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杨荫下说茶道

(2014-10-12 11:51:23)
标签:

图片

时尚

文化

分类: 最后的茅屋

古杨荫下说茶道

   

古杨荫下说茶道

          仇英《松溪论画图》

古杨荫下说茶道

                         宋徽宗《茶会图》局部

                                           古杨荫下说茶道

                                          (安徽)徐而缓

历史上受惠于茶的文人,多如年毛。茶,滋润了他们的人生,照亮了他们的人生。而另一部分人,如苏东坡,却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或才华,照亮了茶、提升了茶,算是对茶有知遇之恩、有升华之功——前者,是茶的奴隶;后者,是茶的主人——如苏东坡。茶,应该感谢像苏东坡就样的主人。

     《水浒传》中有一个回目叫“花和尚倒拔垂柳树,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鲁智深由于喝酒滋事打闹寺院,被智真长老派往东京大相国寺大相国寺的长老见鲁智深身长八尺,腰圆膀阔,就叫他去看守菜园子,期间鲁智深结识了一帮东京的泼皮无赖,有一天,他们在菜园子柳树下喝酒说笑,正说到尽兴处,突然,菜园子的柳树上有一只乌鸦在不停地叫,恼坏了鲁智深,众泼皮见状都赶紧去搬梯子去端掉鸟窝,有的正爬树上去,鲁智深已经酒醉三分,见了那爬树的小泼皮,说道,你们且闪开,让洒家来,鲁智深推开众人,走到柳树下,弯下腰去一把抱住那碗口粗的柳树,把腰胯一扭,活活的把碗口粗的柳树连根带泥一块拔起,惊得众泼皮大呼:师父非凡人!乃罗汉真神也!!

    鲁智深在柳树下吃的是酒,而且,按鲁智深的性子,他喝的也只能是酒,不可能是茶。这才对得上他武夫的性子。鲁智深如果当时喝的是茶,也就不会出现倒拔垂杨柳的事了。在垂杨柳下喝茶的,只能是苏东坡,只能是徐而缓,只能是纳兰性德。

苏东坡的茶诗很多,大多写得是那样美妙、隽永,如:“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读其诗,仿佛看到茶就在眼前,色彩清爽悦目,富有生活情趣;“磨成不敢付童仆,自看雪乳生玑珠”,“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苏东坡是对茶的水质、火候,都非常讲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苏东坡堪称茶道中人,他可以捕捉到茶如此稍纵即逝的变化,并作出如此传神的描写;“何需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苏东坡认为茶可祛病强身,可以清洗瘴气;而他的“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的句子,在是品出了茶以外的人生哲学。

人生何处不相逢?特别是那些心有灵犀的人。苏东坡与参寥子之间,就有一个“东坡梦泉”的故事,值得玩味。有一次,苏东坡梦见和诗僧参寥子饮茶作诗。九年后的一天,两人相见,果然发生了和梦中完全相同的一幕:参寥子用新凿得的泉水、钻新火、烹新茶来招待他。

苏东坡与司马光之间,有一个“茶墨之辩”的故事。有一次,司马光故意为难苏东坡,说:“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君何故同爱两物?苏东坡回答:“名茶与妙墨俱香。”

还有一个故事,叫《以诗索泉》。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时,故人赠他新茶,为了不辜负好茶,他写诗向当时在无锡为官的友人求赠惠山泉水:“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苏东坡在宜兴期间,设计了“提梁壶”。所谓“松风竹炉,提壶相呼”,苏东坡之与茶,不亦乐乎!不亦暖乎?!杭州有一副对联,是集东坡的句子而成:“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其比喻之妙,流传之广,天人合一,可一不可再。苏东坡发明了茶汤漱口健齿法——“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治。肉在齿间,消缩脱出,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苏东坡是看到了茶的清洁精神、自洁精神。苏东坡同情茶农,抨击官僚们昔贡荔枝、今贡新茶,残民邀宠的可耻行为,更嘲讽以茶钻营权门、讨好媚上的小人行径:

“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幸”。

东坡一生,连遭贬谪,但其强大的心灵力量,使他超越了现实的泥潭,乐观旷达的性格可以使他随遇而安,他因祸得福,足迹可以遍及各地,可以见多识广,得以“尝尽溪茶与山茗”,加上朋友们知道他爱茶至深,也纷纷赠茶给他或以好茶留待,彼此切磋茶道,更使苏东坡深得茶中三昧。

晚年的东坡,对茶的态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年轻时,他对茶精益求精——“沙溪北苑强分别,水脚一线争谁先?”“缄封勿浪出,汤老客未佳”,到了久经风波、看淡生死之时,这些风雅的习惯、细致的讲究都被一种大的境界取代了,那就是不执著、不固执、不拘泥,一切听其自然。哪怕是故人千里迢迢寄来的上等好茶,被不谙此道的老妻稚子按照北方习惯“一半已入姜盐煎”,他也毫不以为意,反道:“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好一个“人生所遇无不可”!还有什么茶喝不得,甚至喝不喝茶又有什么要紧呢?人生至此,才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此时的苏东坡,早已经把一切都看淡了。

苏东坡生于公元103718日,卒于公元1101824日。同样爱茶、同样是诗人的徐而缓,坐在柳树下喝茶,为苏东坡写一首诗呗——

一壶白水独自筛,笑看黄犬过柳街。

腮边依稀七十发,任它风吹任它白。

                                                   201410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