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死

(2014-10-17 17:11:29)
标签:

文化

育儿

分类: 最后的茅屋

                                                             说死

                                                          (安徽)徐而缓

     弘一法师对死的看法是:“悲欣交集”。除此之外,他还有二谒:“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作家史铁生这样说“死”:“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把“死”当成一个节日,是一种豁达,一种升华。

    俄国作家叶赛宁认为:”活着,并不简单;死,却很容易。“所以,叶赛宁选择了自杀。

    庄子面对妻子的死亡,可以“击缶而歌”。庄子的这种境界,几人能真正做到?

    我也许永远做不成庄子或者徐子。因为,我对死的理解,到不了庄子的了然。我害怕死亡,却恨之不得。我的母亲走了,我再也见不到她,听不到她的声音,我歌不起来,唱不起来,我是一个凡人,我平凡得总痴想我的母亲没有走了,她还在人世,还在某个地方等我。

    我不希望我的儿子,在若干年后面对我的死亡时,也像我不能接受我的母亲死亡这样的痛,这样的揪心。面对死亡,也许真应该如同面对一朵鲜花,只不过,它真的凋谢了,结果了,回归了大地,实现了安息。

    就像我们写文章,总要结尾,结尾处总要有一个句号。

    “就到这里吧!”

    一个人走得累了,会这样说。这一生走得累了,走不动了,也可以这样说:“就到这里吧!”

    成吉思汗也曾这样说。

                                       2014年10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问道齐云山
后一篇:关于妓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