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价已超范曾的画家——何家英
在中国画家中,本人十分欣赏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院教授、当代中国画坛著名工笔人物画家、深谙融通中西美术技法(国画的写意、工笔到西画的素描、油画、水彩、水粉)何家英的作品。这位学院出生的“实力派”画家数十年塑造的工笔、写意女性形象,恬静清丽,婉约含蓄,“对后来居上者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上: 舞之憩(局部) 下: 绣女
一、工笔人物

秋冥

舞之憩

局部

若云

幽谷(局部)

幽谷

韩国留学生

米脂婆姨

清明



红苹果

局部

心语

局部

初春

酸葡萄

局部1

局部2

秋韵

桑露

落英

局部

十九秋

局部

春-- 贵妃出浴

夏--西施浣纱

秋--貂蝉拜月

冬--昭君出塞

沧桑

山地

局部
二、 写意人物





凤鸣(局部)

凤鸣


幽思

局部













阿坝风情

春到阿坝(局部)

丽人百合












孙中山像

萨马兰奇像

何家英:男,汉族。1957年生于天津,河北任丘人。著名国画家。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他给自己设置了“衡中西以相融”的命题,也以“实验者、学者和手艺人”的三重身份完成了这一命题。自26岁时获得天津第三届青年美展一等奖以来,创作了一系列中国画工笔、写意人物形象,其作品风格严谨精致、朴素大方,造型准确,善于描绘处于静态的人物内心世界,具有完美的格局和象征性。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
获奖情况:
1983年《山地》获天津第三青年美展一等奖。
1984年《山地》《十九秋》入选第六届全美展优秀作品展。
1988年《酸葡萄》获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金奖。
《易水河畔》获中日国画合同展金奖。
1989年《魂系马嵬》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1991年《秋冥》获当代工笔画学会二届大展一等奖。
1993年参加“1993年度美术批评家提名展--水墨部分”。
1994年应澳门市政厅邀请,在澳门举办“何家英画展”。
1997年《桑露》获全国首届中国人物画大展银奖。
1998年参加“中国美术20年启示录”展览。
参加“跨世纪中国画名家21人展”。
1999年香港举办“何家英画展”。
2000年《酸葡萄》、《桑露》参加法国马黎“中国文化季传统与变革--中国现代水墨画和雕塑画展”。
之后又在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地参加巡展。
国内举办个展多次。
四次连获天津鲁迅文艺奖--优秀作品奖。
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何家英接受过系统、全面的学院绘画知识,技法全面。从国画的写意、工笔到西画的素描、油画、水彩、水粉,无所不通。现代的、古典的、中国的、西方的、日本的、印度的他都参照研究。何家英是把绘画整个规律综合起来认识绘画,而不是孤立地只局限在工笔画上,这是他成功的秘诀。他专攻工笔是从创作《山地》和《十九秋》开始的,当时他只有24岁,已经显示出强大的写实功力。作品《山地》的创作成功,标志着工笔人物作品在中西结合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他创造出一种新的绘画语言,意义重大。其关键是画家借鉴油画手法,用“高光”强化光线效果,将整幅作品处理成偏红的暖色调,突出了烈日灼烤的感受。
何家英着眼于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在两者的契合点上融汇贯通,尊重传统而不流于追随,不束于旧范。他的创作“高扬写实精神,注重生命体验”,作品刻画细微,布局谨慎,人物清丽莹洁。其写意作品也能别具创新意,内敛含蓄,具有“浓浓的东方婉约韵味”。一些作品注重对心灵的深度表现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注(本人认为成功的代表作如《凤鸣》、《阿坝风情》等),应该说,近20多年来,他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不难看出,何家英笔下的女性以及女性“裸体”形象占了极大多数,人们曾经对此有过质疑。
何家英也对此有过这样的回答:“主要从审美角度考虑。女性是作为被审视、被欣赏的对象,日本美人画也是同样。现在由于商业冲击,人们都在追求过于外在的,甚至妖艳的东西。但是我不追求它,我认为人间最美好的东西就是朴实的内在美、人格美,我画的女性就是想表现这种美”。
何家英对女性是具有一种特殊而强烈的表达欲望的。他认为女人是神圣的,他将对女人的感受、理解和爱转向了审美。何家英的女性美表达和世俗的美女画划清了界线,他的女性主题涵括了美丽、青春、纯净、高洁、母性、生育和内在教养。
当今,中国画工笔、写意人才辈出,风格迥异多样,一些新秀在各大画展上作品屡屡获奖的不为少数。处于事业顶峰的何家英身兼数职,行政、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新的画作已较难鲜见。但愿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再次观赏到他的新作,他的画展!
加载中,请稍候......