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美食季家市(六)——官大长(肝大肠)的故事(美食世俗,警世通言,云鹤搜集,

(2014-10-28 09:36:43)
标签:

转载

分类: 走南闯北

[转载]美食季家市(六)——官大长(肝大肠)的故事(美食世俗,警世通言,云鹤搜集,

[转载]美食季家市(六)——官大长(肝大肠)的故事(美食世俗,警世通言,云鹤搜集,

      清正官模样,平民百姓扬。

    是非天地知,自然官大长。

 苏中江阴大桥北侧,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靖江,她的北大门季家市,乃南唐古镇,逾千年历史,汇集了南北美食文化(本博客在前面已作了多次介绍)其中肝大肠的故事,是美食世俗,堪称警世通言也。

 明朝洪武初年,宋太祖宠信奸臣,听信谗言,刘伯温有感于国基初定,却奸臣当道,自料久处官场,必遭谗言所害,故决意功成身退。太祖挽留不及,特赐天龙宝剑一把,有先斩后奏职权,希望他体察民情,顺便寻找有宝藏秘密的伏羲玉八卦的下落,护卫丁冲,王凯随行。

 一日,刘伯温信步来到季家市。只见界河水面宽阔,船只往来如梭,好生热闹。内街港河水道逶迤,清澈见底。这里水脉通畅,连声说,好地方,好地方。遂将季家市介绍给亲戚朋友。据说,陆陆续续有王姓,李姓,候姓,刘姓等迁徙至季家市。季家市是个外来姓集中地。巴掌大的地方姓氏达数十个。那王姓人家原和刘伯温世家通好,其子受到刘的庇佑在常州府任官,家道殷实。王大户素有吃猪大肠的爱好。按季家市的习俗,大肠是屠户的收入,一般不到市场销售。他都是预先和屠户定好。一年腊月廿六,王大户买回几根猪大肠,几副猪肝。短工小赖子帮助拾掇。将大肠和猪肝一股脑儿放进锅里焯水,柴火旺,谁知不小心,一下子都煮熟了。那猪肝硬硬的。怎么办?王妈说,干脆放酱油红烧,将猪肝切片和在一起。不一会儿,王大户闻到异香,问烧的什么菜,王妈顺口说,肝大肠。王大户一听,好兆头,官大长好呀。话音刚落,常州传来消息,儿子又升了官,真是喜出望外。王大户开锅一掀,只见锅内,大肠色泽棕红,油润光亮,肝光滑整齐,仿佛宝贝堆放。于是大叫,这菜名字好。为此,小赖子还得到了奖赏。

 

再说王大户的儿子官至枢密使,每年春节,王大户必教育儿子要为官清廉,千万不要欺负百姓,家道一直兴旺。听老人讲,他家曾有一幅刘伯温的字,为官清方可长, 大概到了民国初期王家遭到一场大火才没了消息。王家吃肝大肠家道顺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户户都烧起了肝大肠,一时季家市周围出现了大肠紧缺的局面。后来人干脆将大肠左半刀右半刀,切成八刀一根,取名四时八节,凡有人在外面做事,读书,做官,必吃肝大肠。而且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大肠无论如何要在腊月三十前烧好,这个习俗一直延伸到今天都没变。不管是平民小户,还是达官贵人 ,春节每家必有肝大肠这道菜,预示美好的未来 。听九十多岁的刘氏讲,被誉为“大清第一谏臣”的季开生,是季家市李家圩人,其家每次祭祖都要用肝大肠,祭后还分食给周围邻居。季开生后来官至庶吉士。改授礼部给事中。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物资紧缺,有人居然为了 买几根猪大肠,到几十里外的乡下想办法,了却自己的心愿。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小孩满月酒,学子谢师酒,造房上梁酒,老人拜寿酒,亲人饯别酒,朋友接风酒,青年婚宴酒等等,都会考虑用上肝大肠。烹饪方法也大为改进,红烧,糖醋,白汆,热炒,味道上也夹进麻辣青蒜等。王大户教育儿子好好做官,吃肝大肠是形式,教育其为官清正是真的。随着岁月的流逝,王家大户早以迁徙外地,残砖断瓦也已不见踪影,但好的传统却刻印在人们心上。

 季家市历来注重为人做人的教育,季家市人在外地勤劳,聪慧,是颇有名望的。一碗小小的菜,家乡人变做教育的工具,这是一种情结,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令人赞叹不已的形式  。品赏家乡土菜,接受文化洗礼,这是人生一大幸事 ,一大乐事。将饮食文化与教育如此融合,演绎得如此天衣无缝,这在国内极为罕见,当称警世通言也。我如同海边玩贝壳的小孩,捡着这一贝壳玩玩而已。

    愿天下做官者,千万别让物欲压扭曲自己的脊梁,别让金钱遮住了自己的眼睛,要挺起胸,堂堂正正做人。审时度势,以国事为重,为官清廉,为民造福,积德子孙。

    有感于肝大肠的菜,写诗一首,用竹筷当笔以甲骨书之,与网友分享。诗曰:清正官模样,平民百姓扬。是非天地知,自然官大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