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的黄山人
(安徽)徐而缓
前几天游黄山,我看到黄山的广告词:“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直耿耿于怀,不吐不快。“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出自戏曲名家汤显祖之手。很多人误以为这是汤先生对徽州的赞美之词,黄山旅游方面更是将“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作为自己的主打广告语。
其实,《汤显祖全集》中收有这首《游黄山白岳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这里的“白岳”,指的是休宁齐云山。齐云山与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与黄山并称“黄山白岳”。诗作的前两句中的“金银”、“黄白”,不可忽略,因为,“金银”与“黄白”,让我们巧妙地联系起了“黄金白银”,还与道教中的“黄白术”——亦即炼金术,密切相关。《抱朴子内篇》卷十六题目就叫《黄白》,开篇即是:“黄者,金也。白者,银也。古人秘重其道,不欲指斥,故隐之云尔。”重要的是,徽商崛起始于明嘉靖年间,而汤显祖正生于此。所以,汤显祖原诗的意思很明显,用白话来说,就是:
“你要是想沾染金银铜臭之气,不妨玩玩黄山白岳。我这辈子绝对白痴,根本就不会做发财的美梦。”
说白了,汤显祖这首诗,是在骂徽州人爱钱、爱财。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就是在说我们徽州人没有梦,没有理想,没有进取心。就好比别人骂你是“狗屎”,你居然将“狗屎”糊到脸上、贴在自家大门楼子上一样。我觉得真是不可思议:今天的黄山人怎么会这么没有文化,居然将汤显祖的这样的一句诗,当作自己发展旅游的金字招牌,作成了黄山旅游的广告语,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闹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是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代实行“两京”制度,南京官员与北京官员相比,多是闲差,也可以说是不受重用之人,只是与北京官员有着相对待的职级待遇。汤显祖在官场,政治上不受信任,官当得是越当越小:明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汤显祖一任五年,虽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成为官场上的彻底失败者。

汤显祖居家期间,一度希望自己有“起报知遇”之日,但他为官入仕的梦想,终究为现实所击碎。于是,汤显祖绝意仕进,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他饱醮心血,最终创作出了“临川四梦”:《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这也是他的代表作。汤显祖用自己的血和泪,泡好了一壶壶茶,今天的我们端在手上,依然能够品出中国戏剧的香味儿。
愤世嫉俗,是汤显祖的可贵之处,但也是他不幸生活的源泉。秉性所在,决定了汤显祖对徽州并无好感。徽商与官府勾结,当然免不了“行贿”、“拍马屁”、“通路子”这些“小人之术”,他们的最终目的不外乎是为了将来能够升官发财。而“临川先生汤若士,罢官林下贫似洗。一生无梦到徽州”——其蔑视金钱、厌恶铜臭,彰显的是他的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而汤显祖对世俗徽州表现出的厌恶,也就不难理解了。
黄山是大美的。风动云动松也动,石飞云飞山亦飞。其实,黄山的广告语前人早已替黄山拟好了,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黄山天下更无山,观止矣!”这样的广告语,把黄山推到了一个极致的高度上。还有什么广告语好过这个呢?放着金饭碗不要,黄山人为什么要拿一个泥饭碗呢?
2014年10月29日
北京丰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