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笛
(安徽)徐而缓
我对中国乐器中的笛子,有一种偏爱。笛,音同“弟”,它也许是传递兄弟之情的一种美好的载体吧。但我更认为,笛子是儿子吹给母亲最好的妙音。
笛是老百姓的。“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溪,斩而作笛,吹作凤鸣。”笛是诗人的,笛是空心的,竹解我心,竹通我意,笛开十孔,孔亦是窗。笛子上的这些窗子,可以飘出各种沁心沁肺的好声音。世上的乐器究竟有多少种?我说不清。唯有竹笛发出的声音,我是百听不厌。月夜闻笛,可以灵魂出窍,与皎月同辉;清晨闻笛,心旷神怡,可以与百鸟同树同歌。深山闻笛,可以风兮云兮归去来;皖水闻笛,可以携诗一卷,面塔而高呼;
荷畔横笛,可以清音醒肺,洞穿世俗,止痒止咳,清心寡欲,愿意将此身化做一条清鱼。
笛是可以诉的。她可以传递我的爱情。
笛是可以哭的。她可以寄托我的哀思。
笛是可以唱的。她可以穿透我的骨殖。
有笛,我们可以化蝶,化雾,做露,做风,,,,,,
有笛,我们可以成神,成仙,化鱼,化狐,,,,,,
笛之清丽,一反其它乐器。笛之高贵,不似箜篌,箜篌让凄哭者独坐暗房,欲哭无门。笛之高洁,不似钢琴,钢琴体积庞大,普通老百姓哪有那么多的金钱去买得起它、哪有那么大的地方去摆设它?!笛却不同,折一支杨柳,让女孩子唱折杨柳,弄一根竹子做笛,做箫,取材便宜;箫也罢,笛也罢,其形也小,其材也轻,笛虽小巧,她的声音穿透力却非其它乐器可比,江南丝,江南竹,入耳穿心,余音绕梁,蚀心碎骨之后,还可以让人的灵魂留恋尘寰不愿转世。
诗人闻笛,可以风生水起,赋乡思之章;画家闻笛,可以五色俱空,如徐悲鸿作《月夜闻笛》;征夫闻笛,陡起故园之思,心随笛飞回到父母身旁;怨妇闻笛,难解旧恨,频添新愁,悔之不得,恨之。恨之不得,怨之。怨之不得,囿之。囿之不得,捧其照片,抚其人,泪其面,虽锦衣玉食,而心随春去,一江春水虽在,半世荣华俱非。哭之,非笛本意;笑之,关乎侬情。岂一山高月小、两袖清风所能解之乎?!管它什么新词旧词,一曲过后,笛子在手,手有余香。
爱在笛声中,笛亦如歌。恨在笛声中,笛一如泣。情浓时,笛如美人之泪,拖而且曳。情淡时,笛似君子之书,呜而且咽。少年之笛,不解风情,唯牛解意,残阳如血,牧归笛归,牛儿牛儿归去罢!青年之笛,稍近人意,少女知春,窗下吹得心门开,手握巴巴翻墙来,郎有情来妹有意,笛是通情的天使,笛是爱情的见证。中年之后,笛是通心的良茶妙药,醒心醒目,去湿祛邪,扶灵正骨,千呼万唤,抵不过笛一声喊,再远的路,游子会闻笛归来;
再远的意,游子会飞到母亲的身边,,,,,,
而我的母亲啊,您已经安息了,儿子想与您一起听一回笛子,已是不可得的奢望了。
年年三月三,儿想你,就到你的坟头,吹一通笛子呗。
笛子无腔,有儿的泪,有娘的血,,,,,,
儿子就是长到128岁,也是你的“小放牛”。
2014年10月18日
北京丰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