尽相同。不过,有时间的时候,你不妨在爱车上细细寻找并试验一下——有备无患,说不定啥时能起到大作用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